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从脾论治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脾胃论治者。本文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痰湿困脾、脾胃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个方面对淋证从脾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
淋证从肺论治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淋证,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大法,医家见仁见智多有发挥,临床几成定论.笔者通过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复习与思考,认为从肺论治淋证有其新意.  相似文献   

3.
王琴  陈国光 《世界中医药》2013,8(11):1292-1294
前人有“淋属肝胆”之说,本文根据肝脏之生理病理特点及经络走行与淋证之关系提出“淋证从肝论治”,从“疏肝解郁、清利肝胆湿热、疏肝健脾、滋补肝肾”四个方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从而提示我们:临证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重视病因分析,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对于女性患者临证时药注意询问经带胎产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施以相关方药必要时加以心理疏导将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淋证之因症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之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病。今就淋证病因、临床症状、证型治疗浅识之。1 明病因《内经》有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别浊...  相似文献   

5.
从脏腑整体观谈淋证的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证是临床常见的症证 ,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目前临床对淋证的治疗多从肾与膀胱立论施治 ,认为其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 ,导致气化不利所致。临床宗此观点施治 ,虽疗效尚可 ,但乏效者亦不少。笔者从临床实践观察分析 ,本病若能从脏腑整体观辨证施治则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中脏经》认为“五脏不通 ,六腑不和 ,三焦痞涩 ,营卫耗矢 ,皆可致淋。”认为淋证为一种全身性疾患。这一论述是最早从整体观念出发来认识淋证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脏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某某 ,男 ,2 0岁 ,学生。 1999年 7月 14日就诊。患者尿急、尿痛、尿色发黄、小腹胀满刺痛半年 ,素有腰痛 ,痛引腰骶 ,情志抑郁 ,饮食不佳 ,口粘稍苦 ,言语低怯 ,舌质暗红 ,舌苔白厚 ,脉濡。综合脉症分析 ,认为属湿热淋 ,投清热利湿、疏肝祛瘀之品 ,药后小便之黄更胜从前。细问其母 ,其母详告 :患者上高二期间 ,曾频繁遗精半年之久 ,精神萎靡不振 ,腰痛不可忍。余细辨其症 ,审因论治 ,投补脾益肾 ,佐以祛瘀利湿之剂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味。黄芪 30 g 力参10 g 白术 苍术各 10 g 当归 10 g 陈皮 10 g 升麻 10 g 柴胡 12 …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临床中常从水血相关病理论治淋证,疗效满意。兹援引验案数则,以供同道参考。血淋张××,女,42岁,1987年4月13日诊。小便热涩刺痛一天。小便频数,一日间达二十余次,尿色深黄,时夹紫色血块。伴右侧腰脊酸楚,有时少腹作胀。查尿常规:蛋白少许,上皮细胞少量,白细胞+,红细胞2~4。苔腻质红,脉濡数。证属湿热下注膀胱,遏伤胞络,  相似文献   

8.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 ,古今分类亦不一致。据阮诗玮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 ,进行对淋证尝试性辨证论治探析 ,并总结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淋证分类即辨证论治法。淋证的病因病机病性复杂。如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年老体弱 ,郁怒伤肝 ,久病生瘀。病机有湿热、脾虚或肾虚 ,气虚或血虚 ,气滞膀胱或瘀热互结。于是导致同一气、血、膏石、热淋均有虚实之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此分变不一。如果能在临床上把握病机 ,进行分类则简明扼要。如辨湿热来源、辨虚的病位、辨气血的虚滞、辨体质的差异则可总领气、血病、石、热、瘀淋的辨治 ,做到有条不紊地指导上方用药  相似文献   

9.
仲昱 《江苏中医药》2012,44(10):63-65
邹燕勤教授辨治淋证从虚实、脏腑入手。标实证辨明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或湿热并重;本虚辨清气虚,阴虚或阳虚之候;病位分清在肺、在脾、在肾之不同,或兼夹并存。治疗上采用苦寒直折、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淋、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源洁流、健运中焦及补益肾元之淋证八法,临床配伍应用,并将清热利湿解毒法贯穿治疗始终。祛除湿热重视选择甘寒淡渗之品,补益脾肾选择以甘补为主,药性平和为上,用药上处处顾护脾肾,以防伤脾败胃,戕伐肾气。邹师遣方用药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充分体现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张明 《中医药信息》2000,17(4):10-10
《中脏经》认为“五脏不通 ,六腑不和 ,……皆可致淋。”各脏腑的关系是既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的 ;每一脏腑的病理变化 ,都往往与其他脏腑相关。从此说明淋证的病位虽然局限于肾与膀胱 ,但病起之根本却不只限于肾与膀胱 ,亦可由于其他脏腑病理变化影响肾和膀胱而致发本病。1 治淋从心论  《内经》中言淋之因唯湿与热两端 ,又如《景岳全书·淋浊》篇说 :“淋之初病 ,则无不由乎热剧 ,无容辨矣。”可见“热”为淋证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诸热者皆应于心 ,又小肠为火腑 ,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具有分清泌浊之功 ,其清者水也 ,泌于膀胱。下移…  相似文献   

11.
阮诗玮教授对淋证辨证论治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琦 《中医药学刊》2002,20(4):464-465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古今分类亦不一致。据阮诗玮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对淋证尝试性辨证论治探析,并总结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淋证分类即辨证论治法。淋证的病因病机病性复杂。如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年老体弱,郁怒伤肝,久病生瘀。病机有湿热、脾虚或肾虚,气虚或血虚,气滞膀胱或瘀热互结。于是导致同一气、血、膏石、热淋均有虚实之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比分变不一。如果能在临床上把握病机,进行分类则简明扼要。如辨湿热来源、辨虚的病位、辨气血的虚滞、辨体质匠差异则可总领气、血病、石、热、瘀淋的辨治,做到有条不紊地指导上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正淋证是指临床表现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隐痛为主的一类病证,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排石通淋、理气疏导、分清泄浊、补脾益肾。我们发现,临床中从肾、膀胱着手治疗淋证往往不能获效,或暂时获效后易复发。故而思考其病源并非在肾、膀胱,而是责之于心。心居膈上,肾居膈下,两者交通,心火下温肾阳,肾水上滋心阴,机体方能维持正常运行。当心火过旺,下劫肾阴,肾水耗竭  相似文献   

13.
14.
淋证的论治历代多注重湿热蕴结下焦,病位限于肾与膀胱。而清代医家唐宗海论治淋证放眼于上中下三焦,区分各个脏腑以施治。本文通过梳理《血证论》及历代医家论述淋证的相关条文,对淋证的源流及辨治角度进行探究,总结唐宗海治疗淋证的特色。《血证论》首次提出从脏腑辨治淋证的理论,先从肺、心与小肠、脾、肝、肾与膀胱定淋证病位,再以“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为基础辨其病性,具体从津枯肺燥、心经火旺、脾土不化、肝经湿热、肾不化气论治,根据不同脏腑分别予以滋补肺阴、清心利水、健脾利湿、泻肝经湿热、平衡肾之阴阳。这种先定病位后分病性的方法对淋证的辨治更为精细,而且脏腑辨治与辨淋证病性(包括热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等)的辨治方法互为补充,使淋证的治疗更为系统和完善,也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王维英治疗老年女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淋证经验。方法:将跟师侍诊所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强调从肝论治老年女性之淋证,以达标本兼顾之功,常获良效。认为老年女性之淋证为本虚标实之证,且临证多以标实为主。湿热下注,热循肝经为其标,肝脾肾三脏之虚为其本。故治肝为兼顾标实、本虚之枢纽。  相似文献   

16.
一、肾虚是发病的基础肾属下焦,与膀胱相表里,主水液,司开合。淋证就病邪而论,乃湿热毒邪为患。若肾气充实,膀胱气化宣行,水道通畅,溲便正常,纵有湿热毒邪,也不足为患;若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加之感受风寒、劳倦过度、居处冷湿、渡水劳损、情志不遂、过服寒凉药等诱因,  相似文献   

17.
系统回顾了历代医家对淋证学术思想特点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在唐以前对淋证的病因病机与分类已有较为完整的认识。由宋元至明清,一方面突出了热邪、热毒、湿热在致病的重要作用,充实了淋证的病因病机理论;另一方面,在治疗上确立了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而对淋证形成了从病因到证治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肺论治胃脘痛耿玉森,朱西园(张家口煤机厂医院075025)胃脘痛,以胃脘部经常性或突发性的疼痛为主,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其发病多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及感受外邪,从而导致肝、脾、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血脉瘀阻,不通则痛。前人对肺与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澜  徐爱民  张洪 《陕西中医》2011,32(5):581-582
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生理病理诊治论述颇详,大多从肝脾肾论治。然带下病还可从肺论治。本文从肺的生理病理与带下的联系,论证了从调肺治疗带下病,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证候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乃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病理变化在肠 ,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临床多责之脾胃 ,以通下论治 ,但疗效却差强人意 ,尤其是刺激性泻剂、润滑剂的长期使用 ,可加重大肠功能紊乱 ,造成便秘的恶性循环。陈士铎《石室密录》云 :“大便秘结者 ,人以为大肠燥甚 ,谁知是肺气燥乎 ?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而肾经之水 ,仅足以自顾 ,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 ?”充分阐明肺燥不行清肃之令可致便秘的理论。叶天士亦云 :“昔丹溪大、小便闭于下 ,每每升提肺窍。”又开拓了便秘从肺治的大法。肺与大肠在生理结构上有表里络属的关系 ,功能上肺主宣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