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嘉兴市麻疹流行特征和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为争取达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制定成人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分析嘉兴市1984-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采集15~74岁之间的56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嘉兴市15岁以上成人和8月龄以内婴儿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38%,保护率为54.31%,麻疹IgG抗体GMC为999.24IU/L.其中20~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为45.92%,各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84,P=0.038).结论:嘉兴市小月龄和成人发病比例增加,15岁以上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低,建议提高9月龄内完成麻风疫苗接种率,常规开展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免费接种,鼓励对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接种麻风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金山区健康体检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金山区麻疹免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金山区常住人口15岁及以上的体检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浓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金山区15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0.74%,抗体保护率为17.56%。麻疹抗体分布在不同性别、本市户籍与外来人口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护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P<0.05),本市户籍与外来人口抗体水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最低,仅为9.60%,随年龄增长抗体保护率增高。65~95岁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最高,为25.62%。【结论】金山区体检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存在麻疹暴发的潜在风险,尤其需重点加强本市户籍及外来人口15~24岁年龄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建议推广成人麻疹免疫接种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成人接种麻疹疫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年龄在15~50岁之间的1008名健康青工,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来进行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1008人中,男性414人,女性594人,保护率为33.82%和39.57%;各年龄组之间的保护率为34.67%~57.58%,平均37.20%。结论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不能形成良好的保护屏障,建议增加成人麻疹疫苗接种,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株洲市人群麻疹抗体总体水平,确定重点防控地区及人群,为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全市0~63岁健康人群共377人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我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89.66%、67.6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262.81;1~、5~、3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较高,15~25岁年龄组最低,不同年龄组人群、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高于农村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水平阳性率及抗体保护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15~25岁年龄组及农村地区为我市麻疹预防控制重点人群及地区,有必要对初、高中及大、中专院校新生开展麻疹类疫苗加强接种,可考虑对育龄期人群开展麻疹类疫苗预防性接种,以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元谋县健康人群的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针对性开展麻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3-2015年对元谋县所辖乡镇健康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3年共抽取1 169人检测麻疹抗体IgG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8.1%,保护率为70.4%,抗体滴度几何均数为1:1 114;18~23月年龄组保护率最高(89.3%),26~35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48.4%),各年龄组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00);抗体滴度18~23月年龄组最高(1:1 696),26~35岁年龄组最低(1:668),各年龄组间抗体滴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6,P=0.000);各年龄组抗体滴度阳性保护率和几何均数均呈现先升高、降低、再升高的"N"型分布,呈现"两峰一谷"模式;各乡镇麻疹抗体滴度老城乡保护率最高(90.5%),平田乡保护率最低(35.0%),各乡镇保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2,P=0.000);抗体滴度几何均数江边乡最高(1:2 195),平田乡最低(1:572),各乡镇抗体滴度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P=0.000)。结论元谋县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已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在95%以上的要求,但不同年龄组间和不同乡镇间抗体保护率有差异,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26~35岁年龄组)和薄弱地区(平田乡、凉山乡、羊街镇)的麻疹疫苗免疫及强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自贡市荣县0~45岁人群麻疹、风疹免疫状况,指导麻疹与风疹防治工作。方法分层抽样抽取荣县5个乡镇0~45岁人群样本血5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麻疹IgG抗体ELISA法、风疹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1 874.19,平均保护率为93.56%;风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636.49,平均保护率为79.49%;麻疹、风疹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荣县0~4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IgG)水平均较高,风疹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8月在张掖市的甘州区和高台县2个县〈1-15岁儿童中随机抽取1055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5.40%,抗体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290.52,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9.26,P〈0.005;F=12.95,P〈0.01);高台和甘州2县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1.25,P〈0.005;t=5.56,P〈0.001);城乡间、男女性别间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张掖市〈1-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GMRT水平较低,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当前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唐艳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2):2259-2262
摘要: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掌握罗平县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状况,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控制和消除全县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县12个乡镇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捕捉法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2年 - 2014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1 187人份, 麻疹IgG抗体阳性1 146人份,阳性率96.55%(1 146/1 187);麻疹IgG抗体保护率达89.22%(1 059/1 187)。2012年 - 2014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34%,99.22%,95.19%;抗体保护率为86.79%,96.36%,84.86%。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9.30,P <0.005);不同性别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3,P >0.05);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 >0.05)。结论 罗平县从总体上形成了麻疹群体免疫屏障,应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有计划地对外来人口进行免疫接种,通过各种监测适实开展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在南山区内采用分层随机抽查2~40岁健康人群437名,分成7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被监测的437名健康人群中,417人麻疹IgG抗体为阳性,阳性率95.42%,各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为1:1047.60;麻疹抗体达保护水平的有333人,保护率76.20%,各年龄组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对重点人群实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当前0~50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探讨消除麻疹的后继免疫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地理方位选择5个街镇,随机抽取297名0~5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采集1~2 ml静脉血液,测定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297名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5.4%,几何平均滴度为1:214.8。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户籍和性别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0.096;P>0.05),小于8月龄婴幼儿抗体阳性率最低,1~15岁人群最高,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55,P<0.05)。结论1~15岁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已经建立。做好麻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将小于8月龄婴幼儿和16岁以上人群做为重点免疫人群。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近年来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情况,分析其对麻疹疫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 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广州市部分区、县级市抽取的8个年龄组人群麻疹IgG 抗体水平,使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
2 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组及历年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人群麻
疹抗体水平与麻疹疫情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检测731人,麻疹抗体阳性688人,抗体阳性率为
94.12%,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75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8.66%;2010年检测710人,麻
疹抗体阳性662人,抗体阳性率为93.24%,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04人,抗体有效保护率
为70.99%;两年间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有效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经单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各个年龄组两两间抗体阳性率及有效保护率差异,小于1岁组及15岁以上成人组抗体
水平及抗体有效保护率较低,均低于80%,按年龄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近年广州市麻疹疫情特点
也是以小月龄儿童及成人病例为主,最高达到全年病例的40%及60%以上,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相符。结
论 抗体水平低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危险人群,低年龄组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较低麻疹高发,是广州市麻
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情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557 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7月,在黔东南州抽取锦屏县、剑河县和凯里市的390名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390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的349人,阳性率为89.4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890.54,其中滴度≥1:800(达到保护水平)者253人,占64.87%。各年龄组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85%以上,达到保护水平者所占比例均在59%以上。麻疹抗体阳性率,接种麻疹疫苗1针次的为84.31%,接种2针次的为92.83%(P〈O.01);男性为89.54%,女性为89.40%(P〉0.05);凯里市为87.74%,剑河县为87.50%,锦屏县为92.81%(P〉0.05);汉族为88.00%,苗族为89.15%,侗族为91.43%(P〉0.05)。结论黔东南州8月龄至6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评价人群易感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免疫球蛋白G,按照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历史划分出生队列,比较不同出生队列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用LogistiC回归计算麻疹患病风险比值比(OddsRatio。OR)。结果2007~2011年共调查4544人,麻疹抗体阳性率92.10%,GMC1201.06毫国际单位/毫升。其中1972-1981年出生队列人群抗体阳性率最低(91.22%),麻疹患病风险OR=8.09;〈1岁婴儿中,6~7月龄抗体阳性率为24.68%,麻疹患病风险(0R=20.05)最高;〈10岁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3剂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98.48%)。结论青壮年和婴儿是目前对麻疹易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常规接种3剂MCV能有效地维持人群免疫屏障,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迪庆州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指导。方法按云南省2009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方案,该州2009年10月首次开展0~20岁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监测工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麻疹IgG抗体。数据采用Excel软件处理,分4个年龄组进行统计,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抗体阳性率为81.44%(733/900),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1);②有免疫史抗体阳性率为83.31%(704/845),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5);③无麻疹病史抗体阳性率为81.05%(710/876),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1,P0.01)。结论结合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情况与该次抗体监测结果,表明迪庆州的麻疹预防控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在保持常规免疫高接种率水平下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并有计划地开展各年龄人群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东莞市自然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现状,为制定更科学、可行、有效、经济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东莞地区分布为特征分片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片区随机抽取5个镇(街)15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居委会/行政村随机抽取0~12月龄每个月龄、1~14岁每个年龄、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等每个年龄段各4人(为保证育龄妇女调查人数,要求≥15岁的各年龄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11),共抽取2 043人作为本次监测对象;采集每名对象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 本省外市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1 092.38 mIU/ml,阳性率81.53%,保护率53.13%)和外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GMC 985.80 mIU/ml,阳性率73.12%,保护率48.29%)均低于本市户籍麻疹抗体水平(GMC 1 106.79 mIU/ml,阳性率85.09%,保护率54.83%),其中阳性率和保护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阳性率=35.789,P<0.001;χ2保护率=6.606,P=0.037);各年龄组间麻疹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MC=26.388,P<0.001;χ2阳性率=905.853,P<0.001;χ2保护率=436.861,P<0.001);2~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GMC 257.74 ~613.53 mIU/ml,阳性率10.53%~62.40%,保护率4.39%~23.20%)最低,9~15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GMC 879.12~987.97 mIU/ml,阳性率89.57%~94.92%,保护率40.68%~54.78%)也较低,15~35岁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在1 200 mIU/ml左右波动,35岁以上育龄妇女麻疹抗体GMC显著上升,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变化特征与抗体GMC大致相同。 结论 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内外市户籍人群和外省户籍人群、2~8月龄婴儿、9~15岁儿童、35岁以下育龄期妇女为麻疹抗体水平薄弱群体,加强常规免疫、健康宣教、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免疫干预可有助于实现麻疹低发阶段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出入境留学人员麻疹免疫状况,为加强口岸麻疹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杭州口岸出入境留学人员健康体检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了部分人员的麻疹IgG抗体水平,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受检出境和入境留学人员麻疹IgG抗体GMC分别为432.89IU/L、569.63IU/L,抗体阳性率为90.4%、88.0%,抗体保护率为13.6%、35.4%。各年龄组GMC和抗体保护率均为入境〉出境,19~岁和23~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非洲地区留学人员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结论出入境留学人员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大学年龄段,对麻疹的免疫率低于WHO建议水平,属麻疹易感人群,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孙玉蓉  瞿中武  谢文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4-2645
目的了解怀化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人群免疫状况,为有效地实施麻疹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对7个年龄组共347名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麻疹特异性L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6.74%。不同区(县)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5);男性与女性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城市与农村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该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于95%,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在大年龄组儿童、育龄妇女及成人中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并维持全人群较高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宁市0 ~55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母婴传递的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力,降低麻疹发病率.方法 采集760名0 ~55岁健康者血样,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济宁市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3.6%,保护率为64.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780.新生儿出生后抗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到6~7月龄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93)、抗体阳性率(15.0%)、保护率(2.5%),均达到最低水平;人群中另一低峰期出现在20岁以上的人群;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阳性率=215.99,P<0.001;X2保护率=218.72,P<0.001;F=46.58,P<0.001),但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阳性率=0.17,P=0.681;X2保护率=2.11,P=0.146;t=0.17,P=0.869);母婴之间麻疹抗体含量呈正相关性(r=0.685,P<0.001),抗体阳性率有关联(r=0.382,P<0.001).结论 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做好强化接种工作,建立成人免疫接种程序,尤其注重母婴传递途径,提高整个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