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神经胶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视神经胶质瘤CT和MB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视神经胶质瘤16例,其中CT检查15例,MRI检查6例,CT MRI检查4例。结果16例中肿瘤位于眶内段13例,眶内段累及视神经管内2例,其中1例涉及颅内,另1例位于视神经管内。肿瘤表现为眼球后肌锥内肿块占位,梭形8例,条索状与椭圆形各3例,梨形及结节状各1例。CT检查15例,2例平扫与脑实质呈等密度,14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视神经无法区分,增强后(13例)肿瘤大多呈轻至中等强化,1例CT扫描示视神经管扩大。MRI检查6例,3例肿瘤位于眶内段,2例涉及视神经管内,其中1例蔓延至颅内显示为视交叉前视神经增粗,另1例肿瘤位于视神经管内呈结节状;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对比剂肿瘤可强化,1例肿瘤内伴有囊性变。结论 CT与MRI均能显示眶内段视神经胶质瘤,但MRI较CT能够获得更多的肿瘤内部信息,为管内及颅内视神经胶质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脏和心包的转移性肿瘤远较原发性肿瘤多见,大量尸检结果显示,10%~12%恶性肿瘤可发生心脏和心包转移。 临床表现:心脏和心包转移可无症状,仅在尸检中发现。心功能不全占30%,主要是心包积液所致。临床表现包括气短、咳嗽、胸前区痛、胸膜炎性胸痛及周围性水肿。有恶性肿瘤史的病人突发心律失常提示心肌转移。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2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多发者 4例 ,共有病变 10个 ,1例呈弥漫浸润型。分布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有 15个 ,占 5 6% ,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的有 8个 ,位于胼胝体的有 4个。肿瘤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 ,瘤周水肿多为轻至中度水肿。 16例 2 0个病变CT平扫呈等或高密度影 ,无出血或钙化 ,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 ;2个病变中心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MR平扫 11例T1WI均呈等或较低信号 (与灰质信号相比 ) ;T2 WI10例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 ,1例中心囊变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质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 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强化均不明显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染色质颗粒粗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 ,亦未见钙化。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2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斜坡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斜坡脊索瘤16例,7例作CT检查,11例作MRI捡查。结果:CT扫描7例均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和钙化,MRI图像上11例显示骨质破坏,10例显示软组织肿块。结论:CT和MRI是诊断斜坡脊索瘤有效的检查方法,斜坡脊索瘤必须与颅底骨软骨肉瘤、斜坡脑膜癌和鼻咽部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评估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分3型:(1)脾脏均匀增大型;(2)单个或多个结节型;(3)弥漫浸润型。  相似文献   

6.
7.
王晓琪  陶冉  张彦旭  马莉   《放射学实践》2010,25(2):231-232
扁桃体淋巴瘤是扁桃体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因肿瘤位置表浅,易检查、发现,患者很少需做CT检查,故扁桃体淋巴瘤较少有影像学资料报道。我们搜集了16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桃体淋巴瘤,分析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影像学的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21例肺淋巴瘤均经肺或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常规及薄层CT扫描法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作对照检查。结果;肺淋巴瘤的影像异常可以分为;肿块有结节型,实变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血行播散型,心包及胸膜病变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13例咽淋巴环外头颈结外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单纯结外性4例,结外合并结性3例,单纯结外混合型2例,结外混合型合并结性4例。文内讨论了头颈淋巴瘤分类,咽淋巴环外结外淋巴瘤病变CT和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袁明智  黄永  任瑞美   《放射学实践》2012,27(8):893-897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瘤的CT、MRI及PET/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7例患者行CT检查,1例仅行平扫,其余16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表现为多发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型3例,邻近腹膜后侵犯型5例,肾周型3例,弥漫浸润型1例。结论 CT、MRI及PET/CT均能显示肾脏淋巴瘤病变。肾脏内多发、单发肿块或腹膜后肿块直接侵犯,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或稍低密度,MRI呈等T1、等T2信号,轻度强化是肾脏淋巴瘤的普遍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PET能更敏感地发现其他器官的隐匿性病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9例,共有39个病灶,幕上35个病灶,幕下4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位于脑实质中线部位及大脑凸面。肿瘤在CT表现呈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斑片状强化;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部强化均匀者2个,稍不均匀者4个,不均匀者2个.4个肿瘤伴同侧肾脏和血管的累及,其中3个肿瘤最大径10 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0例ISFT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为脑膜瘤,5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所有病变均起源于颅内硬脑膜,8例肿瘤边缘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4例CT检查均呈稍高密度,1例压迫颅底骨质致骨质吸收.仅1例可见包膜点样钙化,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4例病灶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T2WI 2例病灶呈均匀等信号及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稍高或低信号相间,2例合并囊变,2例可见稍高T2信号及低T2信号两部分,呈所谓“阴阳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8例强化不均匀,低T2信号区域可见明显强化,4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I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明显分叶,T2WI信号不均,存在低T2信号区域并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较少或轻,无颅骨增厚等征象时有助诊断,典型“阴阳征”提示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王康  王之  彭屹峰  周翔 《放射学实践》2016,(12):1201-1204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B)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HLB患者的影像表现.6例中,4例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2例平扫十增强,2例平扫),5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均为单侧发病,1例同侧有2个病灶,中位瘤径5.8 cm.乳腺X线摄片表现为分叶状肿块1例,不规则肿块1例,大片密度增高影2例.4例CT平扫示病灶均呈软组织密度,1例巨大肿块的表面皮肤增厚,1例乳腺弥漫增大密度增高,2例肿瘤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5例MRI平扫示病灶信号均匀,压脂T2 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3例呈均匀团块状强化、1例呈外周结节样强化、1例呈不均匀环形强化,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速升缓降型3例,平台型2例.结论:PNHLB的影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钼靶X线片和CT对本病有一定诊断价值,MRI结合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能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范围,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MRI、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PLB患者的MRI、CT表现资料。结果MR检查病灶信号强度在T1WI上与肌肉类似;2例行T2WI,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在脂肪抑制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信号较均匀4例;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MRI上4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未见骨皮质破坏,CT检查1例,未见骨质破坏;另2例骨皮质明显破坏,均行CT检查,1例骨皮质部分性中断,1例骨皮质明显破坏。骨皮质内条状高信号1例。结论PLB信号较均匀,软组织肿块明显而骨皮质破坏较轻,较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影像进行分析。方法:对10例免疫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以单发为主,大多发生在幕上,CT扫描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MR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少见,影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10例为B细胞源性,2例为T细胞源性。侵犯骨盆3例,椎体3例,肋骨2例,胸骨2例,颅骨2例。CT及MRI扫描中,9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单发。3例原发性骨淋巴瘤多骨发生。其中溶骨型7例,浸润型3例,混合型2例,均合并有病理性骨折。颅骨2例均部分形成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