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措施,对严重烧伤后血浆中LPS、前炎症细胞因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30%TBSA深Ⅱ度烧伤模型的SD大鼠分为烧伤立即复苏组(A)和烧伤立即复苏合剂组(B),于伤后不同时相点取外周血分离血浆检测LPS、IL-1α、IL-6、TNFα、IL-8和IL-2、IFN-γ、IL-4、IL-10含量,另设假烧组作为对照(C)。结果 伤后LPS、IL-1α、IL-4、IL-10水平逐渐升高,IL-6、TNF-α、IL-8、IL-2和IFN-γ水平先升高后下降。A组炎症细胞因子和LPS升高幅度较大,其中IL-1α、IL-6和IL-4等升高时间(6h)较B组(12h)早。结论 及时液体复苏和采取抑制应激的措施,能延缓并减轻严重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并使烧伤48h后Th1细胞因子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0和干扰素—γ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移植肾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与免疫耐受及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SD和Wistar大鼠各40只,受体随机分4组移植,正常对照组,移植过程腔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组、单用环孢素A(CsA)组CsA加体脾细胞腔静脉注射组各10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移植后肾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NF)γmRNA的表达,结果:IL-10mRNA的表达(P<0.01)在耐受组(16例中14例阳性)明显高于排斥组(14例中4例阳性,LNF-γmRNA的表达(P<0.01),在排斥组(14例中10例阳性)明显高于耐受组(16例中1例阳性)。结果:RT-PCR检测移植肾内IL-10和INF-γ的mRNA的表达,是一种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前者提示免疫耐受状态,后者提示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IL-12是一种能激发T辅助-1(Thl)淋巴细胞表型表达的细胞因子,以往的实验已证明IL-12治疗烧伤动物模型能增加脓毒症攻击后的生存率。为了进一步阐明其机制,继续在烧伤动物进行研究,取8周龄A/J鼠20只制成25%全厚层烧伤或假烧伤模型。烧伤后第3天,每组20只鼠每口腹腔内注射0.2ml重组鼠IL—12共5次。在第2天另组既注射0.5mg抗干扰素(IFN)-γ单抗1次。第10天制作盲肠结扎和穿刺(CLP)的腹腔脓毒症模型。每组取10只鼠在烧伤后10天处死,取出脾脏,制成牌细胞匀浆。去除CDS8+淋巴细胞,经孵有和用RPMI1640培养基冲洗后,CD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病机制及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MODS的依据。方法采用2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含量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脾脏IFN-γ、IL-4mRNA水平及辅助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HVHF组MODS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MODS组88.9%(P〈0.01);血清IFN-γ和IL-4浓度显著低于MODS组(P〈0.05),处死前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MODS组(P〈0.01);脾脏IFN-γ和IL-4 mRNA表达量较MODS组明显下降(P〈0.05),IFN-γ/IL-4 mRNA比值明显高于MODS组(P〈0.05);脾脏GATA3mRNA表达量低于MODS组(P〈0.01),T—bet mRNA表达量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et/GATA3比值显著高于MODS组(P〈0.01)。结论Th1向Th2漂移可能是MODS发生的本质原因之一,HVH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Th1向Th2漂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0与器官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近年发现的细胞因子网络中为数不多的抑制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产生,能够抑制IL-2,IL-1。,IFN-γ,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及活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器官移植后产生免疫耐受出现IL-10的高表达,而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则表现为IL-10的低表达,移植后应用IL-10或将IL-10基因转染移植物能够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在炎症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细胞介素鄄10(interleukin10,IL鄄10)是一具多效性的细胞因子,可调节巨噬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且其既可抑制Th1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鄄α)、白细胞介素鄄1α(IL鄄1α)和γ干扰素(IFN鄄γ),同时可刺激胸腺细胞、肥大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生[1]。IL鄄10被称为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IL-1β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0,10,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含5%小牛血清(FCS)的RPMI 1640培养状态下的系膜细胞检测不出IL-1β,IL-13在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的相应浓度坷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g表达及L-1β分必,IL-13在10ng/ml浓度时即可几乎完全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1β mRNA表达,结论:IL-13对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炎症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对烫伤大鼠组织白细胞介素-18mRNA表达的影响及脏器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肠、肺组织IL-18、IFN-γ mRNA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LISA法测定IFN-γ含量;同时检测肠、肺功能指标。结果 肠、肺组织IL-18、IFN-γ mRNA表达较伤前有显著升高,烫伤后8h达高峰,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SD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IFN-γ mRNA的表达;严重烫伤后,出现广泛的脏器功能,预防性SDD处理可不同程度地保护脏器。结论 肠、肺组织IL-18、IFN-γ mRNA表达在烫伤后显著增多,并逐渐升高,后者对脏器具有重要影响。SD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 mRNA的表达并保护脏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脂多糖(LPS)引起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核因子-kB(NF-k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为靶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测定NF-kB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系膜细胞IL-1β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LPS可诱导系膜细胞NF-kB活化及IL-1β表达,这作用能被NF-kB抑制剂吡咯二硫氢基甲醋酯(PDTC)抑制。IL-13亦有此抑制作用。结论:IL-13对于系膜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 作用可通过抑制NF-kB活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组织白细胞介素18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不同组织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大鼠TBSA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延迟复苏组、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预防组,分别在伤前及伤后2、8、16、24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肠、肺、肝、肾等组织IL-18 mRNA含量。结果 烫伤延迟复苏后体循环内毒素水平显升高,8、24h达高峰(P<0.01),给予SDD预防治疗可显降低内毒素峰值(P<0.05);另一方面,烫伤后2h,肺、肝、肾等组织IL-18 mRNA含量表达较伤前值有显升高,烫伤后8h达高峰(P<0.01),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h,给予SDD预防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L-18 mRNA的表达(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体循环内毒素水平同肠、肺、肝组织IL-18 mRNA呈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8、0.290、0.365,P<0.05-0.01)。结论 肠、肺、肝、肾等组织IL-18 m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增多,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创伤后内毒素血症对机体多种组织IL-18 mRNA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表达及细胞定位。方法 大鼠的双侧卵巢被切除2个月后,通过RNA斑点杂交直接测骨组织IL-6mRNA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判断产生IL-6的细胞并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IL-6mRNA表达明显升高,为对照大鼠的2.4倍(P<0.01)。骨衬里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具有较强的IL-6mRNA杂交信号。结论 骨组织成骨细胞系表达IL-6mRNA,卵巢切除导致IL-6mRNA的表达升高,IL-6在卵巢切除大鼠骨丢失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Pang W  Guo ZR  Shuai XR  Lü Y  Sun D  Yang L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42-1145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对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循环水平的变化及其mRNA在脾脏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背部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单纯烫伤对照组和伤后8h、24h、96h切痂组,分别在伤后4、12、24、48、96、120、168h活杀动物,采集血液和脾脏标本。ELISA法检测血浆内IFN-γ、IL-4浓度;Ficoll分离液法、贴壁法和尼龙毛柱吸附法提取纯化脾脏T淋巴细胞,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IFN-γ和IL-4 mRNA的表达。结果烫伤4h大鼠循环内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大幅升高,同时其mRNA表达迅速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其mRNA表达在烫伤后24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循环浓度及mRNA表达进行性增加;伤后7d出现明显偏向Th2型反应的现象。切痂组两个细胞因子浓度增加及其mRNA表达上调的变化幅度小于单纯烫伤对照组,其中8h切痂组的变化最小,24h和96h切痂组次之。结论休克期切痂有利于抑制严重烧伤后Th2型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因工程制成能分泌白介素(IL)-12的成纤维细胞肿瘤疫苗,观察这一辅助免疫疗法对胃肠道癌的作用。认BALB八鼠提出C-26结肠腺癌细胞系和从NIH瑞士鼠提出NIH3T3成纤维细胞系备用。用逆转录病毒媒介物MFG等以制成重组逆转录病毒;使后者含有鼠白介素(IL)-12p40亚单位CDNA和IL-12p35亚单位CDNA,转染NIH3T3细胞,能生成IL-12,这一细胞又称IL-12/3T3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IL-12浓度。收集鼠腺细胞,用抗CD3单抗刺激后测定其干扰素(IFN)-。的生成,以决定局部生成IL-12的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肝癌、胆管癌IL-2、IFN-γ基因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IL-2、IFN-γ基因修饰对肝癌、胆管癌细胞株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人IL-2、IFN-γ cDNA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导入人肝癌HepG2或胆管癌QBC939细胞系,运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析导入IFN-γ基因的靶细胞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淋巴细胞杀伤试验和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改变,研究导入目的基因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证明导入IFN-γ基因后瘤细胞MHC Ⅰ类分子表达水平增加,并能增强HLA A2位点相匹配肝癌、胆管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亲本瘤细胞的活性;导入IL-2基因瘤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性降低。结论 IL-2和IFN-γ基因修饰能增强肝癌HepG2、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状态的变化。方法:以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析了31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有脾静脉血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6例Ⅰ期肝癌患者外周血IL-2,脾静脉血ITNF-γ高于肝硬化组(P<0.01或P<0.05),外周及脾静脉IL-10低于肝硬化组(P<0.05)。12例Ⅱ期13例Ⅲ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及脾静脉血IFN-γ,IL-2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或P<0.05),而IL-10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且脾静脉血IFN-γ,IL-2低于外周血,IL-10高于外周血水平(P<0.05)。结论:Ⅰ期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强势分泌Th1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而脾脏在维持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随着肿瘤进展,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中晚期肝癌患者Th1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脾脏Th1/Th2细胞因子紊乱更为明显,呈现负性抗肿瘤免疫作用,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对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巨噬细胞火症蛋白-1α(MIP-1α)产生的效应,以探讨Th1、Th2因子是否对LNMIP-1α产生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MIP-10633,RT-PCRswimMIP-αmRNA。结果 (1)IFN-γ增强LN患者PBMC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2)IL-4抑制LN患者PBMCMIP-1α蛋白及mRNA产生。(3)IFN-γ、IL-4对正常组MIP-1α产生无显著效应。结论 IFN-γ增强LN患者PBMCMIP-1α产生而IL-4抑制MIP-1α产生。  相似文献   

17.
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与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TGFβ-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7是否通过促进CD8+T细胞干扰素-γ(IFN-γ)分泌来增强小鼠抗乳腺肿瘤的免疫效应.方法 荷瘤小鼠瘤体内直接注射IL-7真核表达质粒(pcDNA3-IL-7);免疫磁珠分选CD4+T、CD8+T细胞并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干扰素(IFN)-γ的分泌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的量;噻唑蓝(MTT)法检测CD8+T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小鼠体内预先注射anti-CD8抗体阻断活化.结果 pcDNA3-IL-7注射组CD8+T细胞内IFN-γ(38.6±4.4)%、CD8+T细胞培养上清IFN-γ( 136.0±11.2) ng/L,与对照组比较,pcDNA3-IL-7明显促进CD8+T细胞IFN-γ表达量(P<0.05);IL-7处理过的荷瘤小鼠CD8+T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效靶比为100∶1;小鼠体内预先注射anti-CD8抗体阻断CD8+T细胞活化,显著抑制IL-7抗瘤效应(P<0.05).结论 IL-7通过促进小鼠体内CD8+T细胞分泌IFN-γ介导抗瘤效应,从而增强小鼠机体抗乳腺肿瘤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观察烧伤后6天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黄芪多糖(APS)体内应用对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后6天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脾细胞的T淋巴细胞转化、白介素2(IL-2)的产生均明显受抑;烧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抑制性T细胞(Ts)的抑制指数也高于正常。APS经腹腔注射(250mg/kg,每天一次,连续5天)不仅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还可使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恢复正常;APS体内应用还可纠正烧伤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IL-2产生的受抑状态,并可使烧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及Ts的抑制活性降低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烧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受抑与烧伤后血清、巨噬细胞及Ts的抑制作用有关;黄芪多糖体内治疗可降低烧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的抑制活性,恢复烧伤后受损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小鼠在伤后不同时相点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创伤后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伤后3~24h组、3~7d组和12d组.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动物模型,用间接酶标法行脾脏IL-12p40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与脾脏组织匀浆上清中IL-12p40和IL-12p7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在MODS病程早期和晚期的"两次打击"中,小鼠脾脏组织与血清中IL-12p40含量显著增多,IL-12p70相对减少,同时伴有CD4/CD8比值下降.结论:MODS小鼠发生免疫抑制可能与免疫器官中抗原提呈细胞高表达IL-12p40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