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眼压和视力。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明显的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中25例(92.59%)眼压控制,2例(7.41%)眼压偏高,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术后眼压正常;18例(66.6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3。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2.
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Intraolular Lens 简称IOL)植入术指白内障手术采用小于7mm的小切口,并植入IOL术。现将该类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10年我院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12月在我院"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治疗的8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全部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好于0.05,脱盲率达100%;0.05~0.3者5例,≥0.3者76例,脱残率达93.8%;术中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重度水肿、角膜后弹力层剥脱、后囊膜破裂、前房渗出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应用在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中安全、经济、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7月106例(106眼)实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侧切口放灌注,环形撕开后囊,静脉穿刺套管自角膜口伸入后囊下,手动取出硅油,IOL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38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网膜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顺利,其中101例IOL植入于囊袋内,5例植入于睫状沟,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或硅油残留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眼前节稳定,92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改良式前房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且减少了患者手术次数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 (IOL)植入术的疗效。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 对 4 2例 (4 5眼 ) 4~ 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 ,Ⅰ期或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19眼 (4 2 % ) ,视力在 0 1~ 0 3者 15眼 (33% ) ,视力 <0 1者 5眼(11% ) ,欠合作者 6眼 (14 % )。术后前房有纤维素形成者 18眼 (4 0 % ) ,后囊混浊者 16眼 (36 % )。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有效的方法 ,但应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体 ,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眼科显微手术的成熟和广泛开展,已成为白内障复明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科在1992年10月至1997年11月期间,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共收治各类外伤性白内障33例(33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评价超声乳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患者共计120例(140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68眼)和实验组(60例,72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囊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显著的提升,其中实验组上升更加明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对比发现手术后眼压明显下降,尤其是实验组由(34.07±3.97)mmHg下降至(14.12±1.34)mmHg,手术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角膜水肿,前房角积血,房前渗出等情况。其中实验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率为15.00%。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实验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8.33%。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两组联合手术对于患者来说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从视力提升、眼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等方面考虑,实验组即采用超声乳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相对较优于对照组即囊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囊外摘除结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均显著,尤其是前者。  相似文献   

8.
王乐洪 《智慧健康》2023,(8):132-135+140
目的 分析与讨论无缝线中切口囊外摘除术(SLIM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IOL)治疗白内障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文章现针对本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借助随机抽样法分参照组、研究组各45例,分别提供白内障常规大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IOL和SLIMCE联合IOL植入术,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患者术中操作安全性及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切口愈合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以研究组优于参照组;同时总有效率占95.56%,相比较参照组82.22%,高出13.34%,具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术中保持前房稳定,晶体核容易娩出,术后角膜水肿、前房水反应、晶状体前渗出、切口愈合、眼内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参照组明显较低,术后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以研究组更高,和参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SLIMCE联合IOL植入术操作简单,更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视力,同时较常规大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广泛用于基层医院中。  相似文献   

9.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对396例白内障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及拦截劈核,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是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最有效方法,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已由单纯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屈光手术,且眼内屈光手术作为角膜屈光手术的补充,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使术眼具有最好的视功能成为-个关注热点.IOL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更多的优点及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IOL的设计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儿童白内障摘除植入软性和硬性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白内障抽吸、后囊膜环型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分别联合Acrysof折叠式IOL植入(25眼)、肝素表面处理硬性IOL(27眼),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及后囊膜混浊、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结果儿童白内障抽吸、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植入软性晶体组和硬性晶体组术后脱盲率、后发障发生率、晶体移位及瞳孔夹持等并发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小切口、双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植入Acrysof或扩大切口植入肝素表面处理硬性晶体,均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儿童白内障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部分病人可并发后发障而影响视力,近年来,笔者探讨在此手术中把晶体前囊撕毕,注吸干净晶体皮质,在行后囊撕开,成功后,再植入人工晶体,笔者试做30例病人,30只眼,视力均在5.1以上,遂治半年,均未发生后发障.  相似文献   

13.
林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56-6357,636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某院收治的被确诊为硬核白内障患者56例,其中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本38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18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d、3周、3个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且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水肿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确切,容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35例(548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效果.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0.3者489眼占8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3者509眼占92.8%.结论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视力恢复快、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被广大基层白内障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特别是农村地区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出现散光轴位偏差的各种原因,评价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AcrySofToricIOL植入白内障患者26例(30眼),记录术前预定标记轴位,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IOL的散光轴位,分析IOL的旋转度及引起术后散光偏差的各种原因,评价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没有因视觉质量问题再次手术调整IOL的轴位.与术前设计的IOL轴位比较,术后1周、3个月、6个月IOL的旋转度分别为(3.53±3.01)°、(3.66±2.81)°、(3.65±2.74)°.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术后IOL散光轴位与术前设计的对照,术后IOL散光轴位偏差5~10°6眼(20%),<5°24眼(80%).结论 AcrySofToricIOL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只要术者充分认识术后轴位出现偏差的各种原因,仔细操作,能有效地让AcrySofToricIOL植入术后散光轴位与术前设计保持基本一致,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采用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眼压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矫正情况与对照组相当,秩和检验显示,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3,P=0.702)。观察组出现眼压增高、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和悬韧带离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差异(P0.05),而术后对比眼压明显有升高的趋势,与术前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24 h,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48 h两组患者均与术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散光情况的对比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制怍工艺的发展及手术技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推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特别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已认为是一种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并符合眼的生理功能的手术。我们自1989年开展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感觉到在开展此项手术时,术前、术中、术后的瞳孔管理非常重要,特别是术中、术后的瞳孔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河北省怀来地区白内障患者的特点,分析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近5年在河北省怀来县医院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资料,观察其术后视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年共行白内障手术788例(1046眼),术后矫正视力≥0.8者为743眼(71.03%),0.3~0.7者为240眼(22.94%),<0.3者为63眼(6.02%)。影响视力的主要眼病依次为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虹膜炎等。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眼底病是影响视力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9.
黄雷龙 《中国校医》2021,35(1):18-19,2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92只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l58例(165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分析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发生的有关情况。结果:发生后囊破裂18眼(10.90%),合并玻璃体脱出l5眼(9.09%)。后囊破裂与娩核;眼(27.78%),与抽吸皮质有关10眼55.56%)、与人工晶体植入有关3眼(16.66%)。结论:防止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并提高后囊破裂的处理能力对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