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胸痛患者冠脉病变及近期心血管事件与心血管危险因子、颈动脉硬化积分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因胸痛拟诊冠心病(CAD)入院的309例女性患者。记录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冠脉造影,记录入院时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4±8)月(6-22月)。分析女性胸痛患者罹患冠心病及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因素,胸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因素。结果年龄、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脂水平,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冠心病组低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多支病变组老年患者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异常的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年龄、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范围正相关。患者的年龄、颈动脉硬化及积分、HDL异常是近期心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女性胸痛患者中,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硬化积分与冠脉病变及病变范围相关。患者的年龄、颈动脉硬化及积分、HDL异常是近期心血管事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接近1.5亿,而糖耐量异常(IGT)人群所面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日俱增,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在日本糖尿病调查研究则显示,IGT是比空腹血糖异常更为敏感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预测指标.而且,不论是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于脑卒中方面,IGT均可作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及独立风险预测指标.目前国内外的多项临床试验为IGT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IGT有发展为DM的可能,DM可引起DM心肌病或加重原有冠心病病情,所以针对冠心病患者,在IGT时期就进行干预治疗是预防DM的发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关键所在!阿卡波糖为葡萄糖甙水解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其在治疗IGT的同时,可能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减低合并IGT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笔者主要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10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治疗,术后实施血糖控制,根据血糖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理想组、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比较三组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14 d,控制理想组LVEF高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LVEDD低于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P <0.05)。控制理想组和控制良好组术后MACE、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均低于控制不佳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799, 95%CI:0.678~0.919, P <0.001)。结论 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MACE和院内全因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流感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观察2015年12月-2017年11月医院640例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目标性监测冠心病合并流感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心血管事件。研究患者人口学特征、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三个月内临床终点事件(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结果流感高发季节640例冠心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63例,感染率9.84%;其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心血管事件18例占28.57%,全因死亡8例占12.70%,未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心血管事件49例占8.49%,全因死亡7例占1.21%(P0.05);1~15d内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例数,均高于16~30d、31~90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呼吸道感染、心率≥100次/min、LVEF值、C反应蛋白是导致流感高发季节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流感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建立冠心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后危险分层与风险评估体系,利于提高流感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能力,从而为临床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入院到出院1年全程跟踪式护理干预。结果 1年后,观察组在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并发症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对对两组患者的各类因素以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血尿酸等显著影响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几率。结论患者必须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心血管相关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戒酒,降低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入院到出院1年全程跟踪式护理干预。结果 1年后,观察组在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和P〈0.01)。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3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56%,57.78%,较非糖尿病组患者(23.33%、20.0%)明显增多(P<0.01);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有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将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抑郁对冠心病的预后影响.方法 将临床入选的冠心病患者262例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抑郁与各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了解抑郁对冠心病的预后影响.结果 冠心病并抑郁患者的心绞痛、STEMI、NSTEMI、CHF(心衰)、短阵室速、室颤、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40.8%、11.4%、19.4%、21.4%、13.3%、9.4%、8.2%.与对照组(非抑组)相比P值均<0.001.结论 抑郁为冠心病患者各心血管事件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80例(均排除近3个月内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测定血清cTnT、随机血糖(RBG)、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CRP)。随访90d,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cTnT的关系。结果180例糖尿病患者血清cTnT升高25例,其中尿白蛋白〈30mg/d组(A组,60例)中cTnT升高1例;尿白蛋白30~300mg/d组(B组,60例)crrnT升高4例;尿白蛋白〉300mg/d或血清肌酐(Scr)高于参考值组(c组,60例)cTnT升高20例。cTnT升高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16例,死亡8例,7例死于心血管事件;cTnT正常155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cTnT升高阳性率增加;糖尿病。肾病合并血清cTnT水平升高可能是心血管高风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对冠心病患者新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余姚市人民医院确诊冠心病患者255例,均行动态血压检测,定期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142.2±15.5)mm Hg、24h平均动态舒张压(95.6±8.6)mm Hg、24h平均脉压(78.2±11.5)mm Hg、动态脉压指数(0.68±0.0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4.68、3.38、7.38,均P0.05)。动态脉压指数(PPI)上升0.1(P=0.014)、24h平均收缩压(MSBP)上升10mm Hg(P=0.04)、24h平均脉压(MPP)上升10mm Hg(P=0.012)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行支架植入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入选同期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术未合并糖尿病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脉造影术显示,两组患者冠脉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2.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远期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证明,它不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且直接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与hs-CRP的关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子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已证明,它不仅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且直接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12月住院的48例老年CHD合并T2DM患者作为甲组,同期48例老年单纯CHD患者作为乙组,48例老年非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作为丙组,检测、比较三组血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Pearson分析血糖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将甲组48例患者根据HbA1c分为三组,14例HbA1c<7.0%的患者作为甲1组,18例HbA1c在7.1%~8.5%的患者作为甲2组,16例HbA1c>8.5%的患者作为甲3组,对比三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结果 甲组FPG、HbA1c均高于乙组,乙组FPG、HbA1c均高于丙组,P<0.05。甲组血清CRP、SAA、PLR均高于乙组,乙组血清CRP、SAA、PLR均高于丙组,P<0.05。甲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70.83%)高于乙组(43.75%)、丙组(2.08%),P<0.05。Pearson分析FPG、HbA1c与血清CRP、SAA、PLR均呈正相关性,P<0.05。甲...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十分常见,但这决不是两种疾病简单意义上相加,它们在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率方面可产生乘积效应,或称之为"1+1>2"效应。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等危症这个概念,是说病症的危险性相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是说无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样的冠心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中,其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间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这些患者依据其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将其分为三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在75ml之内的为甲组、在75ml至150ml之间的为乙组,在150ml以上的为丙组,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甲组、乙组及丙组患者中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7.2%、10.9%,三组患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心外膜脂肪容积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越大,则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影响患者预后,需要对心外膜脂肪组织进行合理控制,同时也可作为患者预后情况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HRR)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sCRP正常组、hsCRP异常组;再于当日或一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根据运动后HRR情况分为HRR正常组、HRR异常组;并根据血清hsCRP正常、异常和HRR正常、异常进行交叉组合分成4组:Ⅰ组为hsCRP正常、HRR正常,Ⅱ组为hsCRP正常、HRR异常,Ⅲ组为hsCRP异常、HRR正常,Ⅳ组为hsCRP异常、HRR异常。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随访2年~3年。结果:1、发生心血管事件52例,总发生率33.3%。2、hsCRP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和46.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sCRP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2.8。3、HRR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5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RR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16.9。4、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31.3%、3.6%、65.6%,4组间有显著差异。其中,Ⅰ组与Ⅲ组间无显著差异,Ⅰ组、Ⅲ组与Ⅱ组、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间有显著差异。Ⅱ组、Ⅲ组、Ⅳ组相对于Ⅰ组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0.9、1.3、23。结论:HRR异常及hsCRP异常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指标,且HRR异常的预测价值更高;联合应用hsCRP与HRR两项指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的筛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玉平  张会云  路俊霞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904-1904
冠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合并糖尿病患者PCI再狭窄率较高,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要比无糖尿病者高。因此,对伴有糖尿病行PCI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我们现将2005年3月-2007年1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新检测出糖代谢异常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106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入院血糖<11.1 mmol/L的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因死亡,非致命性再梗,脑卒中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42例(39.6%)患者糖耐量正常,64例(60.4%)患者糖耐量异常。期间有6例患者因心血管病因死亡,均为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糖耐量正常组中出现4(9.5%)次终点事件,而糖耐量异常组中出现22(34.4%)次终点事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耐量异常是预测心肌梗死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强有力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识别有助于对高危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