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在临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病例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类时存在很大的误诊和漏诊率,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血片进行复查。结论采用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查仅为一种筛查手段,需要在展开病理以及显微镜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条件下方可确诊,从而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采集不抗凝外周血液制作血涂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情况,通过对应生化检查与血液学试验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所有误诊漏诊患者通过相应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与细胞形态学观察均能得到较为准确诊断结果。结论患者检测过程中,血细胞分析方法只能筛选出异常血常规者,准确诊断需配合显微镜检查等方法,由此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能否完全代替显微镜手工检测法。方法:对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液分析仪血细胞分类并不能按细胞形态学分类,如不用显微镜检查血片,很容易造成MDS的漏诊。结论:在血液分析仪检测后,实验室应建立显微镜复核报告的制度以保证血液监测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疾病血液形态学误诊、漏诊病例分析,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方法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涂片,通过瑞-姬染色,观察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形态、数量,以及血液寄生虫等,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并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形态学检查的筛选,可疑病例应进行镜检,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尽可能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6月收治的患者中血常规检查经System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异常的255例血象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记录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报警信息与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复检符合率和形态学镜检确诊的血液系统疾病真阳性率。结果在报警信息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而在核左移、白细胞减少及红细胞异常方面的异常提示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血细胞分析仪在诊断白血病、贫血及感染发热方面与与显微镜镜检无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血小板疾病上与显微镜镜检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只有筛查功能而不能取代血细胞形态学显微镜检查。临床上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应联合两种方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液自动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传统血涂片染色镜检已丢弃不用。血细胞计数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检查。仅仅依靠仪器检查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产生医疗纠纷。钟祥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从2008年10月开展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患者初诊主要是根据血常规综合指标及骨髓象分析进行诊断,由于初患白血病者病情轻重不一,检查过程中,如未对血常规中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信息及异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其主要原因是未能重视血涂片检查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技术,以及血液分析仪对细胞的识别不够全面,无法对血液中的全部细胞进行识别,不能对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减少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价值,促进血液病诊断水平的提升。方法纳入我科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经检查白细胞计数WBC超过25×109/L或者不足4.0×109/L的525例住院与门诊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与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5例全自动血液分析报告中,显示正常(无异常报警)73例(13.90%);而经外周血涂片检验,检出形态正常47例(8.95%),二者异常细胞形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大细胞性贫血24例,其中17例由骨髓证实为巨幼红细胞贫血;检出小细胞性贫血95例,均证实为缺铁性贫血;另检出附红细胞体67例,异常细胞44例,异性淋巴细胞108例,疟原虫7例,感染133例。结论对疑似血液病患者与血液检查异常中采用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减少血液病诊断中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强调多功能(核酸荧光染色+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仍然也只能作为一种过筛手段,尤其是在仪器报警异常的病理条件下,必须进行人工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查的重要性。方法:在生物显微镜油镜下对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进行涂片染色做细胞形态学检查和人工白细胞分类,然后对与疾病相关的主要异常细胞学形态分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的1 080例血象复检,782例可检出异常的细胞形态(真阳性),检出率(真阳性率)为72.40%。结论: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报警异常血象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不能代替人工细胞形态学复检,只有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进血液分析仪发生各类白血病漏诊误诊原因。方法用美国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类白血病。结果出现漏诊现象。结论尽管现代高科技不段在血液分析仪上应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坚决纠正白细胞分类时只用仪器而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强调显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检验血片文献资料,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在血细胞分类中的局限性,说明微镜下检验血液细胞形态学在临床的重要性。结果观察血片中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发现有无幼稚细胞及发现转移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和寄生虫等,对临床更有指导作用。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显微镜下镜检血片是骨髓细胞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3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行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比较血细胞分析仪法与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法对淋巴细胞的检查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同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诊断血液疾病的真阳性率。结果:血液分析仪检测法并不能对患者淋巴细胞形态进行判断,也不能显示幼稚淋巴细胞;采用血液分析仪法诊断贫血、感染、发热等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然而在白血病及血小板疾病的诊断上,血液分析仪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血细胞形态学观察法低(P0.05)。结论: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能够及时筛查出大部分血液病数量异常和形态异常的细胞,但若要有效诊断白血病及血小板疾病,最好配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以提高疾病诊断的真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误诊原因,降低急诊误诊、漏诊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急诊诊治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确诊困难,本组误诊的111例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科确诊87例,各住院病房确诊23例。结论急诊患者因其特殊性,易出现误诊,提高急诊临床医师综合素质及完善基础检查实施是降低急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误、漏诊的原因及减少误、漏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院或本科漏、误诊后经本科确诊的眼内异物患者11例(12眼)临床资料。结果经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散瞳及眼部影像学检查确诊9例,经前房角镜结合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确诊前房角异物1例,非金属异物经磁共振成像确诊1例;依异物定位情况分别采用外路或内路手术,12眼异物全部摘出。结论外伤史隐匿、部分医生对眼内异物的复杂性及其并发症重视不足为误诊常见原因,临床应详询眼外伤史,全面分析病情,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以降低误、漏诊率。一经确诊立即治疗,避免视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6.
血细胞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特别是在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后,细胞形态学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但是,随之而来的,对使用这种仪器检查细胞形态学的质量控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既保证高质量,又降低复检率,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分析仪与细胞形态学的关系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和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出现漏诊、误诊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过X线检查,记录为漏诊、误诊的52例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2例资料中经确诊为漏诊的38例,占73.1%,确诊为误诊的14例,占26.9%;分析造成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诊识局限与选择方法不当,缺乏对正常影像及变异认识,工作不仔细与经验不足,忽视复合伤和胸部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要对造成肋骨骨折漏诊误诊的原因有充分认识,找出改进方法与对策,提高诊断水平,降低漏诊误诊失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筛查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0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及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对幼稚细胞、异常血小板及异型淋巴细胞筛查时,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存明显差异(P<0.05),但白细胞减少、核左移、及红细胞异常筛查时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筛查IM、ALL、Cml及MM时,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存明显差异(P<0.05),但筛查ANLL、TH、ml及EO时,三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可有效筛查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异常结果与人工显微镜复检的符合程度。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异常结果的标本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仪器提示的异常结果只能起到一定的筛查作用,要进一步了解是否有血液系统的疾病须做人工显微镜复检。结论: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的异常结果需进一步做人工显微镜复检.防止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超声异位妊娠的早期超声诊断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742例异位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74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超声误诊情况、声像图表现以及临床资料。结果在异位妊娠的742例患者中,经检查确诊498例患者,192例漏诊,30例误诊。222例超声复查,其中28例异位妊娠破裂型,占据总体的13%,194例异位妊娠未破裂型,占据总体的87%。结论对临床疑似诊断病例的子宫及附件进行超声检查和超声分析,如果超声图像缺乏典型性,则需要详细的追问患者的病史,并且与HCG检查相结合,提出超声检查注意事项及超声复查时间,以有助于早期异位妊娠漏诊率及误诊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