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当重视保护Oddi括约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ddi括约肌是存在于胆、胰管开口部的复杂的肌性结构,是胆汁、胰液排出道的“枢纽”。它不仅控制胆汁胰液的排出,还负责调节胆囊充盈、胆道内压力,并具有防止肠内容物反流入胆道等多种功能,对维持肝、胆、胰正常的生理功能、免受肠道细菌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Oddi括约肌切开后,上述调节作用及抗反流作用将部分或完全丧失,已有不少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这一推断。调节作用的丧失可能被机体所代偿,无明显临床表现;而抗反流作用的破坏则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原发胆道结石与胰胆管合流异常关系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瑾 《肝胆外科杂志》2000,8(5):364-365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胆流淤滞,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1].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 ,其病因未明 ,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 ,胆流淤滞 ,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 ,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 ,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 [1] 。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 ,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胆道胆红素钙类结石病人术后 T管胆汁 2 4人份为原发组 ,病人无肝炎和胰腺炎临床证据。另选…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容易引发胆管炎,发生率在8%~19%,其中壶腹癌的发生率最高。研究发现,肿瘤破坏了壶腹部的结构和功能,使肠道中的细菌通过壶腹反流引发胆管炎。恶性梗阻性黄疸使胆道压力增高,影响肝脏细胞的分泌,容易产生不含胆红素和胆盐的无色胆汁。出现白胆汁的病人预后更差,死亡率明显增高。恶性疾病引发的胆道梗阻往往是完全性梗阻,胆道内导管压力明显增高,增加了胆血反流和内毒素血症,同时增加了彻底、有效胆道引流难度,比良性胆道梗阻更严重,甚至采取手术引流后也难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胆道系统外科感染主要是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无论是否需要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均是治疗的基本措施。胆道系统感染的细菌学,正常胆汁是无菌的,但如果胆道系统存在阻塞或异物(如胆石症、胆管狭窄、胆管内支架),或抗反流机制被削弱(如施行0ddi括约肌切开术或胆肠吻合术后),胆汁便会带菌并容易引起感染。另外,胆道系统的有创性操作,如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有时也会导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也会有革兰阳性球菌和(或)厌氧菌.  相似文献   

6.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在胆汁内发现的细菌被认为来自门静脉或直接从肠道经Oddi括约肌返流进入胆道。门脉血管内经常可以培养出肠道内细菌,  相似文献   

7.
<正> 胆道外科疾病常见的有胆道炎症,蛔虫、胆道结石、胆管癌或十二指肠壶腹肿瘤等。在手术过程中常在肝总管或胆总管内放置T管,有利于引流胆汁、排石、排蛔虫,便于冲洗,减轻胆道炎症,减轻黄疸及胆道手术创伤引起的水肿,防止胆汁外溢或胆瘘的有效方法。我科1996年1月~2001年12月对104例胆道外科疾病术中放置T管患者的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道排石合剂对实验性致石胆汁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排石合剂治疗胆石症的机理。 方法 :利用洁霉素皮下注射诱发豚鼠胆囊结石的动物模型 ,观察中药制剂胆道排石合剂对实验性致石胆汁内脂质过氧化物 (LPO)的影响 ,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果 :胆道排石合剂组灌药后第 3周LPO含量与灌药前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照组灌药前后LP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胆道排石合剂能明显降低胆汁中LPO的含量 ,这可能是胆道排石合剂治疗胆石症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解剖和生理情况下,由于Oddi括约肌的屏障作用,肠液并不能进入胆道。但经某些手术废除或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不仅影响了胆汁、胰液排放的调控,也使肠液能轻易地进入胆道。如无胆管系统狭窄,肠液可自由出入胆管,虽对胆管上皮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病人可不出现明显症状。于是,很多医生便认为,胆肠吻合是一个理想的术式,Oddi括约肌是可有可无的结构,可随意切开或废除。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普及,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广泛开展,括约肌受到破坏、出现肠液胆管反流的病例与日俱增。肠液胆管反流究竟产生什么后果、远期影响如何?值得深人探讨。本文参照近年文献,做如下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胆肠内引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比较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胆肠Roux-en-Y内引流及单纯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中收治的18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内引流手术存在排石不净,引流局限,返流及吻台口狭窄等问题,再手术率相对较高.而单纯外引流不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且维护了胆汁的正常生理排泄通道。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及冲洗,结石取尽率可达98%。结论 应严格掌握内引流适应证,在无肝内大肝管狭窄的情况下,采用胆管切开取石厦单纯外引流。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较内引流为佳。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的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及坏死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病因是胆管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管疾病,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70%,胆管疾病包括胆管炎、胆道蛔虫、胆道出血、胆总管囊肿、胰胆管汇合异常及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等,其中胆管结石是诱发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石嵌顿在乳头壶腹部或在胆石迁移过程中造成乳头一括约肌水肿和痉挛,引起胆汁胰液排泌不畅,进而导致胰酶异常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炎症,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2.
胆胰和胃冲剂抗自由基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 ,氧自由基参与组织炎症反应 ,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很多肝胆疾病都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1] 。我们在胆道内环境与成石因素的研究中 ,证实自由基可以造成胆道内环境紊乱 ,参与成石胆汁形成的病理过程 ,是促进发生胆石的重要因素[2 ] 。根据我院研制的中药胆胰和胃冲剂具有消炎利胆 ,活血化瘀 ,改善胆道内环境 ,抗组织缺血的能力[3] ,1997~ 1998年我们选择了 2 5例肝胆管结石病人 ,服用胆胰和胃冲剂 ,重点观察对O- ·2 、SOD的影响 ,进一步证实其抗自由基损害与防止胆石发生的功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观察 2 5例胆管…  相似文献   

13.
胆道梗阻和阻塞性黄疸常对肝、肾、心血管和免疫功能产生许多有害的作用,引起细胞连接处的形态破裂,增加血管胆管间的通渗性,破坏血-胆屏障功能.作者进一步研究了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减轻上述功能和结构紊乱的效能,发现虽然所有行PTBD后的病人,血胆通透性有所改善,但只有高胆红素血症迅速缓解的病人,才能够恢复选择IgA进入胆道的功能.并认为血清中分泌型IgA水平,是判断肝胆功能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病例与方法:选择43例手术前行PTBD的病人,其中胆管结石2例,胆道或胰腺肿瘤41例,共取血或肝内胆汁标本78份.将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病例分成三组:第一组21例,PTBD术前血胆红素高于  相似文献   

14.
胆道是肝脏的分泌排泄通道,与十二指肠相连通。胆汁是胆道的内含物,它的质和量反映肝脏某一方面的功能状态,而胆道的感染,梗阻和外瘘这些外科情况。既影响病人的消化功能,又反过来影响肝脏。在采用外科治疗时,这些情况都与手术前后的营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胆汁内直接参与消化吸收的物质是胆酸。它是胆固醇代谢的末产物,由肝脏向胆汁内排泌,它又是强力的泌胆剂,常与钾、钠离子结合成为胆盐,约占胆汁中固体物质的一半。在肠中90%的胆酸进入肠—肝循环而重被吸收。胆汁和胆酸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它的生理作用包括乳化食物中的脂肪以利吸收,促进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化,促进铁、钙和维生素A、D、E、K的吸收,刺激肠蠕动以及有一定抑菌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由胆道疾病(结石、蛔虫、乳头狭窄等)诱发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胆道结石的嵌顿、梗阻、排石过程和胆道蛔虫感染等刺激造成壶腹括约肌的损伤引起胰胆出口的痉挛、充血、水肿,导致胰胆管排空不畅和压力升高,胆汁向胰管返流,从而引起AP.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结扎犬胆总管10、20、30天的胆道梗阻模型来观察胆道梗阻在不同时期胆汁流流动特性及其相应生化成分改变。结果:(1)正常犬胆管胆汁(Ⅰ)和结扎胆管 10(Ⅱ)、 20( Ⅲ)、 30( Ⅳ) 天的胆管胆汁流均为非牛顿流体并符合Casson流动。(2)胆道梗阻后胆汁各脂类成分均有减少趋势,糖 旦白却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20天达高峰,30天下降。(3)胆汁流流动特性变化与其生化成分改变密切相关,随梗阻时间延长,低切变下表观粘度、屈服值的改变受精旦白影响,而高切变下表观粘度 可受不同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积圣  商昌珍 《腹部外科》2007,20(6):331-332
肝胆管结石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它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所形成的肝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道镜检查中发现胰管开口的临床意义。方法测量分析16例病人的胆总管、胰管直径、胰管开口直径、胰胆管夹角、胰胆管共同通道长度,胆汁中淀粉酶含量。结果与结论胆道镜检查中能看到胰管开口的原因是这类病人的胰管较粗,胰胆管夹角较大,共同通道较长。本组16例病人胆汁中淀粉酶含量有14例高于200温氏单位,可能存在胰胆返流,这与胆总管囊肿和胆管癌及胆管结石的形成可能有关。在给这类病人行胆道手术时,为防止胰胆返流,应尽可能将胆总管下段横断。  相似文献   

19.
经T形管胆道造影并发胆管炎六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后经T形管胆道造影并发症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4年来术后经T形管胆道造影发生并发症病人6例。结果 轻度不良反应4例,严重反应2例。经T形管胆道造影严重反应与胆管内高压、胆汁返流有关。结论 控制造影推注压力是预防术后经T形管造影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重症胆管炎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胆结石等胆道梗阻引起胆道内压力持续升高而妨碍胆汁的通畅引流,胆汁淤积引起细菌繁殖,各种炎症细咆被激活并产生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