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林彪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49-3751
皮瓣移植在整形外科中广泛应用,但皮瓣缺血性坏死仍是皮瓣移植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改善微循环,促进皮瓣血运,提高皮瓣移植的成功率一直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采取了很多方法,如改善皮瓣的设计,皮瓣的延迟转移,活血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等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皮瓣坏死始终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最近,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可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皮瓣成活.其中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进皮瓣成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能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提高血管通透性及强大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是迄今为止促血管作用最为明显的一种[1],在促进皮瓣成活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群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54-3755
皮瓣移植是指将某一部位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另一部位,达到修复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实施皮瓣移植术修复皮肤组织缺损18例,进行针对性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四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7~2003-12,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隐神经筋膜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4种手术方法移植修复。结果52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少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少量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良好,适合应用在创面基底条件较好,面积较小的皮肤缺损。腓肠肌内侧(或外侧)头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丰富,适合应用在创面条件差、组织缺损多的创面,但外形臃肿,影响美观。小腿内侧皮瓣,手术操作较复杂,破坏一条主要血管,但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面积较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应用适合的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拇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拇指指根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42例.结果 42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观满意,拇指功能良好.结论 拇指岛状皮瓣血管皮支恒定,血供可靠,转位修复成活率高,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5.
陈军 《黑龙江医药》2011,24(6):950-952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及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脑心通胶囊合前列地尔)30例和西药组(前列地尔)30例,西药组予生理盐水100ml+前列地尔20ug静滴1次/日.联合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口服,4粒/次,3次/日,14天为一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6.
皮瓣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瓣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组织相连,其相连的部分为蒂,随皮转移的部分为瓣,故称皮瓣。皮瓣的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是单一血管带,包括吻接的血管,故又称带蒂皮瓣。皮瓣转移到受区,待与受区创面建立新的血运后,才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皮瓣及复合组织瓣已越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机器挤压所致足毁损的患者逐渐增多,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截肢术后安装假肢和行皮瓣转移及植骨恢复足的基本外观和功能.随着显微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和穿支皮瓣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的供区在逐渐增加.以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为血供的带蒂岛状皮瓣是近年来新的穿支皮瓣供区[1].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本院应用这种新的术式,采用小腿内侧岛状皮瓣加取完整髂骨条植骨术治疗前足毁损取得了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前足毁损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车祸伤14例,机器挤压伤4例.所有患者受伤时间均在8h以内.均采用小腿内侧岛状皮瓣加取完整髂骨条植骨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在面颈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皮肤扩张术是面颈部瘢痕常用的修复方法,但当瘢痕面积较大时,局部皮瓣转移和面部皮肤扩张术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传统的胸三角皮瓣转移可以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瘢痕,因皮瓣供区需要植皮,且皮瓣较厚术后臃肿无表情,为克服以上不足,近年来我科采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极大地改善了面部外观。  相似文献   

9.
曾彪  张惠玲 《江西医药》2007,42(8):706-706
目的 观察腓肠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疗效.方法 彻底清创后选择腓肠肌一侧头形成肌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创面.结果 皮瓣成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结论 腓肠肌皮瓣血运良好,自身有一定抗感染能力,腓肠肌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严重损伤重要组织外露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上臂远端内侧逆行穿支筋膜蒂皮瓣在肘部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以上臂远端内侧穿支筋膜为蒂的皮瓣逆行修复肘部创面5例,肘关节屈侧瘢痕挛缩2例.皮瓣面积16 cm×9 cm-5 cm×4 cm.结果 7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 上臂远端内侧逆行穿支筋膜蒂皮瓣切取方便,血运可靠,应用于肘部,外形满意,利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缺损的范围以隐神经分布的区域设计皮瓣 ,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该种皮瓣 8例全部成活 ,皮瓣外形、质地、颜色均佳 ,感觉接近正常。一期修复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 ,就近转移 ,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沈阳 《淮海医药》2005,23(5):421-422
目的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和西比灵对照组,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阿司匹林100mgqd、维生素E100mgtid口服,丹参注射液20ml 5%G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前列地尔注射液200μg于5%GS500ml或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2~3h,每日1次;对照组加西比灵5mg口服qd。两组进行药物起效时间、疗效判定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药物起效时间、临床疗效、TCD测定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改善V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症状,提高VB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饶军英 《贵州医药》2012,36(1):40-40
静脉皮瓣是一种非生理循环的新型皮瓣,它的问世改变了常规游离皮瓣中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动静脉系统的传统概念[1].虽然治疗内踝皮肤缺损的方法很多,选用大隐静脉皮瓣有一定的风险,对于少许特殊病人转移静脉皮瓣往往是最佳选择,虽然有风险,但只要术者操作轻柔、仔细认真,熟练掌握静脉转移皮瓣的技术,如蒂部小心分离,蒂宽不小于2.5 cm,蒂长6~10 cm,可大大提高大隐静脉皮瓣的成活率,将风险降到最低.考虑到此类病情的特殊性,我们仍然使用大隐静脉皮瓣治疗内踝皮肤缺损3例,保存了胫后动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内踝软组织慢性炎症导致坏死者2例,外伤导致内踝软组织缺损者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0岁(19~55岁),慢性炎症者、平均病程6年(2~10年),外伤者1周.慢性炎症者内踝软组织发黑,烂鱼肉芽样变,血供差,疼痛,可行走,病程延绵,反复发作加重;1例X线片显示:距骨可见少许密度增高影,考虑伴距骨骨髓炎,另1例,X线片显示无明显变异;外伤导致内踝软组织缺损者,骨外露,X线片未见骨折;创面大小15~20 cm×7~10 cm;3例患者超声多普勒探测血管提示:胫后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使用多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具有三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9例49指,切取面积2.0 cm ×1.5 cm~3.5 cm ×2.7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到1年时间,皮瓣两点间分辨觉为4.5~9.0 mm,平均为6.3 mm,手指活动无障碍,无冻伤烫伤。结论多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损伤小、质地与受区一致,皮瓣感觉恢复较好等特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腕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廉  孙俊英 《江苏医药》2004,30(2):155-155
腹股沟皮瓣是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皮瓣,其部位隐蔽,皮质较好,是较早应用的皮瓣供区之一,但切取方法献报道又各有不同。作于1996年10月至2001年3月应用该皮瓣为12例病人修复手、腕软组织缺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创伤11例.3例供区游离植皮,其余供区直接缝合,皮瓣远端1/3修簿3例.结果 21 d断蒂,11例均一期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痛、温、触觉稍迟钝,血运、弹性较好,外形满意.结论 含旋髂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实用,血管解剖恒定,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肝素 地塞米松治疗皮瓣血运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皮瓣血运障碍的原因及方法。方法 根据导致皮瓣血运障碍的具体原因,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108例皮瓣转移术后,采用综合方法治疗,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防治皮瓣血运障碍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在准确判断皮瓣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综合应用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方奇 《淮海医药》2006,24(6):454-455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方法 根据足部创面的大小和位置,设计足背皮瓣,转移至受区.结果 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7例,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成活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足背皮瓣是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该皮瓣转移范围大,供受区相近,供瓣区隐匿且不影响负重及行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掌部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创伤、电击伤导致的手指屈曲畸形矫正后和拇指及虎12区恶性肿瘤根治后有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深部组织外露者28例进行治疗。术中设计并形成髂腹股沟皮瓣,将皮瓣远端修薄形成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手掌部创面。术后2—3周断蒂。结果转移皮瓣血运良好,Ⅱ期断蒂后皮瓣外观柔韧、不臃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丰富,供瓣面积走,蒂长,部位隐蔽,患肢固定体位舒适。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掌部创面是一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应用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两种方式进行手部创面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8例,2例皮瓣坏死,但经换药处理后,瘢痕修复愈合,供区与受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术后一年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评价优良,患者对现功能评价满意率95%。且供区伤口外形优良。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血管口径小、变异多等缺点,虽存在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但整体效果较好,皮瓣血供好,质地薄,成活率较高,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