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志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296-2296
目的 探讨适用于昏迷患者减少气管切开的方法.方法 对60例自主咳嗽反射减弱的昏迷患者分为常规吸痰组和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吸痰后效果.结果 采用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患者肺部啰音及痰鸣音明显减轻(P<0.05),建立人工气道概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刺激气管咳嗽吸痰法有效促进深部痰液的排出,提高SpO2,减少昏迷患者由于痰液引流不畅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21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咳嗽反射的强弱分为A组115例和B组95例.A组患者咳嗽反射强,痰液能自行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1.5 cm).B组患者无咳嗽反射或咳嗽反射弱,痰液不能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3.0cm).对2组患者吸痰效果、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对A组患者采用浅吸和对B组患者采用深吸方法,都能有效吸引,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应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与气管切开套管型号采用具体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世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3-1445
患者,男,63岁,因“COPD,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收入ICU监护。查体:体温37.2℃,脉搏128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18.4/13.1kPa;患者面色及肢端明显发绀,呼吸极度困难,PaO2 6.67kPa。立即行气管插管并接人工呼吸机支持,2d后患者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善,予以气管切开。患者喉头有痰鸣,双肺明显湿哕音,但自感痰液粘稠,难以咯出,予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及时吸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分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依据按需吸痰指征行改良吸痰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2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氧分压(PaO 2)和氧合指数(OI)]及气管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血气指标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PaCO 2低于对照组,PaO 2、OI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良好,可更好地维持呼吸功能,减少气道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不同吸痰深度的效果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1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咳嗽反射的强弱分为A组115例和B组95例。A组患者咳嗽反射强,痰液能自行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1.5cm)。B组患者无咳嗽反射或咳嗽反射弱,痰液不能咳至气管切开套管内,吸痰管插入深度超过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13.0cm)。对2组患者吸痰效果、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对A组患者采用浅吸和对B组患者采用深吸方法,都能有效吸引,2组患者的吸痰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应结合患者咳嗽反射的强弱与气管切开套管型号采用具体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77-3879
目的探讨个性化吸痰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吸痰护理,根据个体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吸痰时机、体位、吸痰负压与深度等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吸痰情况,每日吸痰后血气分析指标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个性化吸痰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粘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吸痰方式能够提高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率与质量,减少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吸痰法与气管插管内吸痰法对ICU重症患者临床疗效与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39例)和观察组( B组,41例)。 A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法,B组采用气管插管内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气指标,治疗护理7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无明显差别,第3天B组PaCO2较A组明显升高(P<0.05),第5天、第7天B组PaCO2、PaO2/FiO2均较A组升高明显(均P<0.05),两组PaO2的差异不显著。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气管插管内吸痰法在维持肺的正常通气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由于局部刺激 ,多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呛咳、憋气、小气道痉挛等症状 ,产生惧怕心理而不合作 ,不能将痰液吸净 ,使机体的氧合功能受到影响。我们试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行呼吸道粘膜表面麻醉 ,减轻了患者吸痰时的痛苦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 18例中男 12例 ,女 6例 ,8~ 72岁 ,平均 5 6 2岁 ,气管插管 7例 ,气管切开 11例 ,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法吸痰 432例次 ;对照组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 ,9~ 6 8岁 ,平均 5 4 1岁 ,气管插管 4例 ,气管切开 10例 ,用传统方法吸痰5 6 0例次。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湿化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2组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进行判定,并比较2组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情况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结果 治疗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等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温湿化吸氧法比常规呼吸道湿化法更适合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旨在探索最佳的吸引负压。方法通过对31例气管切开患者(共计187个观察日),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吸引负压组,-20.0kPa组9例,-30.0kPa组12例,-40.0kPa组10例,分别采用-20.0kPa、-30.0kPa、-40.0kPa进行气管内吸引,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患者的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SpO2改变均值。结果不同负压吸引的3组患者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平均吸引时间、吸痰彻底评分、心率改变均值、平均动脉压改变均值及SpO2改变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0kPa组24h吸痰总量、24h吸痰次数最多,平均吸引时间最长,吸痰彻底评分最低,-40.0KPa组气道黏膜损伤次数最多,对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最大,-30.0kPa组居中。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采用-30.0kPa吸引时间相对较短、吸痰效果较好,气道黏膜损害小,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的影响较小,可相对减少吸痰次数,减少侵袭污染机会,临床可选择-30.0kPa作为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内吸引的负压值。  相似文献   

11.
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对坠积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IC U坠积性肺炎患者30例,按入院序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痰吸引,对照组采用咽喉部痰吸引,对两组患者一周内的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吸痰总量及次数、血氧饱和度(SpO2)和血氧分压(PaO2)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一周内SpO2、PaO2、吸痰总量及次数、咳嗽反射、气管插管率或气管切开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咳嗽反射,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照组27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定时吸痰,两组患者其它护理相同。结果治疗组24例患者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5例(20.8%),肺部感染3例(12.5%),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2.2±7.8 ml,吸痰频率2.42±0.5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较定时吸痰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各种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用于稳定期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方法对60例自主咳嗽反射减弱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常规吸痰组和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吸痰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血压、肺部啰音、喉部痰鸣音的变化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概率。结果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较常规吸痰组SpO2明显升高,肺部啰音及痰鸣音明显减轻(P〈0.05),建立人工气道概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气管咳嗽吸痰法有效促进深部痰液的排出,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痰液引流不畅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与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在重度颅脑损伤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濮阳市中医院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道湿化5d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湿化5d后,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天平均吸痰次数较对照组少,护理时间短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减少每天吸痰次数和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重症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昏迷舌后坠 ,咳嗽反射减弱 ,痰不易咳出 ,气管切开可减少呼吸道无效腔 ,增加有效通气量 ,便于吸痰 ,加强气管切开护理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至 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重症脑出血患者 68例 ,男 41例 ,女 2 7例 ,2 7~ 69岁 ,其中昏迷舌后坠行气管切开 19例 ,经有效护理 ,未发生肺部感染 ,气管内出血 ,食管气管瘘 ,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2 气管切开护理2 1 体位的护理 因患者昏迷且气管切开 ,应避免过多刺激及不必要的搬动 ,防止气管内出血。保持气管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种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儿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60例入住PICU行气管切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观察2组患儿日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及吸痰时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痰液黏度、日吸痰次数、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及刺激性咳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采用0.45%盐水湿化气道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肺部感染及气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缩短气管切开周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以选择最佳吸痰时机.方法 将3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和时照组各15例,实验组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动作,然后快速吸引;对照组采用有痰鸣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吸引,分别监测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PaO2>、SaO2>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通过肺部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咳嗽,适时吸痰,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预防机体缺氧造成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张玉香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13-1615
目的 寻求更有效的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2月~2008年12月25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25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法、实验组用改进法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出痰液的量、性状、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法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吸痰,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吸痰,能充分吸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残存气道的痰量及痰痂,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以颅脑外伤后器官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吸引负压.Ⅰ度痰液:负压为13.3kPa、16.0kPa、20.0kPa和24.0kPa.Ⅱ度痰液:负压为20.0kPa、24.0kPa、26.7kPa和29.3kPa.Ⅲ度痰液:负压为26.7kPa、29.3kPa、33.3kPa和37.2kPa.测量每例患者吸痰前、吸痰后Imin、3min、5min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s左右;Ⅱ度痰液在24.0-26.7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既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根据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负压吸痰,推荐Ⅰ度、Ⅱ度和Ⅲ度痰液分别使用13.3-16.0kPa、24.0-26.7kPa和33.3kPa.临床护士应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9月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方法吸痰。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吸痰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3d、第7d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可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