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I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诊断性刮宫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无法判断肿瘤是否浸润肌层、浸润范围及有无转移.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对肌层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几率关系密切,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前准确估计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增强CT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的卵巢恶性肿瘤盆腹腔转移性淋巴结辅助诊断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薄层增强CT影像,并对其转移性淋巴结进行标记,随机分为实验组及验证组。应用Faster R-CNN算法,对实验组图像进行学习,建立转移性淋巴结辅助诊断系统,并用验证组图像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辅助诊断系统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实验组薄层增强CT图像的学习,初步建立了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自动诊断系统,在不断的迭代训练中人工智能的损失函数值不断降低,人工智能诊断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64。结论:通过测试结果来看,基于Faster R-CNN的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术前辅助诊断系统的性能已达到较高水平。虽与影像科医师的诊断水平尚有差距,但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及算法的改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对于术前辅助诊断转移性淋巴结,以及进行更有效的淋巴结清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与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对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然后行根治性手术。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别在患者水平和区域淋巴结水平计算18F-FDG PET/CT诊断妇科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灶均为妇科恶性肿瘤,12例患者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正确诊断7例;在切除的199个区域淋巴结组中,经病理确认30个腹膜后淋巴结组发生转移,18F-FDG PET/CT正确诊断16个区域淋巴结组。在患者水平分析,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78.3%,准确性为83.3%;在区域淋巴结水平,上述指标分别为53.3%、98.8%、88.9%、92.3%和92.0%。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原发肿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要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时,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结论:术前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具有中度敏感性,不能代替全面手术病理分期;18F-FDG PET/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高阳性预测值对是否进行全面手术分期有提示意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选择不需要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患者时,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细针穿刺抽吸细胞被用于诊断盆腔原发肿块和妇科复发的恶性肿瘤,可避免手术活检,快速得到病理报告。本文对1983年1月~1989年8月以往曾诊为原发恶性肿瘤而现在疑有复发的患者95例进行了细针抽吸,共获得标本124份。这些肿瘤为宫颈癌58例、卵巢癌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外阴癌6例。细针穿刺部位为盆壁、淋巴结、肝、肺、肋膜和胰腺。穿刺是在触诊、超声波和CT指引下进行的。诊断分阳性、阴性、可疑和不满意标本4种。穿刺检查后至少追踪6个月。  相似文献   

5.
X线CT检查在妇科领域,对诊断子宫、卵巢、输卵管肿瘤性病变的部位、形态、性质很有价值。并有助于探明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浸润范围及所属淋巴结转移情况。此外CT检查还用于针吸活检的穿刺引导。为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暴露,一般必须先用双合诊和超声波断层检查,确定肿瘤存在后,再用CT检查以了解病变性质,可疑合并妊娠者不宜作CT检查。一、骨盆部位的正常CT解剖  相似文献   

6.
淋巴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扩散转移的特点之一,临床诊断以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为主,认为对区域(局部)淋巴结的评估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制定手术方案、确定预后和计划辅助治疗方案等,因此,系统的区域(局部)淋巴结切除是全面分期手术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区域淋巴结切除对作为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系统的区域淋巴结切除并不能改善实体瘤的生存期.如何避免过度治疗,重视生活质量,恰当地实施淋巴结切除术,成了肿瘤治疗的突出问题.近年发展起来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技术为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淋巴绘图的目的是辨认原发性实体肿瘤的前哨淋巴结(SLN).目前淋巴绘图技术已发展成为乳癌和黑素瘤的一种标准手术评价方法.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以外阴癌研究较多.通过SLN活检,可诊断出微转移癌;若SLN病理阴性,在肿瘤患者是否仍需要行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尚待更多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8.
阴道超声波检查显示子宫影像比经腹超声更清楚。但对不育症者子宫内膜及子宫恶性肿瘤术前评估仍有困难。高频超声和宫内探头联合应用可更清晰地了解子宫内膜的病变。为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波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东京医科大学对10例子宫正常(如卵巢囊肿)和9例子宫肌瘤病人行阴道及宫内超声波检查。东京大学医学院及Saitama  相似文献   

9.
应用CT扫描于卵巢肿瘤之诊断是大家已熟悉的范畴,但对其诊断价值尚有争论.以CT扫描作为卵巢恶性肿瘤分期的常规方法尚未普遍采用,特别是妇科医生因习惯于选用超声波诊断,故持怀疑态度.作者对34例卵巢良、恶性病变在术前进行CT扫描以检验其对分期诊断之可靠性.检查方法检查均用Siemens厂生产的第三代CT扫描机.为了对照肠管,在扫描开始前给与病人1,000ml1%的Gastrografin溶液,并加入8mg Metoclopramid以加强胃肠道的通过.只在少数病例给与直肠内对照剂灌入.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治疗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治疗后发生的患侧下肢慢性进行性无痛性肿胀,并伴有下肢沉重感和疼痛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活检、新的放疗方法等的应用对早期诊断下肢淋巴水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30多年来,国内外腹腔镜技术飞速发展,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也不断得到调整与拓展.自1989年Querleu首次报道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大量关于腹腔镜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评估、分期和手术治疗、随访和疾病监测的报道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2.
妇科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主要有淋巴结转移和直接蔓延。前哨淋巴结是最先接受肿瘤部位的淋巴引流并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测不仅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分期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扩散、转移的主要途径,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其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尤具特殊性,值得重视的是淋巴转移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中的左右与权重作用,以及近年关于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盆腹腔系统淋巴结切除术是妇科肿瘤医生的高水平外科技术,亦应有一叙.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盆腔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选择术后治疗方式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妇科恶性肿瘤在腹腔镜下行淋巴结切除进行了研究。1992年5月11日至1998年9月3日,9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根据原发癌的不同部位而决定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手术后VTE 27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其中下肢静脉血栓(DVT)26例,肺栓塞(PE)1例.结果:妇科手术后VTE总发生率为0.27%,其中恶性肿瘤1.59%,良性疾病0.02%,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P<0.01).卵巢癌的VTE发生率为3.43%,明显高于宫颈癌(0.71%)和子宫内膜癌(0.74%)(P<0.05).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显著增加VTE发生率.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E患者经CT肺血管三维扫描确诊.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VTE发生率低,但有增加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和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愈后好.  相似文献   

17.
1 腹腔镜技术在外阴癌中的应用 外阴癌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3%~5%[1],主要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阴癌转移途径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是淋巴结转移的前哨,所以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是外阴癌手术的必要选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含量的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9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uPA和PAI-I含量.并对其中2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uPA和PAI-1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和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uPA和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良性肿瘤(P<0.01).②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uPA和PAI-1含量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③低分化恶性肿瘤、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血清uPA和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P<0.01)、Ⅰ~Ⅱ期患者(P<0.0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大网膜转移者术前血清uPA含量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P<0.05).④uPA或PAI-1阳性者和阴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低与其疾病进展相关,血清uPA和PAI-1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受累是影响早期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前哨淋巴结(SLN)被认为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引流的淋巴结,发生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最高。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发展迅速,已有部分基础及临床研究初步阐明妇科肿瘤淋巴转移机制,并初步证实SLNB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良好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带来的漏检、示踪剂的种类、注射部位不同带来的检出率差异以及病理评估结果对预后的影响、辅助治疗的决定意义等。本综述拟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各类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首选治疗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0~31%,常规切除的淋巴结中90%并无肿瘤转移[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