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因治疗需要建立静脉通路时,一般选择头皮静脉或脐静脉。当心肺复苏、休克、脱水、多次静脉穿刺后,上述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输液速度难以满足需要时,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8年以来开展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术6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变异情况,为前侧腹膜外入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提供该区域的解剖学依据,以减少术中血管副损伤。方法:解剖40例成人尸体标本L3椎体以下左侧以及骶前的下腔静脉属支,重点观察左侧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左侧L3、L4、L5静脉存在于85%、97.5%和67.5%的标本中,位置与外径相对恒定,内侧汇入下腔静脉或左髂总静脉,外侧与左腰升静脉相交通:左腰升静脉存在于47.5%的标本中,位置较恒定,但起点、外径以及形态均有较大的变异;所有标本中均可找到骶正中静脉,其外径变异不大,但是数目及止点均有明显变异,并且可不伴行骶正中动脉。结论:下腔静脉于下腰椎水平左侧及骶前的属支变异多样,从左侧腹膜外手术入路暴露下腰椎间盘时,需要术前了解左腰静脉、左腰升静脉及骶正中静脉的情况并在术中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3.
腕部桡神经浅支的解剖与静脉穿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芝 《护理学杂志》1995,10(3):163-164
腕部桡神经浅支的解剖与静脉穿刺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淑芝腕部头静脉是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而桡神经浅支与其紧密伴行,在腕部头静脉穿刺时,有可能造成桡神经浅支的损伤。因此.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腕部桡神经与头静脉间的解剖...  相似文献   

4.
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静脉游离移植时扩大吻合口口径的新方法及其修复动脉损伤的效果,自1990年4月设计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术,即利用移植静脉的分支将吻合口扩大并呈漏斗型,经离体新鲜血管实验成功后,在临床上用以修复四肢动脉损伤。结果表明,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可使移植的静脉吻合口口径增加1倍~1.25倍。临床用于修复四肢动脉损伤3例,均获得成功。认为,带分支静脉成形静脉移植术作为静脉移植的新方法,具有容易成形,取材方便,吻合口扩大率高,可克服吻合口口径差等优点,能明显提高吻合口质量,是修复四肢口径不等的动脉缺损和大动脉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1骶前静脉丛的局部解剖 骶前筋膜是盆筋膜层增后部分,开始于第一骶椎体前方,附着于第三、四骶椎前方,向前附着于直肠肛管交界处和直肠筋膜。此筋膜与骶骨之间有骶中动脉和骶前静脉丛。骶前静脉丛属于椎外静脉系前丛的一部分主要由骶中静脉和骶外静脉所形成,是椎体静脉系统的尾端部分。通常与直肠系膜静脉无交通支。椎体静脉在椎体骨松质中具有静脉窦状结构,起自椎体的中央,有分支向后穿出与椎内静脉的前丛相连,另有分支由椎体的前外侧穿出与椎外静脉的前丛相连。在骶骨处,这些静脉孔常位于第3~5骶椎,其一端呈直角汇入骶前静脉丛,另一端在骨膜下的椎体浅部形成静脉窦状结构。骶骨椎体静脉系统是骶前静脉丛与椎内静脉系尾端的骶管内静脉丛之间的通道,其在穿出骨孔处,外膜与骶椎骨膜相融合,手术损伤时,破裂的静脉断端可回缩至骨孔,从而使出血难以停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指尖掌侧静脉在指尖再植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再植指尖234例(267指),全部吻合掌侧静脉。结果 成活248指,成活率93,1%。再植指尖外观饱满,感觉及运动正常。结论 吻合掌侧静脉可满足指尖再植时静脉回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1  
目的探讨左髂总静脉狭窄程度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991年9月~1997年3月的6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DVT)病例的一般资料、血栓形成诱因、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左髂总静脉直径较正常狭窄≥47.1%时血栓形成的病例数骤然增加。结论左髂总静脉直径狭窄接近一半时,随时可能发生血栓形成,但因侧支代偿而不发病。一旦血栓形成的诱因出现,将可引起血栓发生。因而,遇有血栓形成的诱因时,应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8.
132例重危病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循环血容量不足时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方法:对132例休克、心、呼、肾衰和晚期癌肿及恶液质患者,采用改良后静脉留置针和“J”型金属导丝引导的方法,在不同的全粒下进行了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平卧位时颈外静脉无盈度佳的89例,穿刺失效10例,5例肥胖和14例患者各失败1例,8便患者于坐、侧卧和侧半卧位下完成穿刺。择期手术者穿刺全部成功。留管时间最长180天,平均2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定位穿刺前臂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采用高频探头在同一体表区域寻找并标记浅静脉走行及深度,确认进针方向后再次静脉穿刺,必要时采用实时引导。结果11例经高频超声标记、29例经高频超声实时引导静脉穿刺均一次成功。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无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右侧供肾静脉延长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肾静脉一般较短,给肾移植时静脉吻合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肥胖和髂窝较深者。近几年,我们利用下腔静脉做右肾静脉延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技术亦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需选好血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穿刺,如肥胖者皮下肪厚,静脉较深,难以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消瘦者及老年患者静脉易滑动,水肿患者静脉不明显等。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过不断探索,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高压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基础病理生理改变,而下肢肿胀是下肢静脉高压所致静脉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从发病机制看,能诱发下肢静脉高压而导致下肢肿胀的疾病主要分为“血液倒流性病变”和“回流障碍性病变”两类病变。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引发下肢静脉高压肿胀病因不同,其干预手段也有所不同:(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平卧时抬高患肢,规律活动踝关节和小腿。(2)加压治疗,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气压泵加压治疗。(3)药物治疗,如口服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马栗树籽提取物等静脉活性药物。(4)应用长效青霉素等抗炎药物进行长期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3.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时解除血管痉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血管条件差(血管痉挛、塌陷)但需静脉注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热敷法,观察组采用外涂1%硝酸甘油再加以热敷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时间、血管充盈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及血管充盈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硝酸甘油加热敷对解除浅静脉穿刺时血管痉挛有显著疗效,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15.
静脉漏性阳萎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阴茎海绵体白膜与导静脉的关系,重点观察了阴茎海绵体白膜在受到不同方向、不同张力作用时,灌注液经模拟导静脉灌流的速度。结果显示:白膜具有强大的限制导静脉的能力。白膜的纵向应变与周向应变比值越小,白膜对导静脉的限制作用越强。认为加强白膜的矢状位纤维,减少纵向应变,可更充分地发挥白膜冠状位纤维对导静脉的限制作用,有利于静脉漏性阳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顺行岛状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达到修复肢体无端组织缺损时不损伤其主干动脉的目的,设计以浅静脉干远端为蒂的顺行岛状静脉皮瓣,临床应用6例,结果5例成活,11例坏死。结论为静脉岛状皮瓣成活过程比较复杂,严格选择适应证,采用促活措施是此类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晚艳 《护理学杂志》2006,21(12):15-15
未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需双管输液时,如新建静脉通道往往延误救治时间,且增加患者痛苦。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笔者对160例此类患者采用肝素帽行双管输液,效果好,无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实施静脉穿刺时的责任心,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静脉穿刺成功率统计表,临床应用5400余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静脉瘀血对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为动脉皮瓣,B组为静脉动脉化皮瓣,C组为静脉阏血的静脉化皮瓣,每组各10只。术后30分钟,1,2,3,4,5小时分别应用显微电视系统通过耳窗对各组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7天后记录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静脉瘀血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微循环血流缓慢,微血栓逐渐增多,皮瓣成活率低。结论 静脉瘀血可破坏静脉动脉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长度自体静脉移植对修复动脉缺损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长度自体静脉移植对修复动脉缺损早期的影响。将兔自体耳静脉分别取8、12、16、20mm移植到自体股动脉,修复动脉缺损。8周时,行肉眼观察,电磁血流量测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移植静脉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综合判断自体静脉移植的长度因素对血管近期通畅率和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静脉移植长度因素对早期血管通畅率不构成影响(P值>0.05)。(2)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口径增大,静息状态下血流量增加(P值<0.05)。(3)形态学观察,静脉移植后该段静脉有明显的动脉化趋势,内皮细胞修复管腔面,中膜平滑肌层数增多,弹力纤维增生,仍保持血管壁的三层结构。(4)随着血管移植长度的增加,内膜增生明显,中膜胶原纤维组织增多,内皮细胞修复不完全,弹力纤维增生减少,提示:移植长度过长,可能构成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