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理州白族学生体质发展动态变化趋势,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985、1991、2000、2005和2010年大理州白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10年间,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5.3和3.9cm;体重分别增长了4.7和3.1kg;而胸围分别增长了2.1和3.2cm;肺活量,男女生分别下降了584和664ml。代表性的指标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分别延长20.9和29.7s。与汉族比较:除男生的胸围、坐位体前屈(cm)无差异,斜身引体是白族高于汉族外,代表指标白族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低于汉族分别是1.5和1.5cm;2.1和1.0cm;281和352ml。结论应对白族学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白族中小学生肺活量发育水平与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014年大理州白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大理州7~18岁2 619名白族中小学生肺活量、身高、体重、胸围测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男生1 304人、女生1 315人.肺活量男生为2 345.57±1 004.07ml,女生为1 791.95±552.81ml;各组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1);男生和女生均为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高(P<0.01).男女生的肺活量均与身高、体重、胸围呈正相关性(P< 0.01).肺活量体重指数除第七年龄组外,均男生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小学生的肺活量与身高、体重、胸围呈正相关关系,肺活量体重指数更能反映肺功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疆7~12岁柯尔克孜族儿童的体质状况进行分析,以促进他们体质与健康水平,为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体质调研新疆地区2 073名柯尔克孜族7~12岁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10年间,柯尔克孜族女生身高和男女生的速度素质有所提高外,其他均下降。2010年与2000年相比,男生身高下降0.10 cm、女生提高0.86 cm,男女体重分别平均下降了1.23 kg和0.75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分别平均下降了179.08 ml和162.52 ml;身体素质指标中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了0.92 s和0.65 s,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了3.42 cm和4.76 cm,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了8.52 s和8.61 s。结论 10年间新疆7~12岁柯尔克孜族儿童体质健康水平均下降,需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陕西省大学生2004—2013年10年间体质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分析未来学生体质发展的趋势,为促进学生体质持续健康发展及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大学生2004—2013年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身高和体重均稳步上升,男生身高年平均增长0.27 cm,体重年平均增长0.25 kg;女生身高年平均增长0.18 cm,体重平均增长0.44 kg。肺活量年平均下降49.1 ml,台阶指数年平均下降0.57,10年间男生的立定跳远增长了0.9 cm,握力增长了4.8 kg,呈增长态势;女生立定跳远增长了2.5 cm,而握力却下降了0.6 kg。结论 10年来陕西省大学生体质整体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但有下降的趋势。男女生的身体形态均呈正向发展趋势,但身体质量则有向肥胖发展的态势,大学生体质监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描述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25 a来7~18岁傣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为研究傣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云南省资料,对7~18岁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傣族学生形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女身高分别增长3.94,2.99 cm,体重分别增长2.69,2.06 kg,胸围分别增长2.63,3.14 cm.各年龄组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肺活量分别下降304.55,237.14mL.速度素质男生基本持平、女生下降,力量素质均明显提高,耐力素质明显下降,柔韧性降低;女生除柔韧性优于男生,其余项目男生均优于女生.结论 7~18岁傣族学生生理功能和耐力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应针对学生生理功能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年间大理州汉族和白族青少年体质发展特点,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1985、1991、2000、2005、2010和2014年大理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7~l8岁汉族和白族青少年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年间,汉族和白族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均呈持续增长趋势,除胸围无差异外,身高、体重汉族均高于白族(P<0.01);机能指标肺活量汉族和白族均抑住下滑趋势,从2005年开始反弹,总体上汉族高于白族(P<0.01);速度、爆发力及柔韧性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汉族和白族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汉族优于白族,但反映肢体力量的引体向上、斜身引体、立定跳远及握力汉族和白族均从2010年开始下降(P<0.01):汉族和白族青少年的耐力一直呈下滑趋势(P<0.01).结论 调整策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为甘肃省教育相关部门、高校体育、卫生监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1991、2000、201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分2个阶段,以前10年、后10年的均值和均值差进行显著性t检验和动态分析。结果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除乡村女生外)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生身高增长2.58cm,城市男生体重增长5.84kg;肺活量呈负增长趋势;近10年脉搏,除乡村男生外其余组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身体素质出现较大的持续下滑现象,速度和耐力下降幅度最小的组别分别是乡村男生和城市女生,其下降值也达到了0.16s和20.23s。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10年间,城市学生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身体素质除女生腰腹力量和柔韧性略有增长外,其余指标均呈持续下滑趋势,其中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下滑较为严重。结论甘肃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应引起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8.
了解2005-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0,2014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19~ 22岁年龄段大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大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9 a的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9 ~22岁男、女大学生9a间身高分别增长了3.93,1.92 cm,体重分别增长了6.13,0.52 kg;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值平均增长1.12 kg/m2,女生平均下降0.28 kg/m2;男生肺活量平均增长了314 mL,女生平均下降了148 mL;男、女生握力分别平均增长3.49,1.35kg,坐位体前屈分别提高了7.68,7.67 cm;男生50 m跑成绩提高了0.04s,女生下降了0.33 s;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16.49,11.34 cm;男、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下降了12.85,16.10 s.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成年后身高增长趋势依然存在.应加强管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少年儿童肺活量发育水平与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太原市城区部分12~16岁学生肺活量、身高、体重、胸围测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男生1974人、女生2039人。肺活量男生为3020.88±590.84ml,女生为2231.08±413.40ml(P〈0.01);12~16岁各组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1);男生和女生均为随年龄增长不断增高(P〈0.01)。男女生的肺活量均与身高、体重、胸围呈正相关性(P〈0.01)。肺活量体重指数,男生大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大趋势,各个年龄组的男生均大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2~16岁少年儿童的肺活量与身高、体重、胸围呈正相关关系,肺活量体重指数更能反映肺功能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理州7~18岁白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州白族学生1985年、1991年、2000年和2005年4次体质调研数据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85,1991,2000,2005年体质调研结果表明,男生身高分别为(144.25± 6.03),(146.09± 5.68),(147.49±6.20),(149.00.±6.25)cm;女生分别为(141.33±5.61),(142.25 ±5.30),(143.96 ±5.70),(145.23±5.63)cm.体重男生分别为(35.55±4.19),(37.29±4.35),(38.36±5.26)和(39.38±6.34)kg;女生分别为(34.71±4.13),(35.14±4.37),(37.19±5.44)和(37.36±5.01)kg.胸围男生分别为(68.00 ±3.53),(70.99 ±3.82),(70.82 ±4.40)和(70.06±5.10)cm,女生分别为(66.42±3.41),(69.38±3.89),(68.99±5.01)和(67.16±4.66)cm.肺活量男生分别为(2 509±414),(2 359±423),(2 459±432)和(1 997±418)mL;女生分别为(2 036±342),(1 790±339),(1 884 4±40)和(1 486±269)mL.身高、体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胸围并没有随身高、体重的增长而增长;肺活量男、女生均呈下降趋势.皮褶厚度除男生外,女生2005年较2000年下降.结论 应对白族学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肃省7~18岁汉族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6次调研中有关甘肃省7-18岁每个年龄段汉族城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差值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甘肃省7~18岁汉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速度素质及男生爆发力和女生肌力方面优于乡村学生.而城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女生爆发力和男生肌力方面差于乡村学生。结论7~12岁城市学生耐力有超越乡村学生的趋势;13.18岁城乡中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胸围、身体机能、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差异有缩小趋势:而7~12岁城乡小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肌力差异有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建文  郑慧芳  李小唐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92-1094,1098
目的 了解7 ~12岁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为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改善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手册的要求,对7 ~ 12岁东乡族汉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东乡族男生除9岁组外的斜身引体向上、10~12岁的50 m×8往返跑、8~9岁的握力外,其余各年龄成绩均差于汉族男生;东乡族女生除8岁组的50 m×8往返跑和握力外身体素质均差于汉族女生.男生的速度、弹跳和柔韧以及女生的速度、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柔韧是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最为突出的方面.结论 东乡族儿童身体素质整体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 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 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 s。结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4.
了解1985-2014年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成人身高百分比(简称“身高占比”)的变化趋势,为研究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2010,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测量数据,计算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及净增长,分析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男生增高3.79 cm,女生增高2.30 cm.男生身高的城乡差异由1985年的2.92 cm降至2014年的1.21 cm,女生由2.07 cm降为0.95cm.7岁男、女生身高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72.02%,76.54%增加至2014年的73.62%,78.50%;8~12岁女生和男生身高占比也逐年增加,同年龄女生的身高占比均高于男生;10岁女生与12岁男生及14岁女生与16岁男生身高占比变化趋势一致.10岁女生或12岁男生身高占比净增长最大,且16岁前身高占比均增加,而16岁时无增长.结论 近30年,中国汉族18岁学生的身高仍在增长,城乡差异缩小,主要变化为青春期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前身高占比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对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影响。结果 男生性成熟年龄晚于女生,2014年云南省7个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最小为汉族(12.28岁)、傣族(12.40岁),最大为哈尼族(13.06岁)、傈僳族(13.04岁),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最小为佤族(13.43岁)、纳西族(14.01)岁,最大为傈僳族(15.29岁)、哈尼族(14.60岁);女生来潮组的形态发育状况好于未来潮组(P值均<0.05),男生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的差异,只有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针对不同性别、种族、地域特点,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膳食营养,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国13~18岁学生2014年体质健康水平和2010-2014年变化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2010年和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13~18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综合得分和及格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83.9%,随年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初中组及格率(86.5%)高于高中组(81.3%)(x2=531.03,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3.5%)低于女生(84.3%)(x2=12.86,P<0.05).男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从2010年的85.8%降低至2014年的83.5%(x2=110.25,P<0.05);女生从2010年的83.4%上升至2014年的84.3%(x2=15.86,P<0.05);城市男生、女生及格率变化幅度分别高于乡村男生、女生.结论 2014年全国13~18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发育呈现下降趋势.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生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规定,测量身高、体重,采用1985年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2010年11月对大理州7~18岁白族、汉族学生按比例抽样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调查2623人,营养不良163人,营养不良率为6.21%。营养不良率女生白族以17岁为高发,男生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的高发年龄白族、汉族女生均是13岁,肥胖率的高发年龄白族女生是13岁,汉族女生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族、汉族男生超重、肥胖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率白族、汉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P〈0.05);汉族超重、肥胖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的肥胖率高于白族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率均是城市高于乡村(P〈0.05)。不同组别营养不良率均以轻度为主。[结论]大理州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忽视,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做到防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并举,采取必要措施,使学生能得到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4个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制定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年9-11月对云南省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颇族和汉族13~18岁学生体质状况调研的基础数据,对身体形态、功能、素质指标进行观察及比较分析。结果 4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测试总分的比较中,体质测试总分优秀、良好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景颇族(10.8%,57.7%)、基诺族(6.7%,57.4%)、布朗族(3.0%,30.3%)、拉祜族(0.9%,15.9%);4个少数民族男生体质测试总分优秀、良好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景颇族(20.1%,54.0%)、基诺族(6.4%,43.9%)、布朗族(5.0%,29.8%)、拉祜族(1.5%,18.1%);4个少数民族女生体质测试总分优秀、良好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基诺族(7.1%,71.1%)、景颇族(2.4%,61.0%)、布朗族(1.5%,30.7%)、拉祜族(0.5%,14.4%);4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测试总分与汉族学生相比(优秀5.1%,良好40.0%),景颇族和基诺族总体高于汉族,布朗族和拉祜族总体低于汉族(Z值分别为9.50,11.92,-11.54,-28.34,P值均<0.01)。结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发展中存在着差异性。应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民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1985-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选择1985、1995、2000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较为完整的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苗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共15个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测量结果.结果 1985-2005年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平均年增长规律和特点与汉族学生基本一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撒拉族和蒙古族18岁男学生身高超过170 cm,依次为170.91、170.47、170.29、170.27 cm,与汉族学生接近.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体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胸围减少,只有蒙古族和朝鲜族乡村男生及蒙古族、壮族和朝鲜族乡村女生胸围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0.101、0.095、0.126、0.163、0.107 cm.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与汉族城市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以维吾尔族男女生最为突出.结论 1985-2005年中国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应进一步开展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