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择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的患者5例,治疗前抽关节积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菌素。在按照化脓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同时,实施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清除关节腔内的坏死组织、脓液及表面的坏死骨组织,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洗2~4周。结果:5例患者中有4例,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生化结果恢复正常,随诊1~3年无复发,关节活动基本正常。1例患者术后半年后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了翻修术。结论:膝关节镜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关节进行清创并行持续抗生素液灌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使患者避免实施翻修术,是一种创伤小、风险小,治疗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更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57+159-157,159
目的分析早期清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早期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及炎性组织,清除感染灶。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引流液培养结果、ESR、血常规、CRP、血清白蛋白等检测指标确定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例经过有效处理,成功保留假体清创,24例感染控制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败血症、假体松动,软组织条件良好,控制感染成功率高达96%;而对照组控制感染成功率是60%,效果不理想。结论早期清创治疗可有效控制膝关节术后感染,感染控制的成功率越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性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587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同时每月对手术医务人员手、医护用具、术中层流手术间空气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587例(632个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切口感染5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3例;深部感染4例,浅部感染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79%。结论 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层流设备应定期检测消毒、术后伤口充分引流、减少其他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风险人群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7例高风险人群(出现术后感染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流程中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治疗效果随访调查。结果7例患者中,2例保留假体、清创冲洗;2例清创并假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其中1例行二期关节再置换术;1例行关节融合术;2例截肢。随访(31.9±8.4)个月,除1例行关节融合术的糖尿病患者感染迁延外,无再发感染病例。结论高风险人群膝关节置换术后,除具有一般全膝关节置换术所存在的易感因素外,其切口大、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重、假体占位体积大、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早清创、假体取出、严重者果断截肢方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技术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5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和16例人工全髋关节感染单侧翻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8例(290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6~9个月,平均(7.2±0.3)个月,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本组16例人工全髋关节感染单侧翻修病例,均不同程度存在患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局部皮温升高等临床表现.11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13例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9例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5例关节腔穿刺细菌培养阳性,所有患者行核素骨扫描均有假体周围浓集现象.经抗感染、病灶清除、关节腔引流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可疑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术前合理选择病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抗感染、病灶清除、关节腔引流等措施能有效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术后2~3周之内发生的感染)新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早期愈合.方法 从1998-2012年5所医院骨科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69例患者中选取术后早期感染的老年病例19例(均为全膝表面关节置换),采用手术清创、术后放疗,应用抗菌药物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结果 该治疗组全部按上述方法治疗,其中15例患者保留假体成功,8个月后功能良好,活动度达到0~95度,4例患者采用上述综合方法治疗后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再次清创后取出假体,以关节型妥布霉素骨水泥垫圈和串珠植入8~10周后行膝关节翻修术.结论 该方法对老年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是一种保留假体的基础上临床治疗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9年7月-2001年3月收治的15例1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护理。方法对1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整体护理。结果随访半年,术后患者膝关节的屈伸和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假体松动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骨科接受了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30膝)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的功能性假体植入,间隔期膝关节正常活动,待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膝关节翻修手术;记录和比较治疗前、间隔期、二期翻修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关节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值。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间隔期末次随访患膝平均屈曲90°,平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81.1±6.7)分,翻修术后患膝平均屈曲95°,KSS(86.3±7.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37.6个月(31~71)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TKA术后感染,临床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情况与病原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PJI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大型医疗中心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 1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49例关节置换感染翻修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 128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有49例存在PJI。假体周围感染发生在540(240,1 260)d,髋关节:早发感染发生在17.5(10.5,29.5)d;迟发感染发生在360(255,630)d;晚期感染发生在2 340(1 350,4 050)d。微生物学送检率为97.96%(48/49),共送检128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9株,革兰阳性菌48株占81.36%(髋关节34株、膝关节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0株占16.95%(髋关节7株、膝关节3株);真菌1株占1.69%(髋关节)。结论目前国内外PJI的诊断标准之间存在异质性。PJI的临床诊断标准、美国CDC/NHSN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16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版)三者间的定义有区别。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时间>1年的病例占比61.22%,如按照目前国内《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会有大量PJI病例将无法被监测到。建议对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建立长期随访和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期翻修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减少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71例膝关节置换术感染后行一期翻修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9例行单侧髁膝关节置换;B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C组:22例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两年,分析患者膝关节的KSS评分和OKS评分。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无再感染,C组患者4例出现再次感染,感染率为18.2%;术后6个月,3组KSS评分、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的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功能评分最高、Oxford评分最低(P<0.05);术后两年3组功能评分、KSS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期翻修手术能有效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一期手术取出假体、清创,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术后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加强抗感染治疗;二期手术取出占位物,再次清创、翻修关节。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复查C反应蛋白、血沉,皆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7年9月至2011年11月,7例患者接受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男2例2膝,女5例6膝;年龄39-71岁,平均57.2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5膝,重度骨性关节炎2例2膝,1例1膝为创伤性关节炎。应用Endo-Model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行置换手术,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8.1个月,膝关节HSS术后平均得分为89.2。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均≥110°。综和评定:优6例7膝,良1例1膝。结论:可旋转铰链膝主要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畸形,周围韧带已损坏,或关节内结构严重破坏的患者,近期随访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直视下行清理术并配合术后多功能引流管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加术后持续灌洗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于2005年12月至2010年8月近6年的时间,总结31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41.5岁。其中膝关节开放性损伤后感染9例,膝关节术后感染5例,血源性感染9例,关节腔穿刺注射感染8例。关节局部肿胀、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结果:术后24~48h体温明显下降,2~3d后恢复正常。2周后伸膝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屈曲可达90°。根据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优22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为87%。结论:该方法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患者,观察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转归,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ESR、 CRP、体温明显下降(P <0.05);2例病例未能保留住重建韧带,2例出现术后关节僵硬,其余16例Lysholm评分为(93.2±2.4)分,膝关节活动度120°~135°,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及时发现并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积极的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置管引流冲洗,对于大多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1 00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30例,发生率为3.00%,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各占60.00%、36.67%、3.33%;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高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长期应用激素、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中应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17.
CPM配合中药薰洗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CPM配合中药薰洗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折CPM配合中药薰洗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50例,以同期常规康复治疗30例作对照,分别按照Harris评分标准和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过长期随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CPM配合中药薰洗进行康复治疗后功能评定有较高的优良率。结论CPM配合中药薰洗可有效促进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置换术后CPM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以静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81-1082
目的明确CPM(被动活动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于术后当日行CPM功能训练7~10 d,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3例患者,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12例关节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关节僵硬.结论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的康复训练中有显著作用,宜早期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9.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在菌膜内生长使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术前与术中各种检查的结合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非常必要。治疗方面,使用抗生素配合手术方法治疗必须根据一定的治疗原则来进行。在众多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中,二期翻修术仍然是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细菌在菌膜内生长使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术前与术中各种检查的结合对于术后感染的诊断非常必要。治疗方面,使用抗生素配合手术方法治疗必须根据一定的治疗原则来进行。在众多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中,二期翻修术仍然是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