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龄胃肠道手术患者脑氧代谢以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5例。气管插管后,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h)至手术结束,B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并以相同的注射速度至手术结束。分别于手术前(T0)、手术后1小时(T1)、手术后2小时(T2)抽取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和测定血糖(BS)、血浆胰岛素水平(INS)。记录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和血红蛋白(Hb)值,据此计算出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含量(C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结果:与T0相比,给予右美托咪定A组T1、T2点的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和血红蛋白的值无明显变化,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下降,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脑氧含量增高。对照组B组T1、T2点的颈内静脉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以及血红蛋白、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脑氧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而脑氧摄取率下降、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增高。与A组对比发现,B组T1、T2点的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增高,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脑氧含量下降。A组T1、T2点与T0点相比无明显的变化(P>0.05),B组T1、T2点与T0点相比显著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A组)的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在T1、T2点时与T0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组)的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T1、T2点时与T0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术后的脑氧代谢率,维持脑氧的供给平衡,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同时可减轻术中、术后的糖代谢紊乱,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α-细辛脑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旭升  王勇  柯哓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67-1968
目的:观察中成药α-细辛脑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止咳、化痰、超声雾化吸入、病毒唑应用等综合治疗,其中40例为治疗组加用α-细辛脑粉针剂0.5~1 mg.kg-1.d-1,溶于10%糖水中配成0.01%~0.02%的溶液静脉滴注,1次/d;38例为对照组加用氨茶碱4 mg.kg-1.d-1,1次/d,静脉滴,共用7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5%、有效率70%、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两显效率13.2%、有效率65.8%、总有效率79.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2χ=7.320,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7.5%)与对照组(50.0%)相比有显著差异(2χ=18.520,P<0.01)。结论:α-细辛脑能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低温麻醉下体外循环 (CPB)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为浅低温组 (30℃ )和中低温组 (2 6℃ )。在α稳态下 ,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 ,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 -颈内静脉乳酸浓度差。结果 CPB开始后 ,两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迅速下降 (P <0 0 1,P <0 0 5 ) ,随着复温又迅速升高。在最低温度点时 ,组Ⅰ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高于组Ⅱ (P <0 0 5 ;P <0 0 1)。两组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 ,但各温度点的动 -颈内静脉血的乳酸浓度差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始终接近零值。停CPB时 ,两组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仍明显低于转流前水平 (P <0 0 1)。结论 浅、中低温麻醉下的体外循环 ,均可满足CPB过程中的脑氧供需平衡 ,进一步的体温下降并未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CPB结束后 ,脑氧代谢可能会继续升高 ,是否发生脑氧供需失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MRI检查在脑静脉畸形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期间本院收治的22例疑似脑静脉畸形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MRI检查,随后分析MRI检查对脑静脉畸形患者引流方向、发病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以及MR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从畸形发生部位角度分析,MRI对小脑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3.33%,对顶叶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额叶静脉畸形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5.71%。从引流方向角度分析,MRI对浅部引流诊断正确率为90.00%,对深部引流诊断正确率为85.71%。MRI在诊断脑静脉畸形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8.24%、80.00%、11.76%、20.00%。结论 对脑静脉畸形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降低临床误诊率,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用右美托咪啶治疗后围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择期行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气管插管后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h)1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毕1h(T1)、术毕24h(T2)采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以及血红蛋白(Hb)进行测定。并对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氧含量(CjvO2)以及脑氧摄取率(CEO2)进行计算。结果 C组T1、T2时点与T0相比,PaO2、PjvO2、CaO2、CjvO2、Hb及D(a-jv)O2均无明显变化(P>0.05),SjvO2增加,COE2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2时点CaO2PaO2、PjvO2及Hb均无明显变化(P>0.05),CjvO2、SjvO2增加,CEO2、D(a-jv)O2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2时点与C组相比,D(a-jv)O2、CEO2降低,SjvO2、CjvO2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术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h)1可降低围术期脑氧代谢率,脑氧供需利于维持平衡,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3~ 2 0 0 1年应用灯盏花素静脉点滴 ,联合维生素B1、B12 穴位注射治疗肝性脊髓病 ,取得较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住院病人 6 4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5 6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34 0岁。于分流术后 4年左右出现脊髓症状 38人 ,占 5 9 4 % (38/ 6 4) ,其余于自然分流再发生黄疸、腹水、肝功不全 5年后出现脊髓症状。肝脑后发病 4 2例占 6 5 6 % (42 / 6 4) ,与肝脑同时发病 4例占 6 3% (4/6 4) ,肝脑前发病 10例 ,占 15 6 % (10 / 6 4) ,无肝脑发病8例 ,占 12 …  相似文献   

7.
1 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肺癌可转移至全身各部位 ,2 0 %~ 4 0 %的病例因瘤细胞通过颈内动脉或椎 -基动脉至脑形成脑转移。脑实质的转移瘤有 2 / 3以上发生在大脑半球 ,余多见于小脑 ,小部分见于脑干 ,且因脑灰质的血供较白质多 ,故瘤转移易发生在灰白质交界区。少数肺癌病例的瘤细胞经周围神经淋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形成脑膜转移 ,偶有经椎静脉丛转移至颅内者。多数为多发性脑转移 ,单发性者约占 4 0 % ,以腺癌转移最多 (约占 4 5 % ) ,小细胞癌次之 (约35 % ) ,鳞癌较少 (约 2 0 % )。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丰富 ,故其分布区癌转移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到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对CVC55例患者和PICC6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异位和阻塞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96.8%)高于CVC(89.1%),u=1.659,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CVC(98.2%)高于PICC(90.5%),u=1.769,P<0.05;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与16G导管的CVC阻塞率(4%)差别不大,P>0.05;18G导管的PICC阻塞率(7.7%)高于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运用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12月新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0~89岁,平均(61.06±15.09)岁。统计并记录69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导管留置部位与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导管血栓形成情况、疾病转归。对比分析不同的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原发疾病主要为慢性肾炎30例(43.48%)、肿瘤相关性肾病12例(17.39%)、糖尿病肾病9例(13.04%)等,直接直观原因包括急性肾衰竭17例(24.63%)、慢性肾衰竭首次透析内瘘未成熟43例(62.32%)以及内瘘失功9例(13.04%)。14例(20.29%)患者死亡、7例(10.14%)患者好转、33例(47.83%)转为长期血液透析、5例(7.25%)转为腹膜透析、1例(1.45%)患者放弃治疗。4例(5.79%)患者出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次/1 000导管日;12例(17.39%)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其中3例(25.00%)溶栓无效,重新置管,余9例(75.00%)患者经溶栓治疗可维持适当的血流量,9例溶栓患者的平均溶栓次数为(3.44±1.84)次。69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的患者分别为39例(56.52%)和30例(43.48%),不同部位导管的留置时间无差异[(39.64±25.43)比(38.86±26.77)d,P>0.05],但颈内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0.65次/1 000导管日比2.57次/1 000导管日)和血栓形成率[5.13%(2/39)比33.33%(10/30),P<0.05]均低于股静脉置管。 结论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透析患者第一时间建立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临时血管通路,在临床运用中值得推广;但临时中心静脉透析导管也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结果 CT血管造影术(CTA)能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但不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对其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具有较粗大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巢的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是由于各种来源的栓子堵塞脑内血管所引起,占所有卒中的70%,其中尤以大动脉闭塞(LVO)所致的脑梗死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高而静脉溶栓再通率低,一直是脑梗死治疗的"拦路虎"。脑动脉取栓技术的问世,为这部分病人提供了新的希望。脑动脉内取栓术是一项尖端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47-134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出血性转化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3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修正Rankin量表评价长期预后。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病死率、治疗3个月m RS评分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为20.9%,高于对照组的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 7.0%,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会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预后,不增加总体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进行观察和原因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对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输液前根据血管条件,认真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或给予50%MgSO4湿熟敷等预防性护理措施;输液中有计划的安排治疗方案,根据药液性质和病情,调整恰当的输液速度,合理地保护血管;输液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全方位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中患儿发生轻度刺激征8例,占16%,中度刺激征3例,占6%,重度刺激征0例,静脉炎发生2例,未发生一例静脉局部坏死.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为临床预防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牛居辉  马聚峰  程戌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24-4126,41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窒息性心跳骤停/脑复苏大鼠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 G)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n=10),乳剂组(n=10),心肺复苏成功后,异丙酚组予异丙酚10 mg/kg静脉推注,继之以30 mg/(kg·h)速率持续输注1 h;乳剂组则以等容积的1%脂肪乳剂按同样方法处理。分别记录窒息前即刻和复苏后2 h的Eco G;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SE的表达。结果心肺复苏后2 h,2组大鼠脑皮质电图频率和波幅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海马CA1区NSE阳性神经元和细胞质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治疗脑复苏时,异丙酚不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皮质电图;不能提高NSE在神经元胞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18例脑静脉畸形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对经CT扫描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结果:CT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脑静脉畸形的部位与病变形态;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血管的构成、引流静脉的方向和数目;并且能有效显示血管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CT血管成像操作经济、快速、简单、无创伤性,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建国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68-106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进行体检的37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脑氧代谢指标及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2)及凝血指标均大于对照组,且发作频率较高者波动幅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氧供需及凝血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脑照射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治疗脑转移瘤的作用。方法 对55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脑照射配合SRS;17例行单纯SRS治疗。全脑照射采用6MV X射线,1.5~2.0 Gy/次,DT 30~42Gy,4~5周;SRS处方剂量为18~30Gy,SRS前行全脑放疗39例,SRS后行全脑放疗16例。结果 全脑照射加SRS组病变完全消灭(CR)占60.0%、部分消失(PR)占32.7%,无变化(NC)占7.3%,总缓解率(CR+PR)为92.7%;与单纯SRS组的35.0%、41.2%、23.5%、76.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47,P >0.05)。全脑照射加SRS组复发率为14.5%,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与单纯SRS组的41.2%、4个月、7.5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58、t=11.1、t=7.27,P <0.05)。两组1 a生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χ2=1.33,P >0.05)。结论 全脑放疗配合SRS治疗脑转移瘤对减少肿瘤复发率、延缓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中位生存时间较单纯SRS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上海市二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12月对上海市8家医院(二级医院4家,甲乙各2家;三级医院4家,甲乙各2家)开展静脉输液治疗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分析8家医疗机构共6890例就诊者的静脉治疗数据,二级医院3060例(44.41%),三级医院3830例(55.59%)。接受静脉治疗患者中以成人为主,占90.20%(6215/6890)。疾病类型以内分泌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到14.65%。就诊科室中以外科患者接受静脉治疗最多,占比达到35.07%。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接受静脉治疗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类以及就诊科室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主要工具以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钢针为主,在头皮钢针应用率上,二级医院应用占比显著高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PICC以及CVC应用占比显著低于三级医院(P<0.05或P<0.01)。在开展PICC穿刺技术上,三级医院开展塞丁格技术穿刺技术占比高于二级医院(P<0.01)。在中长导管穿刺技术上,二级医院应用传统穿刺技术占比显著高于三级医院(P<0.01)。在PICC尖端定位方式上,三级医院更倾向于选择X线(P<0.01)。三级医院接受静脉治疗患者出现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合计165例次,其中静脉炎发生率占比最高(52.73%)。二级医院共发生123例次,静脉炎发生率占比最高(53.66%)。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静脉治疗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海市二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患者以成年患者居多,患者疾病分类、就诊科室以及常见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疗法;对照组口服脑益嗪片、维生素C片、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血润肤饮结合静脉封闭疗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