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身材矮小病因。方法矮小儿童25例,其中男18例(72%),女7例(28%);平均年龄10.85岁。对其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发性矮小10例占40%;生长激素缺乏症8倒占32%;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3例占12‰家族性矮小3例占12%;Turner综合征1例占4%。结论矮小儿童中,原因不明的矮小所占比例最大,GHD所占比例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64例身材矮小儿童进行病因及其相关分析。方法对164例矮小儿童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另选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64例中,特发性矮小(ISS)86例(占52.4%),其中包括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CDGP)及家族性矮小(FS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57例(占34.8%),其IGF-1及IGFBP-3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内发育迟缓者(IUGR)15例(占9.1%);Turner综合征6例(占3.7%)。结论就诊的矮小儿童中以特发性矮小最为多见,其次为生长激素缺乏症;测定IGF-1及IGFBP-3水平可作为筛查和诊断GHD有价值的指标。对矮小患儿应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病因。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矮小症儿童136例进行临床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应实验室检查、X线、磁共振检查,对身材矮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6例矮小症儿童中引起矮小症的前四种疾病分别是生长激素缺乏症78例(57.4%),特发性矮小症38例(27.9%),甲状腺功能低下10例(7.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6例(4.4%)。6~11岁区间诊断的儿童较多,该年龄区间主要病因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结论:引起儿童矮小症的原因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改善儿童身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矮小症病因、治疗及与年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03~2014-02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200例矮小症儿童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诊断及相关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儿童矮小症病因及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性早熟、营养缺乏为儿童矮小症常见病因。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特发性矮小、性早熟>7岁儿童发生率明显高于≤7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营养缺乏、Tumerg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7岁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7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致儿童矮小症病因较多,常见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性早熟、营养缺乏等,临床早期诊断并干预可促进患儿生长,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农业地区矮小症病因及治疗特点,为预防和治疗矮小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对2011年2月~2013年1月接诊的389例矮小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病因依次为生长激素缺乏症128例(32.90%)、特发性矮小96例(24.79%)、家族性矮小51例(13.11)、营养不良性矮小30例(7.65%)、体质性及青春期延迟25例(6.42%)、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5例(3.86%)等,与河南地区报道基本一致.结论 导致儿童矮小的病因复杂,还需要大样本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121例矮身材儿童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矮身材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21例矮身材儿童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明确病因。结果121例中,生长激素缺乏症59例(48.8%),特发性矮身材48例(39.7%),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6例(5.0%),宫内发育迟缓4例(3.3%),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例(2.5%),特纳综合征1例(0.8%)。结论在矮身材儿童病因中,以生长激素缺乏症最为多见,其次为特发性矮身材。  相似文献   

7.
儿童矮小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症的病因。方法:对50例矮小儿童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ty,GHD)20例,占40%;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1例(2.0%)例;宫内发育迟缓3例(6.0%);营养不良性矮小4例(8.0%);原因不明5例(10.0%);Turner's氏综合征者6例(12.0%);铅中毒6例(12.5%);特发性矮小症5例(10.0%)。结论:矮小儿童病因中,内分泌疾病占大多数,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症最为多见。对矮小患儿应明确病因,给予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病因与治疗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7例儿童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其他相关治疗。结果67例矮小症儿童中,生长激素(GH)缺乏性矮小23例,特发性矮小21例,家族性矮小9例,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4例,宫内发育迟缓3例,Turner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21-三体综合征各2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1例。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疗效显著,对特发性矮小、家族性矮小、宫内发育迟缓效果满意,非GH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予以甲状腺素片治疗,生长增速。结论矮小原因很多,及时发现病因,寻求最佳治疗手段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廖燕 《广东医学》2016,(3):460-462
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导致儿童矮小身材的原因众多,与遗传、营养、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宫内发育迟缓、下丘脑-垂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生长轴功能障碍、染色体畸变、全身性慢性疾病、遗传代谢病以及内分泌激素等密切相关[1]。有研究指出,引起身材矮小的病因种类多达84种,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特发性矮小( ISS )、体质性青春发育期延迟( CDGP )、家族性矮小(FSS)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为前五位常见病因[2],对儿童矮小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矮小症上述致病因素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矮小儿童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8例儿童矮小症患儿,第1d行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第2d行胰岛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生长基础值及用药后0.5h、1h、1.5h、2h时生长激素水平,记录结果并根据测定结果判断患儿生长激素是否缺乏。结果10例(17.24%)患儿生长激素完全缺乏,峰值为(3.58±0.45)ng/mL,13例(22.41%)部分缺乏,峰值为(7.05±1.85)ng/mL,35例(60.34%)不缺乏,峰值为(28.96±5.45)ng/mL。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出现以1h时比例最高,胰岛素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以0.5h时比例最高。结论胰岛素与左旋多巴联合激发试验可作为矮小症患儿生长激素缺乏的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南通地区矮身材儿童常见病因及运动、学习状况,并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矮身材儿童的相关资料,通过详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矮小以明确病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8例矮身材儿童进行运动、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列联系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南通地区矮身材儿童的运动和学习情况,及其与病因的相关性。对照组按年龄成组匹配的原则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8名儿童。结果在确诊的108例矮身材患儿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61例,占56.5%;非生长激素缺乏矮身材(NG-HD)47例,占43.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参加体育锻炼则为保护因素;好动不安且注意力不集中为危险因素,经常好动不安且注意力不集中所起作用更大( P <0.001,OR =7.483,95% CI =2.620~21.374);常见病因与运动和学习情况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各种类型的运动(篮球、羽毛球、跑步、骑脚踏车)均为儿童矮身材的保护因素,好动不安且注意力不集中为儿童矮身材的危险因素;无论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矮身材儿童都应当尽量增加正确的运动,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的暴露。  相似文献   

12.
林界秋  唐章荟  杨慧明 《西部医学》2012,24(8):1549-1550
目的评价矮小儿童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水平,了解生长激素缺乏(GHD)与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后GH峰值分布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80例矮小儿童进行生长激素联合激发试验(可乐定,精氨酸),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90、120min时的血清GH水平。以测得的GH最高值为峰值,峰值≥10μg/L为GH不缺乏,10μg/L〉峰值≥5μg/L为GH部分缺乏;峰值〈5μg/L为完全缺乏。结果 80例患儿中,GHD占45.0%,其中部分GHD占31.25%;GHD与ISS患儿无性别差异(P〉0.05)。激发后GH峰值出现的时间以0~120分钟为主,占总数的81.25%,激发试验的GH峰值出现时间ISS患儿与GHD患儿无差异(P〉0.05)。结论矮小儿童中由GHD缺乏造成的矮小所占比例较高,且以部分缺乏为主,ISS也是引起矮小的主要原因。生长激素联合激发试验GHD和ISS患儿GH峰值出现的时间段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矮小儿童943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晴 《广西医学》2010,32(5):519-521
目的探讨矮小儿童常见病因。方法对943例矮小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分泌疾病导致矮小868例,其中特发性矮小(ISS)501例(53.1%),生长激素缺乏(GHD)240例(25.4%),其他内分泌疾病127例(13.4%);非内分泌疾病75例(7.9%)。结论矮小病因繁多,以ISS、GHD为常见,需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以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MEASUREMENTSOFURINARYHUMANGROWTHHORMONEINSUBJECTSWITHNORMALANDABNORMALGROWTH:ACRITICALOFITSPOTENTIALCLINICALUTILITYChengYouho...  相似文献   

15.
矮身材儿童垂体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矮身材儿童垂体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和22例非生长激素缺乏性矮身材(ISS)儿童的临床及MRI检查结果,观察MRI检查中垂体形态及异常改变。结果GHD儿童垂体MRI检查发现垂体高度缩小21例(61.7%),垂体柄移位2例,ISS儿童发现垂体高度缩小5例(22.7%),GHD组异常检出率高于ISS组(χ2=4.5,P<0.05)。GHD儿童MRI异常组诊断时的年龄、身高(标准差)、骨龄和GH最大峰值均较MRI正常组偏低(t=2.23~3.76,P<0.05)。结论垂体MRI检查可协助矮身材儿童的诊断及垂体病变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生长激素是身材矮小症儿童的经典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儿童生长机制的进一步探明,生长激素以外的促生长疗法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治疗原发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乏的主要药物。C型钠尿肽为因软骨发育不全导致身材矮小症儿童提供了治疗选择。生长激素释放肽类似物能刺激生长激素释放,用于促生长治疗。此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可延缓患儿骨龄进展,对改善终身高有一定益处。现就这些除生长激素以外的促生长疗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身材矮小症患儿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