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钙化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内镜下特点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CF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7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260例患者病理结果及其中4例CFT的临床资料(包括消化内镜、超声内镜、ESD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4例CFT患者中,平均年龄(48.75±9.14)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4例CFT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小0.6~2.5 cm。超声内镜特点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灶。4例患者均行ESD治疗,病灶均完整切除,病理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中夹杂少量纤维母细胞及散在的砂砾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纤维母细胞Vimenti阳性。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胃CFT以单发表现,中老年常见,内镜下ESD治疗胃CFT安全、有效,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左胸膜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6岁。干咳伴活动后气促半年,无胸痛,咯血等。检检:体温36.8℃,血压105/70mmHg(1mmHg=0.133kPa)脉博74次/min,呼吸18次/ min;口唇无紫绀;左上肺触诊语颤消失,叩诊呈实音,听疹闻及呼吸音明显减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及腹部体检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略  相似文献   

3.
正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SFTP)是一种临床比较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为交界性,主要来源于胸膜间皮细胞下的间质细胞,恶性约占10%-15%,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容易误诊~([1-3])。所以,早期发现及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呼吸内科经病理确诊的1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1例胃窦囊性病变,症状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内镜和超声内镜提示胃窦处有一囊实性肿块。CT和超声内镜显示胃壁受累的局限性囊性肿块,无淋巴结肿大。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彻底切除该肿块,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窦处囊性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胃窦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经超声内镜明确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并愿意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实施ESD治疗.[结果]本组患者ESD治疗均为一次性完成,未出现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经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胃窦孤立性黏膜隆起病变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诊断困难,一经发现多为进展期。本文报道了1例胃肠镜体检发现的回肠息肉样隆起病例,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7.
淋巴管囊肿又称为囊性淋巴管瘤、水囊瘤,是一种由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其病因尚有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淋巴管囊肿系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原始淋巴囊不能向中央静脉引流,未能与正常引流通道建立联系而隔离的淋巴管或者淋巴囊异常增生扩大所致。病变可发生于颈部、腋下、纵隔、膈下、腹膜后和肠系膜等,胃淋巴管囊肿少...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si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梭形细胞瘤,是一类很少发生转移的成纤维细胞间叶组织肿瘤,包括血管外皮细胞瘤[1-2].虽然常认为SFT是胸腔内肿瘤,实际上50%-70%的病例起源于胸腔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微创技术,对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效果可与外科手术相当,并能维持消化道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消化道早癌患者选择接受ESD治疗.尽管有众多患者从ESD治疗中获益,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术后病理诊断未达到治愈性...  相似文献   

10.
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形成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国内鲜见报道,主要位于胃、肝内胆管和小肠。本文报道1例病例,病变位于胃壁,术前超声内镜显示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内部回声局部呈中高回声,可见囊腔样无回声区,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为异位胰腺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胃型)。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泛指一类来自黏膜层以下(非黏膜组织)的消化道病变。随着内镜检查的开展和内镜超声的广泛应用,SM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通常认为起源于1~3层的病变可行内镜下治疗,超源于第  相似文献   

12.
胃重复畸形亦称重复胃、双胃或胃重复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多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西安市儿童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位于胃底部的胃重复畸形患儿,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术后4个月胃镜复查显示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异位脾种植是指由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可发生于盆腔、胸腔和腹腔等部位。本文介绍1例胃镜下发现胃底肿物8个月余,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诊断为胃底异位脾脏患者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异位脾脏指在外伤性脾破裂或脾切除术后而发生的后天性自体移植现象,并及易误诊为间质瘤或平滑肌瘤体等黏膜下肿瘤。本例患者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6年,胃底异位脾脏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45岁,1个月前因黑便2次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胃窦平滑肌瘤(疑似)",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口服治疗.此次复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良好,胃窦后壁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晰(图1);超声内镜示:胃窦部见3.8 cm×3.1 cm大小的类圆形中等偏高回声团块,向腔内突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图2),提示胃间质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1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是治疗胃汤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我院收治1例胃体腺瘤患者采用HERA Knife(由日本四日市医院小林提供并指导)行胃体黏膜下层剥离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的微创手术,目前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作为治疗胃部非浸润性肿瘤和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ESD具有侵袭性小、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黏膜病变、病理诊断准确、术后复发率低及康复快等优势和特点,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ESD围术期是指从确定ESD手术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恢复至医源性溃疡愈合的全过程。该指南对胃ESD围术期,包括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胃ESD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标本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期望该指南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医生提供切实的帮助,促使中国未来胃ESD的围术期管理更加规范和专业,期待随着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黏膜切除及黏膜剥离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成为一种切除消化道癌前病变与早癌的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随着癌前病变与早癌检出率的升高,用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的附件与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