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血常规检测情况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检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P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P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CRP、PA均可用于鉴别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0例入院患儿治疗前后分别静脉采血使用飞测TM全程CRP免疫荧光定量分析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RP范围的检测及Sysmex血球仪白细胞计数(WBC)。另设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85.0%,WBC阳性率为32.5%,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结果与WBC计数结果升高显著,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检测可广泛适用于发热待查及疑似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飞测TM全程CRP免疫荧光定量检测分析性能优越,经抗生素治疗前后CRP水平较WBC计数差异更为显著,该检测更进一步适用于临床不同病原感染的鉴别诊断,感染过程的监控,疾病预后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临床病理体征的关系。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体征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病情、病原菌类型及病理类型下患者各指标的水平。结果在阑尾炎病情上,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P〈0.05);在病原菌类型上,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类型上,坏疽性阑尾炎组患者的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化脓性阑尾炎组〉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结论 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阑尾炎病情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其检测可为阑尾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糖尿病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以48例GDM为实验组,36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通过测定两组孕妇FPG、2hPG、WBC计数、HbA1c浓度及CRP水平,比较两组孕妇炎症反应的高低。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及孕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GDM组孕前及孕期BMI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GDM组FPG、2hPG、WBC计数、HbA1c浓度及CRP水平均高于NGT组(P〈0.05),且CRP与FPG、2hPG、WBC计数、HbA1c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0.42,0.35,0.38)。而NGT组CRP与对应指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CRP与GDM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炎症反应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风湿热及痛风患者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风湿患者33例(A组),风湿热患者34例(B组),痛风患者36例(C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受检者的CRP及相关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溶血素O抗体(ASO)及尿酸(SUA)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CRP与RF、ASO及SU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RF水平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ASO及SUA水平与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RP水平检测在诊断类风湿、风湿热及痛风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尤其在类风湿患者中能够作为评价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在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患者中的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消化功能紊乱各30例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细菌性肠炎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C反应蛋白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150例、病毒感染组140例、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WBC),运用统计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CRP异常率和白细胞异常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作为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肾病综合征(NS)复发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11月粤北人民医院肾内科和儿科收治的NS患者50例,根据病程分为复发组(观察组)与初发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结果观察组PCT、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监测NS感染因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并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三组间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高,进展性脑梗死组三个指标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18 3,P〈0.01),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459 2,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脑梗死病情进展越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ealcitonin,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分为细菌脓毒症组(21例)和非脓毒症组(19例)。比较两组间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随访1个月,判断预后。结果:细菌脓毒症组PCT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但组间CRP、WBC计数、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PCT值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P〈0.05)。RCT浓度与预后有关,脓毒症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判断脓毒症的早期指标,且可能反映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将69例急性冠脉综合症伴发热患者根据发热原因分为细菌感染组( a组)36例和非细菌感染发热组( b组:包括病毒感染发热、心肌坏死吸收热和不明原因发热)33例,检测比较2组发热后24 h体温、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PCT)水平。结果 a组hs-CRP和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体温、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热原因的鉴别诊断指标,且可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诊断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例胎膜早破病例血清测定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每例组织绒毛膜羊膜炎通过产后胎盘病理证实,按病理结果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n=35)及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165)。结果 (1)绒毛膜羊膜炎组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CRP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CRP对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86%、85.73%和48.35%、76.08%。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母血中的CRP较WBC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灵敏,胎膜早破时测定CRP对预测宫内感染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小儿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血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30例非小儿血液感染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P <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鉴别小儿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鉴别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00例发生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组)、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和72例非感染病症新生儿(未感染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1.5±O.07)ng/ml和(1.00±0.29)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0.25±20.71)ng/ml和(45.19±25.7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未感染组PCT值为(0.85±0.0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P值为(39.09±18.37)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降钙素原(PCT)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SIRS患者病情的评价作用。方法 123例临床诊断为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感染组,B组为感染组。监测两组患者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值(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作为鉴别感染性与非感染性SIRS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感染性SIRS作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6.
汪献忠 《安徽医药》2013,17(1):109-110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缓解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CRP及白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RP及白细胞计数,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症状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症状缓解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与儿童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患儿急性发作时的感染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了解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在肺部感染儿童的灵敏度及这些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CRP采用免疫比浊法,而白细胞总数利用了电阻抗法的原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后得:1组WBC总数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与对照组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WBC与对照组的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感染儿童,应同时对CPR和白细胞总数水平进行测定,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6例疑似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检验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病毒感染组(32例)、无感染组(48例),患儿均接受血清C反应蛋白(CRP)、全血细胞计数(CBC)、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患儿CRP、PCT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出现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够准确及时的诊断小儿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向远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43-44,46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糖、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急性危重患儿142例,其中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67例为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75例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急性危重患儿中的发生率为52.8%。入院时观察组血糖、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病症诊断不同状态时,符合3项以上患儿的血糖、C反应蛋白、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符合2项患儿,符合3项以上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符合2项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急性危重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患儿的血糖、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而血小板计数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持续明显下降。血糖、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可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危重病情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踝肱指数(ABI)、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2h PG、TG、ABI、WBC、CRP可能与足溃疡感染的发生有关,可认为是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