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5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经配对t检验,P〈0.05;除2例全瘫病人外其余神经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无固定松动和断钉的现象发生,除6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恢复至正常外,其余39例的神经功能提升1~3个级别.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36.9±3.4)%,后缘高度为(82.1±4.1)%,Cobb角(28.5±3.2)°;术后1年时前缘高度为(92.3±2.5)%,后缘高度为(92.5±2.3)%,Cobb角(10.9±1.6)°.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方法 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蒋海波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5-45,110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发脊髓损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36例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神经功能损伤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 <0.05);神经损伤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恢复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脊椎形态、实现固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脊髓损伤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管国义 《吉林医学》2013,(30):6219-622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胸腰段骨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随访13年,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均达到解剖复位。按照JOA评分标准,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90.28%显著优于术前的12.50%(P<0.01);手术前后所摄X线片显示,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恢复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具有固定节段少、创伤小、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或同时椎管减压)治疗的5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骨折椎体为T10~L2。手术中先徒手置钉,共置钉200枚,然后透视检查,位置不良20枚(约10%),位置不良者调整。结果经10~24个月随访,椎体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0%和后缘80%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0%和后缘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为术后平均2°。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好转5例,其余30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用于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2组术后3个月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较术前增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2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E级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前评估为A~D级而术后升高2个级别者,观察组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大程度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复位良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讨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横突及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脊柱后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横突及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 经6~2,4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前缘29.5%和后缘81.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5%和后缘98.5%.COBB角由术前平均24°恢复到术后平均3°,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ASIA分级除A级5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2~3级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庄云强  应瑛 《浙江医学》2014,(11):955-957
目的 探讨后路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07-2013-07,采用Quadrant辅助下棘旁从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 58岁,平均38岁.损伤节段:T111例,T12 21例,L1 21例L27例.评价骨折椎体复位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手术耗时30~50 min,平均40min.手术出血量40~100ml,平均60ml.未发生手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患者腰背部疼痛均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测量骨折椎前缘压缩百分比从术前(41.0±3 0)%恢复至术后(8 0±1 0)%(P<0.05);骨折椎后凸畸形Cobb角从术前(25.2±3 3).恢复至术后(6 2±1 3).(P<0.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棘旁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固定可靠,但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钱定军 《现代医学》2012,40(1):60-6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按照Frankel分级法,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彭亦良  张泽华  吴雪辉  代飞  周强 《西部医学》2010,22(8):1397-140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O.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彭立新 《中外医疗》2011,30(2):22+24-22,24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中药湿敷、功能锻炼等中医康复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 椎管内骨块占位,采用经伤椎双侧椎弓根植骨行椎体成形术.推管内无骨块占位,直接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经椎弓根植骨.结果 X线检查伤椎稚体前缘高度丢失0%~9%,平均6%,Cobb角为0~7.8°,平均5.2°CT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9.
后路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2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T113例,T1221例,L123例,L29例。结果56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椎管占位25%-75%(平均37%),椎体压缩40%-70%(平均56%),cobb角21.5°-42.3°(平均29°)。术后椎管内占位5%-20%(平均13.6%),椎体高度65%-98%(平均82.5%),cobb角3.1°-9.3°(平均5.6°)。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与单纯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范洪武  栾尚文  林野 《吉林医学》2008,29(5):385-38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38例,骨折愈合后,行椎弓根钉取出术38例。通过对这38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不同时期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该组病例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恢复椎体高度,矫正了后凸畸形,同时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