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良姜的抗促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促癌物质TPA诱发水肿的作用,本次探讨了其活性成分。 方法:TPA诱发小鼠炎症试验:小鼠耳廓内外侧涂抹1nM TPA诱发炎症。在涂抹TPA 30min前涂抹高良姜的甲醇提取物。涂抹TPA 6h后用小型厚度量规检测肿胀部位,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二阶段致癌试验:在小鼠背部涂抹DMBA 50μg起始,1周后每周2次涂抹TPA(1μg)进行促癌,共20周。在涂抹TPA 30min前涂抹受试药。  相似文献   

2.
含有薤白的汉方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以及不含有薤白的桃核承气汤均被作为活血祛瘀药,本次对它们的抗促癌作用进行了探讨。①体外试验薤白的20%乙醇提取物对TPA所致的HeLa细胞磷脂合成增强有抑制作用(69.6%)。②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试验:小鼠背部涂布起始剂DMBA,1周后涂布促癌剂TPA,每周2次,共涂布12周。与对照组相比,薤白与瓜蒌薤白白酒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作用弱。③小鼠肺二阶段致癌试验:4NQO  相似文献   

3.
红花的抑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对TPA所诱发的炎症和二阶段致癌促癌过程有抑制作用。从红花中分离出20种甾醇和12种叠-烷烃-6.8-二醇,分别以ICR系雌性小鼠做实验。①TPA诱发炎症的抑制作用:将含1nM 20μl TPA的丙酮溶液涂于ICR系雌性小鼠内外耳甲,8小时后测定耳甲肿胀程度。实验组在TPA涂抹30分钟前,同一部位涂抹红花,计算抑制率。②二  相似文献   

4.
对菊科植物的抗促癌作用进行探讨,曾从蒲公英根中得到抑制自发性乳癌的成分,并从水母雪莲花(Saussurea medusa)中得到抑制肺癌的成分。此次对天山雪莲花(Saussurea involucrata)地上部分的抗促癌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 方法与结果:以对TPA诱导EBV初期抗原的抑制作用为指标,从天山雪莲花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出化合物1及数种愈创木内酯,并确定了结构。进行DMBA/TPA的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实验,促癌后第10周对照组小鼠全部发生肿瘤,涂抹化合物1组的肿瘤发生率,第10周为20%,第15周为53%,第20周为80%,表明可显著延缓癌形成。每只小鼠的肿瘤数,…  相似文献   

5.
以SENCAR小鼠紫外线诱发皮肤癌模型,探讨了天然化合物的抑癌作用。方法:SENCAR小鼠(5周龄,雌性),UVB(280~320nm,3430J/m2×15min)照射3次,1周后背部皮肤涂抹促癌剂TPA(1.7nmol),每周2次继续照射20周。在照射前后1周给予姜黄素等天然化合物探讨其抑癌作用。从背部皮肤提取蛋白,以Western印迹法,探讨特异性抑癌作用等。结果及讨论:在试验第20周,各天然物对皮肤肿瘤的发生率、多发性均具有60%~70%的抑制作用。这些天然化合物在细胞信号转导期出现抑制,认为其抑癌作用的产生介导了细胞的信号传递系统。天然化合物对紫外线诱癌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白花前胡提取物Pd-Ia对皮肤癌变实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前胡中所提取的香豆素类物质Pd-Ia,具有松弛回肠、结肠平滑肌,抗组胺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作者就Pd-Ia的抗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材料:选用从白花前胡Q-I型中所提取的角型吡喃香豆素类物质Pd-Ia(=(±)praeruptorin A)。方法:7周龄ICR雌性小鼠,一组15只,剃去背毛,每只小鼠先用启动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100μg(394nmol)外涂,1周后用TPA作促癌处理。对照组1~12周用TPA 1μg(1.6nmol),13~24周用TPA 2μg(3.2nmol)外涂。实验组1~12周用Pd-Ia 1mg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栝楼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桃核承气汤、温清饮、三黄泻心汤、紫草牡蛎汤、柴苓汤对小鼠皮肤、肺二阶段致癌促癌的抑制作用。 各方剂以水提取,冷冻干燥后作为受试药物。小鼠二阶段皮肤致癌的起始剂为DMBA,促癌剂为TPA。小鼠二阶段致肺癌试验,起始剂为4-NQO.促癌剂为甘油。各汉方方剂的给药量按人的用药剂量换算。加  相似文献   

8.
从以往的防癌观点出发.使用对强促癌剂TPA诱导EB病毒(EBV)活化具有抑制作用为指标的初级筛选法,对致癌抑制作用成分进行筛选。探讨生药、汉方方剂的抗促癌作用,发现数种汉方方剂中,小青龙汤具有极显著的抑制EBV活化的作用。经口给予小青龙汤,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皮肤及肺二阶段致癌抑制实验时,也观察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往的研究表明,局部应用六君子汤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DMBA始发以及TPA促癌而形成的小鼠皮肤肿瘤。本次观察了六君子汤在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试验中,对DMBA加TPA致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促癌剂抑制实验,对日本作为天然的低热量甘味剂而使用着的新甘味物质甘草次酸单葡糖醛酸甙(MGGR)进行了研究。 先通过EBV活化抑制试验进行一级筛选,对其含有的类似物进行比较。作为小动物试验,是通过经口摄取法的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抑制试验、主要脏器肺致癌抑制试验,以及进一步用紫外线照射的皮肤致癌的抑制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在EBV活化抑制试验中,该化合物对TPA的抑制效果比已知的甘草酸强10倍。进一步对预防致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所进行动物试验的实验系均显示明显的效果,因而认为MGGR可有效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由于米糠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促癌物TPA诱发的炎症,故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 小鼠TPA诱发炎症试验:小鼠耳廓内、外涂布TPA 1μg诱发炎症,在涂布TPA前30min在同一部位涂布受试药物。以袖珍厚度量规测量涂布TPA 6h后(肿胀最显著时)  相似文献   

12.
对27种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材料及方法:各种菌均以甲醇热提取后回收甲醇浓缩待用,动物选用雌性ICR小鼠。将10μl TPA涂于小鼠右耳的内外两侧,受试物在涂TPA前30分钟涂布(20μl),并于致炎前、后6小时测定耳廓厚度,计算抑制率。另选两组小鼠先将二甲苯蒽(DMBA)涂于背部,7天后田TPA 1μg每周2次涂布促发,共20周,每次涂TPA前30分钟分别涂Mycoleptodonoides aitchisonij的甲醇提取物及空白溶液(丙酮-二甲基硫化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22种中药方剂,以及六君子汤中的每味中药的甲醇和水提取物对12-氧-十四烷酰-大戟二萜醇乙酸酯(TPA)引起小鼠炎症的抑制作用,同时还研究了六君子汤的甲醇提取物对小鼠二阶段皮肤癌发生的抑制作用。 实验方法:炎症模型的制备:选ICR雌性小鼠,采用小型移液管,吸取10μl TPA丙酮溶液(1μM TPA/20μl丙酮),分别涂于小鼠右耳的内、外表皮,并在TPA处理之前  相似文献   

14.
高甜味物质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甙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酸经酶促水解得到的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甙(MGGR),具有941倍于蔗糖的高甜味,利用其甜味或气味而作为食品添加剂。作者曾报道,MGGR对EBV-EA诱发致癌有明显的抑制促癌作用。在二阶段致癌试验中,MGGR对BMBA/TPA诱发小鼠皮肤癌(外涂)、DMBA/UVB诱发小鼠皮肤癌(外涂、口服)、4-NQO/甘油诱发小鼠肺癌(口眼)有效。本次探讨了对N-二乙基亚硝胺  相似文献   

15.
白胡椒被广泛用作调味剂,但它也是一种传统民间药物。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体内TPA诱导的小鼠耳肿张试验及二阶段小鼠皮肤和肺致癌试验等研究了白胡椒提取物及胡椒碱的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培养的C3H10T1/2细胞中.加入50μg/ml受试药物,1h舌加入~3H-胆碱,同时添加或不加TPA,4h后测定掺入到细胞磷脂的~3H-胆碱。另外,按已报道的方法检测培养的HeLa细胞磷脂的~(32)Pi掺入量。体内  相似文献   

16.
茯苓对促进致癌过程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提取物对促癌剂12-O-十四烷酰大戟二萜醇醋酸酯(TPA)诱发的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进行二阶段致癌试验,也确认茯苓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以对TPA诱发炎症的抑制作用为指标,对茯苓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七的抗致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具有止血和抗炎作用,在对多种药用植物进行抗肿瘤生长活性的体外筛选试验中,三七对TPA诱导的EB病毒早期抗原的抑制作用最强,而且三七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由DMBA(二甲基苯并蒽)及TPA诱发的二阶段小鼠皮肤致癌与N-亚硝基二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报道具有止血作用及抗炎作用的生药三七在小鼠皮肤、肝二阶段致癌试验中具有显著的抗促癌作用,本次报告了三七对NO供体致癌的抑制作用。 对6周龄雌性SENCAR小鼠背部涂布NO供体(±)-(E)-4-甲基-2[(E)-肟基]-5-硝基-6-甲氧基-3-己烯酰胺(NORI)390nmol进行诱癌处理。1周后在同一部位  相似文献   

19.
以6周龄ICR雌性小鼠探讨了小青龙汤等14种汉方方剂对促癌剂的抑制作用。①EBV活化抑制试验(筛选汉方方剂):以强力促癌剂12-O-十四烷酰法佛醋酸酯-13(TPA)诱发出现的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为指标进行探讨,结果,五虎汤、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神秘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七种方剂有比较明显的抑制效果。即100μg/ml高浓度时,显示  相似文献   

20.
用无毛小鼠紫外线皮肤癌模型,探讨了经口给予天然化合物的抑癌作用。并使用Western印迹法,从蛋白质表达对抑癌作用进行验证。 方法:使用无毛小鼠(雌性,5周龄),背部涂抹DMBA 390nmol,1周后照射UVB(280~320nm,3 430J/m3×8min)促癌,每周2次,连续照射20周。在照射前1h,观察天然化合物姜黄素、槲皮黄素、维生素E等的抑癌作用。另外,隔日照射UVB(280~320nm,3 430J/m3×8min)3次,从背部皮肤提取蛋白质,用Western印迹法探讨对PCNA、NFkB、VEGF等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各天然物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的作用。Western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