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生  吴映娥 《中国校医》2011,25(5):365-36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MGT)和改良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比较及联合价值。方法应用MGT和MPT两种方法对403例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MGT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5例,交叉配血不合者17例;MPT法测出不规则抗体4例,交叉配血不合11例。结论 MGT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MGT法与MPT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1~2018-03期间需输血患者1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GT和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普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结果:MGT交叉配血检测主侧阳性率、总阳性率及假阳性率与MPT无明显差异(P0.05),但MGT交叉配血检测次侧阳性率高于MPT(P0.05);MGT检测不规则抗体灵敏度100.00%(26/26)高于MPT76.93%(20/26)(P0.05)。结论: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提高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增强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的结果,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急诊配血用凝聚胺法,其他配血用微柱凝胶法,发现阳性结果的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比较.[结果]凝聚胺法耗时约10min,共发现49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耗时约30 min,共发现86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的假阳性比凝聚胺法高.[结论]微柱凝胶法较敏感,能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但耗时长,不适合急诊配血;凝聚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适合急诊配血,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工作中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时,最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正确区分阳性的真假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导致凝聚胺试验(MPT)交叉配血不合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临床检出的51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统计49例配血不合的因素,21例为存在不规则抗体,1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抗-A12例,自身冷抗体7例,供者存在不规则抗体3例,药物干扰非特异性凝集5例。结论应用MPT法配血,能满足我国输血前检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 00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MGT检测,并与MPT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相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微柱凝胶法低于聚凝胺法(91.6%VS 96.5%)。两种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且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结论聚凝胺法具有快速的优良特点,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急诊工作适合应用聚凝胺法,而微柱凝胶法更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25-122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需输血患者的血标本1 400例,所有标本分别通过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通过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情况。结果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不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聚凝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操作简便,且可有效检测交叉配血中不合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阴性反应的原因。方法对639例住院患者标本用正向定型做血型鉴定和盐水配血法做交叉配血;用反向定型和聚凝胺介质配血法为对照。结果639例中出现假阴性15例,假阴性率为2.35%。其中试剂问题2例(占13.3%),技术因素5例(占33.3%),患者本身的因素8例(占53..4%)。结论试剂因素和技术因素容易控制,而患者本身的因素可通过聚凝胺配血法和其它一些试验减少或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0例受血者及供血者同时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PT)及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盐水法,350例中,结果呈阳性为6例,阳性的检出率为1.7%;采用MPT法,350例中,结果呈阳性为12例,阳性的检出率为3.4%。并且采用盐水法所检出的6例在显微镜下可窥见到的细胞凝集均只有2-3个,而采用MPT法所检出的12例用肉眼便可看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具有快速、有效、操作方便、结果明显、准确性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可有效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纪慧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73-2974
目的 探讨儿童交叉配血中出现配血不合及假凝集的原因,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输血方案.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720例患儿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筛查.结果 共有42例(5.83%)发生配血不合,其中假阳性4例(0.55%),真阳性38例(5.28%).38例真阳性中,主侧不合2例(5.26%),次侧不合35例(92.11%),主侧和次侧均不合1例(2.63%).结论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儿童配血,配血不合的发生率较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是引起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输血方案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T)阳性引起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临床输血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的1856例患者MGT交叉配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9例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结果 159例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的患者中,DAT阳性140例(88. 05%),假凝集4例(2. 51%),供血者抗体筛查阳性10例(6. 29%),标本错误3例(1. 89%),凝胶微孔干涸2例(1. 26%)。结论 DAT阳性是引起MGT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在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中应尽量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卢冰贤  周云英 《中国校医》2011,25(6):455+457-455,457
目的观察改良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为交叉配血提供更好的试验方法。方法 (1)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2)选取20例需要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以及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这些标本可能存在抗体但改良聚凝胺法配血为阴性。(3)另外选取我院新生儿科5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标本。比较2种方法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点,从而选择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输血的要求。结果 (1)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60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配血在主侧有53例阳性,在次侧有53例阳性,有7例患者的微柱凝胶法配血阴性是因为冷凝集素所引起的。(2)20例患者因为需要大量输血、RH血型阴性、疑似含有抗体,改良聚凝胺法检测阴性,又经微柱凝胶法检出抗体者3例。(3)52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未离心、红细胞未洗涤,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10例、游离试验有15例阳性;标本经过离心、洗涤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8例、游离试验有12例阳性;未处理过的标本微柱凝胶法假阳性5例(5/52)。结论微柱凝胶法红细胞经过离心、洗涤后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相对于改良聚凝胺法是一种标准方法,因此对于临床上需要大量输血和反复输血的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可能存在抗体的标本最好选用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MPT抗原阴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临床分离株mpt64突变特征。 方法 收集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6月BACTEC MGIT 960法(MGIT 960)培养分离的菌株,通过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然后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随机抽取部分MPT抗原阳性株及全部MPT抗原阴性菌株进行DNA提取、mpt64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PT抗原呈阴性的临床分离株mpt64突变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7年1—6月湖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共分离出2 560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MPT抗原检测阳性有2 458株,MPT抗原检测阴性有102株,MPT抗原阴性占比3.98% (102/2 560)。随机抽取的20株MPT抗原阳性株的mpt64基因无突变。测序成功的85株MPT抗原阴性的临床分离株中,有81株mpt64基因存在 63 bp碱基的缺失突变,有4株存在单碱基突变,2株402位G→A,2株613和614位间加了碱基C。 结论 湖南省胸科医院MPT抗原呈阴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临床分离株mpt64基因突变主要类型为63bp碱基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疑难配血类型,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方法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4年里在我院共发现55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现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病史进行相关讨论,找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引起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较多,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有标本、温度、疾病、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找到处理办法,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另外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桡静脉与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A组)用桡静脉采集血标本;对照组(B组)采用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结果 通过桡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粗,只要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采血符合验血需要.通过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但静脉较细,采...  相似文献   

16.
朱莉  扎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19+1921
[目的]探讨导致交叉配血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对49例交叉配血失败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通过增加聚凝胺,抗人球蛋白实验,菠萝酶实验,吸收放散实验和稀有抗体筛查。[结果]31例在增加聚凝胺后配血成功,13例是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例冷凝集实验阳性。[结论]血液标本中含有肝素,肺炎支原体抗体,抗人球蛋白抗体等均会导致交叉配血失败。工作中一定要与临床联系,尽可能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血、溶血标本对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8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1.46mmol/L)且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采集8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检测不出HBV-DNA的高TG标本和8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检测不出HBV-DNA的全血标本分别制备成高脂血、溶血血清标本,对以上标本进行比较配对检验.结果: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的PCR测定较正常样本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结核分枝杆菌MPT64抗原的多态性及对其T/B细胞抗原表位的影响;应用MPT64抗原检测试剂盒对MPT64基因突变菌株和野生菌株进行检测,以进一步分析MPT64抗原多态性对结核感染检测的影响。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结核室保存的2 346株国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临床分离株中挑选180株,对其MPT64基因扩增后进行序列比对,比较其T/B细胞抗原表位与非表位的多态性,对突变的菌株与野生菌株进行BACTEC MGIT 960系统与液体培养管进行培养,报阳后,用胶体金标记抗MPT64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层析色谱法进行MPT64蛋白检测。结果 180株临床分离株中有15株(包括2株BCG菌株)表现有MPT64蛋白的多态性,占菌株数的8.33%,8株菌有63bp的缺失,4株菌有单位点的非同义突变,1株是单位点插入。MPT64基因的突变造成13个T细胞抗原表位(56.52%)和4个B细胞抗原表位(占80%)的改变,T/B细胞抗原表位区的dN/dS值均高于对应的非表位区。8株有63bp缺失的菌株胶体金检测阴性,对应的野生株检测阳性;5株单位点突变的菌株与对应的野生菌株胶体金检测均阳性。结论中国结核分枝杆菌MPT64蛋白存在多态性,这是产生抗原改变的原因之一,这会影响抗原相关功能的改变并引起免疫逃逸。63bp缺失会造成MPT64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假阴性,而某些单位点突变对检测效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XS-800i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 MPV 8h内无明显变化,8h后升高.22℃和32℃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h(22℃)和6 h(32℃)内无明显变化; MPV的测定值在6 h(22℃)和4 h(32℃)内无明显变化,6h后(22℃)和4h后(32℃)明显升高,尤以32℃显著.白细胞散点图和白细胞分类在12 h时(4℃)、8 h时(22℃)和4 h时(32℃)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22℃(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 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32℃,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20.
强冷凝集素引起交叉配血困难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常人的冷凝集素效价一般不高 ,在室温 2 0℃即不发生凝集作用。我院遇到 1例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配血困难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4岁 ,临床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变。 2 0 0 0年在外院和我院曾先后 4次输注B型血 15 0 0ml,无不良反应。 2 0 0 1年 3月 10日再次要求输血。用B型供血者标本与患者标本作交叉配血时发现主侧出现凝集、次侧弱凝集 (当时室温 18℃ ) ,重复操作结果相同。将主、次侧药放入 37℃水浴 10min ,主侧管仍呈凝集 ,次侧管不凝集 ,于是进一步作实验室。2 实验室检查2·1 ABO正反式定血型 ,用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