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过观察成年人之间的价值判断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为父母的夫妻间的交流又在为孩子确立与异性交往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原生家庭这个词,我们现在经常可以听到.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个性与发展跟原生家庭密切相关.那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疾病康复中心程嘉主任在日常诊疗中,会遇到大学生带着抑郁或者情绪方面的问题前来就诊.这些年轻的患者经常说到,上大学之前,他们以为所有的家庭都像他们的父母那样严厉,管得特别多,还总是批评指责.直到他们上大学才发现,别人的家庭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等,都是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调查表明,在父母关系不好、分居和离异的家庭中,儿童心理存在问题的达21%以上。  相似文献   

4.
任苇 《健康博览》2010,(11):41-43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现代发展心理学里有句话这么说:每个问题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婴幼期主要以父母为模仿对象,父母在性方面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性心理、性观念和性行为,因此,为了使孩子从小就有健康、良好、文明的性意识,做父母的必须以身作则,随时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性形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相亲相爱的良好形象。父母之间相互理解、平等恩爱的言行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甜蜜、和谐的家庭气氛。无论在什么样的气氛和环境里,孩子都可能无意识地受到父母爱情言行的熏陶,形成一生中两性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保姆、月嫂、育儿嫂或者老人帮忙带孩子,其中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热议的话题。由于家庭成员的改变而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孙杰老师将其划分为三类:核心家庭(父母自己带孩子)、源家庭(祖辈带孩子)与混合家庭(保姆、月嫂等人帮忙带)。而无论由谁帮忙带孩子,其核心都只有一个,即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主导者,父母才是育儿的CEO。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许多家庭的孩子在教育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多父母在试图和孩子进行沟通时,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孩子厌学、玩游戏、沉迷网络甚至触犯法律……无论父母做出多大的让步,都不能再唤回孩子的感情和良知,甚至会越来越糟。有些父母甚至放弃工作与生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累死累活的奋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孩子。但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孩子就是不领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面临这些问题而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父母可能很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健康,可是没有想到过对孩子要进行审美教育的问题。他们甚至还会感到奇怪,家庭里有什么美育呢?其实,不管是否意识到,家长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审美观点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收听文艺节目,看电视,上剧场、影院,逛公园,游览名胜,参观展览会,布置家庭,穿着打扮,指导孩子阅读文艺作品等,都涉及到美育问题。家庭美育就是  相似文献   

9.
心理QA     
Q老公总是在宝贝面前和我有不同意见,该怎么和他沟通呢?A没有宝贝前,我们夫妻都觉得有不同意见,当面解释清楚就好了。可现在有了宝贝,老公还是这么直接,尤其是在对待宝贝的问题上,他总是立刻提出他的不同看法。真希望他能事后两人私下沟通,可他就是改不了。究竟怎么办才好呢?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两个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一致,确实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或钻你们的空子。但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呢?因为你们是来源于不同的原生家庭,你们父母教育你们的方式也是不同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健康》2011,(5):70-71
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孩子?Q我是单亲家庭,孩子是男孩,上初一了,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我担心孩子缺少父爱,会不会在成长中出现问题?A现在单亲家庭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父母一方的缺失,的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离异家庭父母的心态、对离婚的处理态度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不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家里的小天使,而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怀抱着美好的希望与憧憬.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从这里我们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来到这个世界上那天起,家庭就是一个人的第一环境,父母理所当然地成为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在家庭里,孩子不仅是从父母那里学会最早的喜怒哀乐、最初的一句话,而且也是父母使他们开始体尝生命中的人情世态。那么,父母的心理对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有多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迷途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了每个家庭出行的必备工具。孩子乘坐汽车时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驾游成为很多家长和孩子出行的首选,包括平时开车接送孩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有父母都有着关爱孩子的天性,对有孩子的驾驶者而言,孩子坐车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下面来说一些经验,大家一起来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是因为不爱了(一)》,本期我们具体来看一些原生家庭对婚姻影响的实例。实例1:否认问题的存在Bob的父母分床睡已有多年。除了必需的沟通,他们几乎不和对方交谈,并且从未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对方的爱意。但是即使是这样,Bob的整个家庭生活仍然是安静有序的,父母并未有任何争吵。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的"性"问题和家长们的性行为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影响着孩子们的正常成长。 严厉,促进了孩子的"性早熟" 在家庭里,父母常会遇到孩子们的"性"问题。许多家长的做法是"绕道"而过,认为讲解这方面的疑问便有失父母的尊严或因此造成孩子性早熟(甚至以为会因此"教坏"他们)。更为严重的是以打骂的办法制止孩子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回避"性"问题。家长们应根据孩子成  相似文献   

16.
家庭里的精神垃圾来自方方面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孩子的影响都不可低估。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有: 一、粗野的语言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最深。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之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甚至满口污言秽语,骂声不绝。这些粗野的语言象毒菌一样污染着家庭的精神环境,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二、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家庭中如果父母感情不和,关系紧张,势必会危害孩  相似文献   

17.
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界限,清楚的界限使每个成员都能保有独特性,但也不会牺牲属于家庭的感受。过于紧密的家庭使家庭凌驾于一切,从而阻碍了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在父母密切关注下的孩子,无法发展出独立的思考和个性,更不能学会去家庭外面发展人际关系。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关注,他们眼中只看到一个有病的孩子。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孩子更会用放大镜看待自己,于是毛病就越来越重。因为生病会使父母的关系密切起来,孩子又会不断地为自己创造出病,整个家庭就被困住了。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到了适当的年龄想必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烦恼。怎么和孩子分床睡。孩子从小习惯了和父母一起睡,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哭闹不止,同样父母也不放心。很多父母因为孩子不停的哭闹就容易妥协,想着等孩子孩子都上小学了还是和父母一起睡。父母可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可以独立睡觉了,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但目前绝大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不知不觉地充当起孩子的同龄伙伴。他们不仅陪孩子做作业,还陪孩子打扑克、下棋、打玩游戏机。正是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的客观处境,加上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外出玩耍的限制,使得独生子女的父母不得不承担起孩子的同龄伙伴的角色,成为孩子的家庭玩耍的唯一伙伴。  相似文献   

20.
父母及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父母及家庭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谆法制 取样本1539个学生一家长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 在进餐时,父母经常提示和强迫孩子食用他们认为有营养食物的比例分别为56.0%和7.7%,而孩子经常服从父母要求的比例分别为39.7%和29.2%。在餐桌旁,父母经常和有时教育批评孩子的比例分别为14.8%和27.5%。孩子因被批评而吃不下饭和勉强吃一点的比例分别为5.9%和19.3%。经常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比例为42.3%,因看电视而对进餐影响较大的比例为39.4%。结论 父母及家庭一半对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加强对父母及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