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臧威  谢萍  王展兴 《医疗装备》2004,17(5):49-50
骨质疏松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我院通过查体对40岁~72岁的中年女性150人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发现40岁以后,骨密度(骨矿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呈负相关,与活动量呈正相关,与慢性功能性疼痛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部分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志愿者的腰椎(L2-4)侧位的骨密度。结果共检测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女性358名,经检测腰椎(L2-4)的侧位骨密度平均值的整体均数为0.624g/cm^2,按出生年月从1944—1957年,每2a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7个组,各组依次为:0.524、0.572、0.591,0.584、0.60、0.649、0.718。结论调查显示该市部分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已经明显下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12月南京市鼓楼地区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密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  相似文献   

4.
160例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0例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分析江苏省老年医院卓铁军周一明申志祥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尤其是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导致骨折,使人致残、致瘫,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解本病的发病情况,本院从1996年8月设骨质疏松专科门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长沙农村中老年妇女不同骨骼部位与年龄相关的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方法 用DXA QDR4500A型扇形柬骨密度仪测量627例40~85岁女性腰椎后位和仰卧倒位、髋部及前臂的BMD,结果 (1)75~85岁组与40岁~组比较,总的骨丢失率以Word区最显著,前臂中远1/3最少(2)40岁以上腰椎侧位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前臂和Word区、股骨颈和大转子最低;(3)至少有一个骨骼区域的BMD值达到OP标准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结论农村女性40岁以后骨密度的变化及OP发生率与其他职业40岁以上的女性相似。随年龄的增长OP患病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难以逆转的疾病.轻微外伤易导致骨折发生,给中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其并发症可危及老人的生命.目前,对本症尚缺乏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处理以预防为主.然而,健康教育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1].  相似文献   

7.
Liu Z  Lai J  Gu X  Gong J  Zhu R  Liu H  Yan S  Yan X  Wang Y 《卫生研究》2011,40(6):723-726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情况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招募250位45~66岁之间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基本体检、血样采集、膳食调查和BMD检测。血清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β-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和25-(OH)D3)]和其他血尿指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BMD高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膳食视黄醇当量(RE)摄入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人群平均RE的摄入量为455.8μg(n=169),达到RNI的65.1%。正常BMD组的血清视黄醇和血清β-C水平都略高于低BM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正常BMD组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低BMD组53.0μg,而类胡萝卜素高于低BMD组107.6μg。在摄入的RE中,正常BMD组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RE比例高于低BMD组。BMD和膳食视黄醇当量水平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在数值上有微弱的负相关趋势(P=0.203,r=-0.140)。正常BMD组和低BMD组之间年龄、骨矿物质含量、体质指数(BMI)和BSAP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和BMD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01,r=-0.380),绝经年龄(P<0.05,r=0.244),BMI(P<0.001,r=0.394),体重(P<0.001,r=0.434)。基本情况、血清指标和膳食摄入情况与BMD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绝经年数和BSAP进入回归方程(R2=0.552,F=24.661,P<0.001),与BMD显著性相关。结论 (1)人群视黄醇当量摄入量未达到RNI,膳食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不是很普遍(32.5%)。(2)人群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偏低,钙摄入量不到AI的50%。(3)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高的血清视黄醇水平可能有利于维持BMD。(4)RE摄入水平过高,可能与BMD降低有关,特别是股骨BM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POP的对策.方法 对672例中老年女性体检者进行调查,依据是否发生POP将其分为POP组和非POP组,分析中老年女性的POP发生率,筛选影响中老年女性P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中老年女性POP的发生率为38.54%(259/672);影响中老年女...  相似文献   

9.
祝白春  曹庆军  姜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63-2064
目的:通过检测本市部分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了解其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和延缓该人群骨密度水平急剧下降及骨质疏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中老年妇女骨折发病率.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志愿者的腰椎(L2~4)侧位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按照WHO的诊断标准(BMD<M-2.5SD)即测得的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峰值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结果;共检测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妇女274名,腰椎(L2~4)的侧位骨密度平均值的整体均数为0.599 g/cm^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7.15.其中50~岁年龄组的分别为:0.622 g/cm^2、41.7%;55~60岁年龄组的分别为:0.546 g/cm^2、55.7%.55~60岁年龄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50~岁年龄组,超重或肥胖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该市应加强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对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以“振动训练”、“全身振动”、“骨密度”、“女性”、“Whole-body vibration”、“Bone mineral density”、“Woman”、“Female”为中英文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以及OVID数据库,共纳入20篇国内外文献。结果 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0,95%CI(-0.02~0.02),Z=0.03,P=0.98;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4~0.01),Z=1.07,P=0.28,全身振动对中青年女性的骨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腰椎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5.27,P<0.000 01;对股骨颈BMD影响的WMD=-0.01,95%CI(-0.02~-0.01),Z=6.42,P<0.000 01,全身振动对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具有显著的提高效果。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对于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提升效果十分明显,但对于中青年女性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健 《职业与健康》2003,19(11):84-85
目的 测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索如何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方法 测量4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男性和女性非优势手前臂中下1/3处桡骨密度,统计近6a来3234例受测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年龄增长骨形成与骨丢失平衡被打破,骨钙含量下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使骨质疏松发病率在中老年以后各年龄段中均高于男性。结论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钙含量下降引起的,与年龄及性别因素密切相关,在骨钙的摄人、吸收沉积及丢失3个环节中任何1个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骨质疏松出现。在防治方面,因其是多原因造成的,应以预防为主,明确原因,多方面多角度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62例中老年女性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受检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发病率很高,达51.2%。骨代谢指标按年龄分析,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各年龄段无显著性差异。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无显著性差异。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是1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患病率很高,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些女性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尿液,这就是"尿失禁"。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半数以上的中老年妇女正遭受着"尿失禁"的尴尬和痛楚。大人"尿裤子"说出来往  相似文献   

14.
王寒啸  林爱萍  陈炽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96-1500
目的 了解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检查行为现状,探索骨密度检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系统化开展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检查及促进骨质疏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58名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模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骨密度检查行为现状及行为意愿现状评分情况(包括行为意愿、感知到易感性、感知到益处、感知到严重性、感知到阻碍、自我效能6个维度)。骨密度检查行为意愿现状各维度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骨密度检查行为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名研究对象中近1年骨密度检查率为31.01%(49例),骨密度检查行为意愿均分为2.46±0.64,行为意愿与感知到易感性(r=0.293)、感知到益处(r=0.192)、感知到严重性(r=0.294)、自我效能(r=0.214)维度呈正相关,与感知到阻碍维度呈负相关(r=-0.4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77,95%CI:1.058~1.309)、行为意愿(OR=54.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州省磷矿区健康女性骨密度分布情况,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贵州省磷矿区居住>10年16~90岁健康女性762名,采用法国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非优势侧手指骨密度(bone minearal density,BMD)、足长和左侧跟骨宽波短超声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健康女性指骨BMD值和跟骨BUA值在36~40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5),进入46~50年龄段女性骨丢失量速度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患病率31~35岁年龄段为5.8%,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增高(X2=26.75,P<0.01).结论 贵州省磷矿区健康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女性非常容易骨质疏松,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很多人表现明显,出现腰酸、背痛、腿抽筋、骨关节痛等症状;有些人没有明显感觉,只是在跌跤后出现骨折才被医生告知患有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几种常见生活因子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影响,以便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在武汉同济医院高干病房进行体检的286例50~79岁的汉族中老年男性采用问卷方法进行生活饮食习惯等情况调查;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将平均每天摄钙量按从低至高分A、B、C3组,其中年龄在60~69岁的C组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高于A组(P<0.01),与B组比较其股骨颈BM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年龄的C组腰椎及股骨颈BMD与A、B组比较均有很大差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饮酒对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3)吸烟对骨密度有较大影响,吸烟组股骨颈BMD低于非吸烟组(P<0.05)。(4)运动对骨密度有较大影响,运动组股骨颈BMD高于非运动组(P<0.05)。结论 增加钙的摄入有助骨密度的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情况以及饮酒对骨密度影响不大;吸烟促进骨密度的降低;运动有助于骨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中老年妇女健康体检检测骨密度的现实意义,为日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200名中年妇女,运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其进行骨密度检查,观察分析200名中年妇女的骨密度检查结果。结果:大于60岁的中年妇女骨质疏松的占比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中年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结论:通过骨密度检查能够及时的发现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情况,在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病患进行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并探讨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12月岳池县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血清中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情况进行分析,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对骨质疏松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124名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年龄45~78岁,平均(61.4±5.8)岁。共检出骨质疏松558例,发生率为49.6%。不同年龄、BMI的中老年女性骨量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居住地、年龄、BMI、绝经情况和骨量情况的中老年女性骨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OC、BALP水平在55~64岁明显升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βCTX呈升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OR=0.537)、BALP(OR=0.791)、25-(OH)D(OR=0.674)水平越高,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低;βCTX水平越高(OR=1.919),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岳池县≥45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代谢指标OC、βCTX、BALP、25-(OH)D能够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且与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密切相关,监测骨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骨代谢异常,有利于及早预防和发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许海容 《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流行现状。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Achilles Insight对女性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测定中的骨密度T值>-1为骨质正常,T值-1~-2为骨量减少,T值>-2为骨质疏松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平均骨量减少率为22.96%,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为25.63%。结论骨密度测量能较客观地反映骨量,是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40~49岁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出现骨量丢失,60~69岁年龄段的女性处于骨量快速丢失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