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痰湿浊瘀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重症监护的病人,无论其原发病因如何,在治疗过程中,痰湿浊瘀毒成为病机演变的共同机制。在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注意痰湿浊瘀毒五个方面的监测和治疗,可以更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之一,属中医学"痹病""小儿痹"范畴。由于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段其身体功能亦有不同,故JIA多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亚型。目前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是JIA发病的内因,湿、瘀、毒三者相互作用则是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关键。湿、瘀、毒既可由内伤产生,也可由外感导致,同时湿浊和瘀血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而从湿浊到瘀血、从湿瘀成毒到湿瘀毒互结是JIA病情进展的两个质变。因此,正确认识湿、瘀、毒三者的来源及其在JIA发病中的相互关系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JIA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治疗上也应当重视祛湿、化瘀、解毒法的运用,同时还需考虑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3.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脾肾虚损,分清泌浊功能减退,湿浊溺毒不得外泄,蓄积体内,湿浊积久,酿为浊毒,久则瘀毒互结,从而形成“虚、湿、瘀、毒”四大病机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又互为因果,共同加速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探讨湿、浊、瘀、毒导致肾性高血压的机制及其在本病中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指出临床上从痰湿中阻、瘀血阻滞、浊毒内盛等不同方面进行辨证,运用祛湿化浊、化瘀解毒之法清除体内湿、浊、瘀、毒,临床常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进程中各种病机要素的演变规律。针对湿、热、郁、毒、瘀、虚等重要证素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转化关系,探讨了湿热致瘀、血瘀化热之“瘀热证”和因瘀而湿之“瘀湿证”的形成机制,认为本病以“邪毒致病、多因相关、相互孳生”为主要致病特征,初步阐明了“湿热瘀毒证”临床客观存在的形成基础。提出肝病“正虚”是由邪气反复克伐消灼而逐渐加重的过程,进而认为“湿热瘀毒证”是慢肝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是整个肝纤维化进程中主要的治疗靶点。提倡重新审视本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主要方面,其科学内涵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吻合,同时大力发展治未病也是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等级较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膏脂代谢失常,瘀积体内,化湿化浊,日久成瘀成毒,最终导致机体血脂异常。形成原因皆为湿、浊、瘀、毒互结,病理产物既可单一致病,又可协同作祟,病机为湿浊瘀毒内蕴,导致脏腑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以此总结出中医治未病之"湿浊瘀毒"学说,可以提早干预血脂异常病前状态,预防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7.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三者在CAG中的致病机制,并通过辨析瘀与毒、郁与瘀、毒与郁之间的关系,认为“瘀、毒、郁”互结是CAG的核心病机,其中“郁”可能是促进瘀血、湿浊、湿热转为瘀毒、浊毒,进而化生热毒的病理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肿瘤转移病机的论述,多围绕正虚邪实进行探讨。且以正虚为主。然深究其因,因病致虚者多。因虚致病者少。孙秉严按八纲、气血津液辨证,将临床各种癌证分为气滞毒结、血瘀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瘀毒结、实瘀毒结、痰湿闭阻毒结、津枯液燥毒结共8个证型。其中寒瘀毒结型最为多见。占肿瘤病人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金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乃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以毒邪为主,湿、热、郁、瘀胶着而致病深难已。治疗分活动期与稳定期,分别以龙柴汤及贞杞汤为主方辨治,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全  刘征堂 《新中医》2005,37(1):21-22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表现及特点,认为湿邪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邪贯穿于RA病程始终,风、寒、热、痰、瘀则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治疗RA过程中,要重视化湿法的应用。金教授治疗RA,根据兼夹证的不同,临床常用治湿九法。  相似文献   

13.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09,29(7):625-626
仲景论述湿病,有湿痹、风湿、湿家、寒湿等不同称谓。湿痹,即湿邪痹阻之意;风湿含义有二:一指病因,二指证候名称;湿家指素患湿病之人,重浊粘滞之湿邪痹阻筋脉关节日久,必见身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或持续不已;寒湿,亦湿痹证型之一,乃寒与湿相合,流注关节,痹阻气血而致。称谓不同,含义有别,不可不辨也。  相似文献   

14.
张震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20,(2):104-108
老年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群体,其具有五脏皆虚、真邪相攻、情绪波动的体质特点。在本次疫情中,“湿”“毒”“虚”相互兼杂,中医辨治应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体,兼顾少阳枢机。结合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临证体会,将本病辨治分为四期七证加以论述。初期多毒伏膜原、中焦受困,或湿毒犯卫、游溢经络,或毒陷少阳、枢机不利;进展期多湿毒化热、熏灼气分,或湿毒化热、入营伤血;危重症期多邪盛正弱,甚或内闭外脱;恢复期可见气阴两虚、湿毒余留。治疗应“重视湿邪”“贯穿解毒”“兼顾体虚”。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相对其他患者既有病机病性的共性,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临床既有专病专方的论治,亦应区分进行个性化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辨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脾肾亏虚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根本,瘀血、痰浊是其病理产物。因为湿性黏滞,留恋不去,故本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分别采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方法,并应重视患者的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6.
陆鸿滨教授治疗肾炎重清利而慎温补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庆歆 《新中医》2003,35(6):16-17
陆鸿滨教授认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湿热为主,慢性肾炎也与湿热密切相关,若滥用温补之品可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对此特别提出“治肾炎重清利慎温补”的独到见解,强调芳化清利是肾炎的主要治法,常用经验方芳化清利汤治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维增 《新中医》2004,36(3):10-11
介绍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湿热、气滞血瘀和肾虚是本病病机关键,可分肝经湿热、下焦湿热、湿热瘀阻、肝气郁结和肾元亏虚5型进行辨治,同时还强调心理调治以增加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袁国强  吴以岭 《新中医》2004,36(9):7-10
从中医奇经和络病理论探析多发性肌炎的诊治思路。指出内源奇经亏损,八脉失养,络气虚滞,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痹阻肌络是基本病机。确立扶元起萎,养荣生肌,健脾益肾为主,驱邪除痹,化瘀通络为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姜树民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与感受外邪后邪热内蕴,饮食不节,七情不调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湿热内蕴,胃阴不足,气滞血瘀。在以痈论治基础上,分期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临床多中心病例调查,探讨肺性脑病证候要素的分布和基础证候,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全国选择4所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肺性脑病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1份。提取病性证素8项,痰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0.73%,其构成比为31.87%,其次为热与湿;病位证素5项,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73.17%,其次为肾与清窍。基础证有13个。痰热证的频率最高,为43.9%;其次为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此外,对各基础证的主、次症进行了筛选。结论:痰、热、湿、虚、瘀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证素特征,痰热证、肺气虚证、痰湿证、肾气虚证和痰闭证是其基础证候。临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