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好防复”三个方面。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在守护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借鉴“治未病”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三级防护体系,并以成都医学院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未病”体现了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特点和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湖北省中医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医院之一。目前,该院为了构建具有湖北地区特点和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正在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不可避免的一大趋势,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人口占比已>18%。由于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转变等问题,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社会化养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是在养老和医疗资源融合后,引入中医“治未病”理念,做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改变了养老机构只提供生活护理,一般医养结合机构只能在疾病发作时给予治疗的传统模式。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上医治未病”等指导思想与健康养老思想融合,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为中医医院融入养老体系,开展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重要的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慢病防治管理受到世界卫生工作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其现代医学的慢病管理有趋于一致之处,在慢病防治管理体系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从而实现“治未病”思想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方法 应用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自我防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医药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一种具有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思想,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随着当今新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治未病思想开始被更多学者重视和发掘。近年来,治未病思想更是逐渐应用到妇科疾病的防治当中,本文从中医调体及中医传统疗法两大方面对治未病思想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47-1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医养生,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过程中,常常出现个体依从性差或自我保健习惯难以维持的现状。研究一种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方案设计并通过系统实现,探索其在中医健康教育与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促进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不同阶段下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自我效能的评估,把中医治未病干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治未病”健康意识启蒙阶段、健康意识培养阶段、健康习惯育成阶段及健康习惯维持阶段,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治未病”干预目标及干预手段方案。同时发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系统”,实现干预方案的自动推理及干预过程的跟踪管理。在实际应用探索中,初步证明了该系统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中的有效性。基于跨理论模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干预方案设计及其系统实现,为中医“未病先防”养生指导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对推动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和思维理念颇为吻合,极易结合。我院于2005年创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服务中突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不仅群众满意,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笔者从实践中看到了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深感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阐述"治未病"的含义和"治未病"思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提出摸清基线资料,建立预警机制以"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实施早期干预机制以"既病防变";持续随访,发展长效机制以"瘥后防复"。并进一步分析了"治未病"思想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树立"治未病"观念,指导心理工作;提高个人素养,灵活运用"治未病"思想;扩展"治未病"思想,正人先正己。"治未病"思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病防危”,把糖尿病及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方法研究近十年文献,总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及危害,阐明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的作用。结果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和降低患病率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医防控的优势病种,预防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一致。建立健全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对于完善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及临床实践看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它贯串于《伤寒杂病论》全书。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 ,证实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是对《内经》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并认为历代医家的评注和大量医疗实践充实了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结合新近研究成果 ,阐释了“肝病传脾 ,当先实脾”及“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等治未病思想的科学内涵。事实证明 ,一千多年前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至今仍有极高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未病的涵义,既包括平人,也包括亚健康者,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不论是中医的“治未病”理论,还是现代的“亚健康”的干预理念,既是积极主动的预防医学观,也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这些思想对于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3个意义方面,分别论述了其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表明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肝病的预防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记者从福州举行的“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获悉,到2010年,我国将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三大主要任务是:构建服务提供体系、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立服务支持体系等。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与西医的“健康体检”有着许多默契之处,他们均蕴含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对于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对于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了出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于老年病的防治,有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对本人临证影响深远的是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病防变、已变救急防危等四个主要方面,而注重培扶正气以防病祛邪是各个环节中治未病的根本。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中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临证辨证论治老年疾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试图阐述“治未病”思想在老年病防治和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推进。但在推行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教育比较薄弱,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理念、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的影响。杭州和睦医院自2010年以来,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中医“治未病”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传统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原则,同时阐述现代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健康教育对促进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