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下法,也称攻下法,是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理论和《伤寒论》中“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也,乃可攻之”的理论而制定的一种攻导里实,逐邪下泄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它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水饮、瘀血、寒积等作用,常用来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蓄血、蓄 相似文献
3.
4.
通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中八大法之一.即《内经》所说的"坚者削之,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等治疗原则.而温病学说对通下法的运用,更有着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有湿温禁下之论断,后世许多医者拘泥于此,而常常贻误病情.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下法在湿温病中的应用,湿温用下的目是逐邪.湿热化燥,阳明腑实,或波及厥阴、湿热食滞互结胃肠、温热痰水结于胸膈以及下焦蓄血等均为可下之证.本文还对湿温病中所用下法的常见类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下法,也叫泻下法,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或润下功能的药物,治疗里热症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和攻逐水饮的作用。在八法中,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六腑以通为用。如实邪积聚在里,浊气不降,就会发生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秘结,不思饮食等一系列里热症。这时就要运用下法,排除在里的实邪热结或积滞,使腑气通畅,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所以下法的治疗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一是驱除积滞。凡宿食、燥屎、虫积、停饮、蓄水、顽痰、淤血等等有害物质,蓄积体内,产生病变,当用下法主之,下之则邪去正复。这就是通常说的“推陈致新”。二是清热泻火。火热之邪,充斥表里,弥漫三焦,邪盛伤阴,势如燎原,当宜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通下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在内科急证中,只要辨证准确,效若桴鼓,现略举数例介绍于下。1 通腑泻热治肺炎 陈某,男,64岁,退休工人。因发热、咳嗽1周、腹胀、大便不解4天于1994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进食狗肉后出现身热、咳嗽。曾在当地医院给予静滴青霉素、灭滴灵、肌注病毒哇治疗3天未效,仍发热(T 38.5℃)、咳嗽如故,并出现腹胀,烦闷不安,又给予开塞露纳肛及口服牛黄解毒丸仍大便不通,咳嗽日甚,咯痰黄稠,纳呆,口苦而渴,舌淡红、苔黄燥,脉弦紧。摄X线胸片见:两肺纹理增多,纤维化改变,左下… 相似文献
12.
温病临床常用的下法温病最易化热化燥,大多有伤津的特点,所以一般都以攻下(峻下)为主。在临床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苦寒攻下。就是用苦寒之品攻下胃腑实热。此法适用于邪实正气未衰,亦无兼症的情况。主要症状是壮热,便秘,腹部胀满,烦躁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的阳明腑实症,或是热结旁流,或热盛痉厥。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书中指出的:“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秘,小便涩,舌苔老 相似文献
13.
“通下法”源于汉代张仲景,是古今医家用以“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逐瘀破结”,使邪从下而去的一种方法。金元张子和有“ 陈 而肠胃结, 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存真补焉”的见解。目前临床应用通下法颇为广泛,恰似釜底抽薪,急救危候。笔者使用通下法救治脑病危证颇有验证,现将施治体会略举1 通腑化痰救治肺性脑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部感染常导致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上出现意识昏朦,嗜睡或谵妄,昏迷等脑病损害。笔者观察,此病每有大便秘结不解,此病机乃痰热上壅于肺,下结于大肠,以致肺失肃降,痰热不解,蒙蔽心神,故见喘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中医通下法理论防于《内经》,奠基于《伤寒论》。温病学延续了《伤寒论》下法,并对其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温病学家不但创立了多首加减承气汤,以适应温热病证易于化燥伤阴的病机特点,而且在下法应用理论上提出了“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下法“非专为结粪而设”,“勿拘下不厌迟”,“邪未尽可频下”等观点,为攻下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目的在于逐邪热,下燥粪,保津液,祛瘀结,具有“祛邪存正”的意义。由于通下法作用强烈,收效迅速,如运用得当常可收到扭转病势之效果,但具体应用时又应严格掌握其临床指征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针对其气血并走于上,机体失衡,升降乖异的病理机制,及时通腑降逆不失为抢危救急的有力措施.往往随着腑气的通畅,使痰热下行,虚阳潜降,气机调顺而气复生还,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临床上根据不同情况可分为清热通下、滋阴润下,燥湿缓下三法.一、清热通下法木郁之发,善暴僵仆,脑卒中病人平素常有肝郁不疏,木火上炎之证,病发常有抑闷恼怒,强力劳作之因.气郁于渐,甚则化火生痰,痰热内盛随上逆之气机阻于脑络.临床上多表现为面赤身热,躁扰不宁,气粗口臭,大便秘结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胃为多气多血之经,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腑泻下既能引上逆之痰热从后阴而泻,又能借升降功能恢复扭转病机之乖异,促使病情好转.常用生大黄10至15克,芒硝10克,龙胆草30克.先煎龙 相似文献
19.
下法也叫泻下法或攻下法,是攻逐里实、导邪下行的一种治疗方法,为温病治疗大法之一.温病学家柳宝诒曾说过"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他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明确指出了温邪传变易入阳明、易结成实的病机特点,强调了攻下祛邪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下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322200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宣建大通厂法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治则之一,即通过荡涤肠胃,泻下通便的方法,使邪浊得以外出。凡邪传入阳明肠胃,燥屎内结,邪热相搏,以及停痰留饮,寒积瘀血,宿食等外感与内伤的实证均可使用本法。笔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