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 cm处见一包块样隆起,表面光滑,活检钳探查滑动感不明显(图1).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来源于固有肌层,呈均匀低回声,病变最大切面2.0 cm×2.5 cm(图2).拟行保留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内镜先端安装透明帽,内镜用二氧化碳(CO2)泵持续泵入CO2气体,首先于包块上段食管注射0.2%美蓝使局部黏膜隆起,三角刀沿食管纵轴线性切开表面黏膜长约2.5 cm(图3),沿切口进入黏膜下进行包块分离,分离过程中可见包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纵行平滑肌(图4),完整切除包块后可见浆膜层(图5),采用Olympus HX-610-090型钛夹夹闭食管黏膜切口(图6),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病变残留.  相似文献   

2.
例1男,62岁,因乙状结肠癌术后2年行结肠镜检查,进镜过程发现肠腔弯曲多,肠袢固定,进镜阻力较大,当进镜至85cm时病人诉剧烈腹痛而停止进镜。退镜至20cm见乙状结肠吻合口愈合良好,至15cm处见黄色脂肪垂,病人诉腹胀,即行X线透视证实肠穿孔而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距肛门10~18cm直肠乙状结肠前壁纵行裂口。例2女,59岁,因不明原因腹水行电子肠镜检查。既往曾行胆囊切除和胃大部分切除两次手术。当进镜至23cm时感进镜阻力增大,乙状结肠低位结圈,经反复技术操作送达盲肠。退镜观察见全大肠粘膜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胃镜及透明帽取食管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2岁,因误服未除去外包装铝塑片的胶囊嵌顿于食管2d,前来就诊。术中见异物嵌入距门齿18cm处,呈近似正方形,宽度大于2cm,四角锐利,上缘嵌入食管黏膜里,嵌顿处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可见少量渗血(图1)。尝试鳄嘴钳取出未果,后改用双胃镜及透明帽取异物。胃镜经充分润滑,先插入前端带透明帽的胃镜,到达异物上缘,并应用异物钳夹住异物,再缓慢插入第2条胃镜。2条胃镜同时并列退出,异物被顺利取出,再次进镜观察食管嵌顿处仍有少量出血,遂行镜下止血。术后抗炎治疗,2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技术切除对于2cm以上结直肠粗蒂息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均先用钛夹钳夹根部后再用电刀切除原钛夹钳夹处远端。结果在所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中均能安全切除,恢复良好,术后5d内痊愈出院,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镜下消化内镜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治过程中出现急性消化道穿孔的原因、诊断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8例结肠镜检查致消化道穿孔病例资料。结果结肠镜并发结肠穿孔8例,诊断性肠穿孔4例,其中1例为无痛肠镜检查后穿孔,治疗性穿孔4例。当前,并发结肠穿孔主要为治疗性肠穿孔,穿孔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区。结论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的比例并不高,治疗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有无基础的肠道疾病,肠穿孔并发感染或有肠道基础疾病时,行手术治疗(开腹或腹腔镜);穿孔较小或患者一般状况好时可行内镜下治疗(金属夹)及保守治疗(禁食水加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3岁,因暗红色血便两个月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插镜约16cm至直、乙状结肠交界处见一肠粘膜呈半环状不规则隆起,约占肠周径2/3,质脆,表面糜烂。继续进镜至降结肠近脾曲处见一息肉样肿物,头部呈分叶状,约1.0cm×1.0cm大小。再进镜在横结肠中段发现一肿物突向肠腔,约0.8cm×0.8cm×0.5cm大小,表面糜烂。病损三处均取活检,病理报告均为腺癌。 例2 男,60岁。因慢性腹泻5年伴间断性血便1个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进镜约8cm直肠处见一菜花样隆起突向肠腔,约1.0cm×0.8cm×0.6cm大小,表面糜烂,质脆,碰之易出血。继续进镜40cm至乙状结肠处发现一肿物向肠腔突出,约0.8cm×0.5cm×0.5cm大小,表面欠光滑,无糜烂。两处病灶均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  相似文献   

7.
背景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对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不良事件的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关于钛夹预防作用的有效性尚未达成共识.目的评价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不良事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关于结直肠息肉术中是否使用钛夹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7项RCT纳入标准,共计3777例患者, 1880例患者术中使用钛夹预防性夹闭创面(钛夹组), 1897例患者术中不使用钛夹夹闭创面(非钛夹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5%vs 4.48%, P=0.01, 95%CI:0.40-0.80);而钛夹组较非钛夹组的术后穿孔率无明显差异(0.66%vs 1.04%, P=0.42, 95%CI:0.21-1.92).亚组分析显示,钛夹对预防结直肠息肉术后出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小≥20 mm的息肉上,对20 mm息肉的预防效果不佳(RR=1.18, 95%CI:0.62-2.23, P=0.62; RR=0.47, 95%CI:0.29-0.77, P=0.003);钛夹对近端结肠息肉与远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预防迟发性出血作用无明显差异(RR=0.57, 95%CI:0.18-1.80, P=0.34; RR=0.78, 95%CI:0.06-10.33, P=0.85).结论钛夹可预防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且主要体现在≥20 mm的病变中,此外钛夹对术后穿孔的预防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因便血5 d入院。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色泽鲜红,约20 ml。平时大便成形,无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1年前有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病史。结肠镜检查(图1):距肛门30 cm降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下隆起性病变,黏膜表面光滑,凹陷处有新鲜血液渗出,未做活检。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时发生肠穿孔的原因及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宁夏人民医院总院和分院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25 4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生肠穿孔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穿孔部位、穿孔原因及穿孔后的治疗方法。 结果共有6例发生肠穿孔,其中,5例为即刻穿孔、1例为迟发性穿孔。6例患者中,3例为结肠息肉钳除术患者,内镜下用钛夹封闭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出院;另外2例结肠肿瘤溃疡、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结肠穿孔是结肠镜诊疗时并不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时动作轻柔,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创面金属钛夹夹闭方式对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金属钛夹直立位夹闭组(n=106)和平行位横断夹闭组(n=97)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所选择的对象息肉直径≤1.2 cm,创面直径≤0.7 cm,每个创面使用1枚金属钛夹,同一病例夹闭方式一致。比较2种方式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结果:直立位夹闭创面135个,有1个(0.7%)息肉切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在术后5 d。平行位横断夹闭创面121个,有7个(5.8%)息肉切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在术后3~5 d。直立位夹闭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平行位横断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2组出血者急诊内镜检查均见原切除处夹子脱落,溃疡形成,有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征象。夹子未脱落处无溃疡及出血表现。结论:EMR治疗结直肠较小息肉创面金属钛夹夹闭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直立位夹闭较平行位横断夹闭明显降低,值得推荐。金属钛夹夹闭方式对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发生夹子过早脱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1个月于2010年3月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诊断为食管间叶源性肿瘤(图1).10 d后超声内镜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一隆起性病变,表面有深溃疡,食管隆起呈中等偏高回声,回声不均匀,累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分界不清楚,超声内镜诊断食管中段溃疡增生性病变性质待定,早期食管癌可能,炎性肉芽肿不排除(图2).病理组织学诊断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轻度增生.20 d后第3次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 cm处食管后壁一直径约1.0 cm大小不规则隆起,中央结节样改变(图3),病变形态与前2次胃镜检查报告所描述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改良式透明帽在内镜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选择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适应症的18例应用改良透明帽,切除了27处病变。对手术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 18例患者中共切除病变27处,完全切除率100%。术后病理诊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2处,食管乳头状瘤3处,黏膜慢性炎2处。胃:增生性息肉12处,炎性息肉7处,重度不典型增生1处。并发症主要是岀血,术中创面渗血2处,均行高频电凝止血。1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应用钛夹止血成功。无便血及穿孔发生。结论改良式透明帽在EMR术中可以安全应用,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0岁,因便暗红色血3个月入我院就诊.体检: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肛门指检:肛管及直肠下端未触及肿块,指诊染血(暗红色).便潜血试验(++++).电子放大染色肠镜检查:距肛门14.0 cm处见黏膜隆起,大小约3.0 cm×2.0 cm×1.5 cm,表面凹凸不平,糜烂溃疡形成;电子染色放大观察腺管开口表面无结构,符合日本学者工藤进英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型[1]的VN型,判断为进展期癌.活检结果:腺癌.继续进镜至升结肠.见一扁平隆起,大小约0.5 cm×0.3 cm×0.2 cm,中间凹陷,糜烂;放大染色观察腺管开口为Vi型.经充吸气变形呈抬举征阳性,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再次行剥离创面及残端染色,腺管开口为Ⅱ型.切除病变组织行全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示腺瘤癌变(黏膜内癌).择期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术中未见癌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黏液腺癌.患者于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复查电子放大染色肠镜,检查结果示距肛门10 cm处见吻合口,吻合口光滑.术后随访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无贫血,无血便.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8岁。因便血15d入院。患者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中带血丝,渐加重,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于2005年7月14日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斑片状发红,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图1、2),进镜40cm达降结肠,进镜阻力大,未见新生物。患者诉疼痛难忍,放弃进镜检查。诊断:放射性肠炎。患者13个月前因宫颈癌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术后连续行放疗术30余天,放疗期间无消化道不适主诉。家族中无相同疾病史者。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临床上消化道穿孔和瘘的内镜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内镜下夹闭术、支架置入术、内镜下缝合术和组织密封剂封堵等,而内镜下夹闭术主要包括普通的TTSC内镜夹闭合术以及更先进的OTSC吻合夹闭合术。与传统的TTSC内镜夹相比较,OTSC吻合夹的翼展较大,能够咬合更多的组织,夹闭力度也更强,且通过使用配套的双臂钳或内镜锚,能将穿孔或瘘的周边组织全部拉入透明帽内,可以有效闭合直径在30 mm以下的穿孔,甚至能够闭合消化道全层。OTSC吻合夹闭合术作为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在临床治疗消化道缺损方面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透明帽联合注水法在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透明帽联合注水法组(试验组)100例,常规结肠镜检查组(对照组)100例,由同一初级操作者进镜,以10min为限,过时由中、高级操作者替换,比较2组进镜部位、盲肠插管成功率、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进镜部位、盲肠插管成功率、患者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的培训,使用透明帽联合注水法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该技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血便6个月余入院.6个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呈鲜红色,伴大便次数增多,每天4~5次,为稀便.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后,血便缓解.1个月余前,患者再次解血便,我院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距肛门20~50 cm处多发密集圆形和椭圆形隆起,隆起物表面光滑.表面黏膜正常,呈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呈蓝紫色,部分有新鲜出血(图1).  相似文献   

18.
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结肠镜诊治过程中发生肠穿孔的原因.为避免肠道穿孔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到2007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19 814人次,治疗3 226人次发生肠穿孔的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肠穿孑L 8例,男5例,女3例, 年龄48-80岁.诊断性肠镜检查肠穿孔4例,穿孔率O.02%.位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部,是插镜过程中镜身或镜头对肠壁直接作用力过大所致;治疗性肠穿孔4例,穿孔率0.12%.发生于无蒂或亚蒂息肉电凝切除时.6例患者行肠修补术或肠造瘘加修补术,l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在穿孔后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 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的比例并不高,经验不足和操作粗暴是造成肠穿孔的重要原因.对无蒂或亚蒂息肉进行电凝切除时尤其要小心.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生穿孔后及时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腔内夹闭行肠穿孔修补术的安全行和可行性。方法对4头巴马小型猪进行长约2 cm的肠全层穿孔造模。1头未行修补术,作对照;其余3头采用三爪和二爪金属夹各2枚闭合,其中1头在金属夹闭合创I:1后表面注射纤维蛋白胶。4头均在术后第14天处死,行大体标本观察、亚甲蓝渗漏试验、腹腔液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术后2周内观测和记录4头猪的体温、白细胞等一般情况变化,并行分类比较。结果4头猪均成功完成了肠穿孔造模术。3头猪内镜下肠穿孔修补术均获成功,术后2周内体温、血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猪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一般情况更好。解剖后大体标本显示,对照猪肠创口未完全闭合,周围有多处粘连,病理示全层缺损;2头行金属夹闭合术的猪,肠创口完全闭合,病理示基本修复,腹腔内未见明显粘连现象;1头行金属夹联合注射纤维蛋白胶的猪,肠创口周围有多处粘连,病理示不完全修复。结论内镜下对直径2 cm大小的肠穿孔行金属夹闭合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修复创口,但联合使用纤维蛋白胶对闭合创口是否具有优势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9岁,因"胸骨后疼痛4d"于2012年12月29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患者12月24日误食鱼刺,强行吞咽饭团后感胸骨后疼痛明显伴胸闷.4d后由外院转至我院急诊,查胸部CT示:食管中上段条状高密度异物,左侧尖端突破食管壁,紧邻主动脉弓,与主动脉壁分界不清(图1).拟"食管异物"收入消化科.29日凌晨在全麻下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于食管距门齿26 cm处取出长约5 cm的两端尖锐的鱼刺一根(图2),食管见溃疡灶,表面渗血,无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