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低血糖58例临床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考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18-151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47例新生儿于入院时常规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低血糖58例,总发生率为9·0%。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18例(31·0%),窒息13例(22·4%),感染8例(13·8%),黄疸5例(8·6%),糖尿病母亲婴儿8例(13·8%),喂养困难2例(3·4%),红细胞增多症2例(3·4%),母亲合并妊高征2例(3·4%)。早产儿与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95,P<0·01),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6·83,P<0·01;χ2=18·84,P<0·01)。结论:凡糖尿病母亲婴儿、窒息、早产及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高危儿,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并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治疗过程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血糖恢复正常后,应减慢葡萄糖的输注速度或降低其浓度,以避免发生高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临床防治依据。方法:对528例新生儿入院后用微量血糖测试仪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的49例低血糖症,早产儿发生率和足月儿、过期产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和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窒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单纯喂养困难儿低血糖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67%、14.55%、25.44%、15.38%;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率8.62%。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母亲、围生期窒息、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对存在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早期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  相似文献   

3.
112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元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01-1202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86例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检出低血糖112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常见疾病为窒息41例(36.6%)、溶血6例(5.4%)、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31例(27.7%)、感染9例(8.0%)、母亲患糖尿病3例(2.7%)、喂养困难22例(19.6%)。结论: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1254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对91例低血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91例低血糖症中足月儿38例,早产儿53例,小于胎龄儿17例,窒息或宫内窘迫37例,感染26例,母患糖尿病或妊高症8例,喂养不当6例。②有症状22例(24.2%),无症状69例(75.8%),血糖越低,越容易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对各种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应常规监测血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症及其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进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256例进行血糖监测。结果检出低血糖102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常见疾病为窒息45例(44.1%),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32例(31.4%),母亲患糖尿病11例(10.8%),感染10例(9.8%),硬肿症4例(3.9%)。结论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6.
谭日敏 《现代保健》2010,(36):47-48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288例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28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无特异性,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母亲患糖尿病患儿等高危儿.结论 高危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尽早开奶,加强喂养,早诊断,积极治疗是防止低血糖造成原发病加重,防止低血糖脑损伤及脑发育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新入院新生儿常规测微量血糖,对有低血糖的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给25%G.S2ml/kg静推,后给葡萄糖5~6mg/kg.min维持,足月儿给25%G.S 3~4ml/kg,静推后给葡萄糖8~10mg/kg.min,并监测血糖.结果:21例低血糖新生儿中,早产儿、小于胎龄儿10例,占47.6%(10/21).临床表现阵发性口唇紫绀7例,无症状4例,低体温6例.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按5~6mg/kg.min.输糖疗效肯定,母亲患隐性糖尿病和严重感染的患儿血糖纠正困难.结论:早产儿、小于胎龄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对有阵发性紫绀、低体温、感染的新生儿应重视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8.
张春燕  王云 《现代保健》2011,(22):136-137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10例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检出低血糖36例,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因窒息而发生低血糖经上述处理后,多于12~24 h内恢复正常,最长56 h;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所致者经上述处理后,多于8~18 h恢复正常;糖尿病母亲娩出儿经上述处理后于24~42 h血糖正常;溶血、感染者发生低血糖,多于16~28 h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检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全部新生儿的血糖进行常规监测,对初次检测血糖水平呈异常者及高危新生儿进行每天血糖监测,直至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后并维持稳定。结果检测出68例住院新生儿中有11例患有低血糖症,发病率为16.2%。低血糖在过期产儿、足月儿、早产儿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4.9%、55.6%。在巨大儿、正常生命质量儿、低质量儿和极低质量儿的发病率分别为33.3%、12.4%、51.1%和77.8%。另外母亲分娩时是否补液也会影响到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常规监测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洪虹  李立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95-2696
目的:探讨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新生儿1210例进行血糖监测,监测至3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结果:1210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糖代谢紊乱126例,血糖异常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轻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低血糖症为主,重度窒息组血糖紊乱以高血糖症居多(P>0.01)。结论:积极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变化,及时纠正血糖紊乱,对减少或避免后遗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35-3336
新生儿低血糖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容易出现的疾病,该疾病的出现最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又可导致很多合并症的产生(如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同时,由于该疾病在发病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又容易造成和新生儿期的其它疾病相混淆,耽误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该疾病发生之时和反复发作之后,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会造成多种新生儿合并症的产生(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给这些新生儿未来的健康造成永久性损伤和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窒息的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早期临床观察和监测血糖变化,来诊断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37-2938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57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筛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7例新生儿中,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76例,总发生率为7.94%。早产儿低血糖36例,发生率为21.05%;足月儿低血糖37例,发生率为4.96%;过期产儿低血糖3例,发生率为7.5%。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9.17,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39例,发生率为21.08%;巨大儿低血糖8例,发生率为12.90%;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29例,发生率为4.08%。前两者与后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60.39,P<0.01;2χ=9.72,P<0.01)。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对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窒息、感染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严密监测血糖,且对新生儿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以预防及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防止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住院新生儿1762例,进行血糖监测。所有患儿监测至2次空腹血糖正常为止。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发生低血糖症77例。其中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窒息等发生率较高。结论对高危儿应尽早进行血糖监测,对低血糖症者及时处理,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523例新生儿血糖水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出生72 h内新生儿血糖水平。方法:对523例母婴同室出生72 h的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①男性与女性新生儿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②新生儿出生72 h内血糖逐渐升高;③随着体重和胎龄的增加,血糖值呈上升趋势;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异;⑤出现低血糖的新生儿有窒息史或为低体重儿。结论:应加强对有窒息史新生儿、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中发生小于胎龄儿(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患病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晚期早产儿515例,依据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90例和适于胎龄儿(AGA)组425例,对两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等围生期因素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其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SGA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AGA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长于AGA组(P0.05),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GA组(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AGA组(P0.05),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GA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中发生SGA的围生期因素包括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18例小于胎龄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并对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等13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 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29.7%。多因素分析发现胎龄≤32周、胎盘毛糙或粘连、宫内窘迫和/或窒息、开奶时间延迟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其中胎龄是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结论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相关, 宜采取措施尽量提高婴儿出生胎龄及体重, 减少窒息发生, 防治宫内感染, 生后尽早开奶, 早期微量喂养, 谨慎禁食。  相似文献   

17.
李朝晖 《现代保健》2011,(27):38-39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期低血糖发生的因素和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70例临床早期低血糖新生儿进行诊断、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儿中,早产儿15例(1.4%),足月小样儿11例(15.7%),感染败血症及硬肿症8例(11.4%),围生期窒息儿19例(27.1%),母亲患糖尿病4例(5.7%),喂养困难13例(18.7%)。结论对存在各种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应常规监测血糖水平,及早诊治,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生儿低血糖病情进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发高危因素,研究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我院母婴同室分娩新生儿800例产后2h进行微量血糖监测。结果:分析新生儿800例检出低血糖60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为7.5%,其中无临床症状者占80%,有临床表现者20%。本组资料显示,母亲为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低体温及喂养延迟或困难者是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开展母婴同室的低血糖普查、鼓励早吸吮、早喂养、对所有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预防性进行血糖筛查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低血糖症不管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费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3-2624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08年1~12月收治新生儿625例,常规进行血糖检测。结果:高危儿低血糖发生率为8.32%,有感染、母亲合并糖尿病、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其低血糖发生率高。新生儿生后第一天低血糖发生率高达57.69%。胎龄<37周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37周的新生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2χ=46.759 2,P=0.000 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在2 500~4 000 g之间以及<2 500 g的新生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χ=57.453 6,P=0.000 0<0.01)。结论:及时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症,积极合理治疗,对于改善新生儿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1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根据1周岁时发育商评分(DQ评分)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和神经发育异常组,并对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与小于胎龄儿、体重2 500 g、胎儿宫内窘迫、休克、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新生儿重度窒息、机械通气、颅内出血、母亲血糖未控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是晚期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神经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生后早期需加强监护和随访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