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36例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结论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特别注意和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程间歇短程化疗中5种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督导化疗的34例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均发生在抗痨后2个月以内,其中以利福平最多见,其次为异烟肼.结论 在抗痨治疗的前2个月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刘泽明  黄永茂  邹永胜 《四川医学》2009,30(8):1309-131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药物热,且常在抗结核治疗的前2个月内发生,以单纯型发热较多,弛张热型多见。结论在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在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并给予正确处理,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2例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多在抗痨头2月内,其中以利福平最多见。结论:在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在用药后2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药源性发热即药物原因性发热,它是患者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或无伴随症状,发热作为惟一或为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热型以弛张热为主,患者体温多在停药后48h内下降,且无任何后遗症。许多药物可致药物热,临床上最多见于抗菌药、抗结核药、中药制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临床医师防治药物性肝炎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时间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219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35.61%)、中草药(23.29%)、抗感染药(19.18%)、抗肿瘤药(16.44%)及其他药物(5.48%).大多数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后1~16周.结论 药物性肝炎与患者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因素;由中草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姜军  庄艳  姜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4,8(4):321-322
药物热是因为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院40例药物热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 DIHS)为全身性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1]。在结核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联合用药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且明确致敏药物困难,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现有的结核药物说明书中均没有引起DIHS记载,本文对我院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HS的病例(主要以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主)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期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治疗中DIHS的发生及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柏月兰 《中外医疗》2010,29(29):70-71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1],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院从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资料完整的28例药物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和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引起皮肤副反应并不少见,过去关于抗结核药物皮肤副反应多为个案报告.本文对已明确引起皮疹的抗结核药物者4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药物热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威 《海南医学》2005,16(1):122-122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发热,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995年1月—2003年10月的26例药物热进行分析,了解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致药物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 ,抗生素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 ,其次是抗结核药物 ,且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难以鉴别。我院自 1994~ 2 0 0 2年诊断由抗生素致药物热 30例 ,现予分析 ,以提高对药物热临床特点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药物热均为住院患者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0~ 74岁 ,平均年龄 4 4岁。1 2 诊断依据[1]   (1)感染性发热者 ,应用抗生素后体温一度下降 ,继续用药体温再度升高 ,找不到其他原因。 (2 )感染性发热者 ,应用抗生素后体温反较用药前更高 ,不能用原有的感染来解释 ,而且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相似文献   

14.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脊柱结核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发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8例(43.6%)114例次,以肝功能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胃肠反应及视力损害为主(86.0%),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4例,占2.6%.其中发生1种同类别副作用43例,2种副作用20例,3种以上副作用5例.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多出现于用药早期,2个月内占67.5%.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较常见,临床常易忽视.若发生抗结核药物严重副作用,易引起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并掌握一般处理原则.方法 对2009年6月30日~2010年3月7日第七轮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符合入组条件的53例患者在全程督导下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引起不良反应非常多见.5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恶心呕吐44例,占83.02%;肾功能异常19例,占35.85%;肝功能异常18例,占33.96%;头晕耳鸣10例,占18.87%;皮疹药物热8例,占15.09%;低钾血症7例,占13.21%;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占11.32%;血液系统异常2例,占3.77%;其他6例,占11.32%.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更为复杂、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患者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及时发现及时正确鉴别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发热,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995年1月~2005年5月的52例药物热进行分析,了解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特点,以保证抗结核方案能顺利实施.方法 选取我院6年来被确诊为结核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80例中用H、R、E、Z联合治疗中引起肝功能损坏的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以2~4周为最多,表现在胃肠道不适及转氨酶的升高,经保肝药物治疗或调整抗结核药,2~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以抗结核方案能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保肝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寻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1、对于ALT80单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待ALT正常后,再逐渐加用抗结核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2、ALT在40-80单位,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降酶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结果 本组107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32例药物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在临床上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难以鉴别。我院1997年3月-2004年11月共收治药物热32例,现将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