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巍  李彬 《国际眼科纵览》2005,29(5):320-323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因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我们从自杀基因、抑癌基因、抗血管生成基因这三方面对RB的基因治疗现状、相关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雪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302-230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沉默机制。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研究。本文主要论述RNA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肿瘤基因 治 疗虽然在治疗基因的靶向性、可控性及高效表达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却已显示了其 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上述方面的完善,基因治疗将会作为RB治疗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 用。现就RB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b的恶性程度高,发病早,可侵及单眼和双眼,对视功能的损害极大,甚至威胁生命,自杀基因疗法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中一种具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但其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近年才刚刚起步,本综述从作用机制,旁观效应,设计策略及基础实验的疗效评估等方面介绍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疗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基因诊断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本文将重点对RB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刘苏 《眼视光学杂志》2007,9(6):391-394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内诱导RNA干扰(RNA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表达,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RNA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靶向VEGF基因的siRNA(VEGF-siRNA),转导入RB细胞,在瘤细胞内诱导RNAi,采用RT-PCR、细胞增殖抑制实验、Northern杂交等技术检测siRNA处理前后RB细胞增殖及VEGF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抗VEGF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RT-PCR发现VEGF-siRNA在RB细胞系中,能明显抑制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率为72%;对RB细胞生长抑制率达47%;VEGF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了78%。结论VEGF-siRN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VEGF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免疫学研究已表明Rb瘤细胞上存在肿瘤相关的特异性抗原,Rb的发生可能与免疫遗传有一定关系;Rb患者存在特异性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大多数病人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抗肿瘤免疫被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病因,发病机理及病变转归的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R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抗肿瘤免疫已成为Rb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Rb的肿瘤抗原,免疫遗传学、机体对Rb的免疫应答、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基因突变相关。为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眼球摘除率,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发展。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光化学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晓琴 《眼科研究》2012,30(3):278-282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甚至可危及生命.随着生物学技术的提高,RB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最终目的是用于指导临床预防、检测和治疗.基因治疗RB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为RB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带来了契机,有望成为继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后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就RB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Rb基因突变的检测、RB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短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 shRNA表达质粒p4.1CMV—VEGF shRNA,以脂质体介导其转染两种RB细胞系SO—RB50和HXO—RB44,新霉素筛选结合梯度稀释法获得p4.1CMV—VEGF shRNA阳性RB细胞单克隆,继续培养扩增建立p4.1CMV—VEGF shRNA阳性RB细胞,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B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RB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以与哺乳动物基因组无同源性的shRNA表达质粒p4.1CMV—Neg shRNA作为阴性对照,同时以未做任何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成功构建p4.1CMV—VEGF shRNA并获得其表达阳性的RB细胞克隆。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SO-RB50细胞的VEGF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实验组的5.02倍和6.32倍;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XO—RB44细胞分别为实验组的5.70倍和4.86倍。实验组SO—RB50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为(187.69±83.89)μg/L,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822.98±187.98)μg/L和空白对照组(865.76±170.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HXO—RB44细胞上清中,VEGF蛋白浓度为(162.20±66.33)μg/L,与阴性对照组(764.33±164.79)μg/L和空白对照组(828.22±145.94)μg/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VEGF shRNA表达质粒稳定转染可高效抑制RB细胞中VEGF的表达,靶向VEGF的RNA干扰可作为拮抗VEGF并治疗RB的有效手段。(中华服科杂志,2007,43:493-498)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诊疗手段的问世,使得临床医生对于RB的治疗有了更多选择,也使得我们对于RB患儿选择采用不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策略得以实施。传统的治疗理念在不断发生更新和转变,我们应根据我国RB发病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对RB先进的治疗经验,努力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RB综合治疗新模式,这对提高RB患儿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视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Li B  Sun X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6):481-483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随着新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传统的RB治疗目标和治疗模式已逐步转变为以保留眼球和视功能作为前提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RB的临床治疗新思路和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手段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目前,多数医院仍首选眼球摘除术,同时以外部放射治疗作为补充,其治疗模式相对滞后、局限和单一。因此,国内临床眼科医师应重视结合我国RB的实际发病情况,改变以往的传统治疗理念,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治疗经验,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RB个体化综合治疗新模式。(中华职科杂志,2007,43:481-48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RAd)联合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系Y79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将携带HSVtk的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复制必需基因E1A的CRAd,即Ad-hTERT-E1A-CMV-HSVtk感染Y79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通过测量Y79和hRPE细胞感染病毒后0 h、24 h、48 h和72 h时的病毒滴度,观察CRAd在Y79细胞中的选择性复制情况.CRAd联合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Y79细胞的杀伤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细胞未经GCV和腺病毒处理的阴性对照组,感染野生型腺病毒dl309的阳性对照组,单独应用GCV组,单独应用CRAd组及CRAd联合GCV处理组.以1、10、50和100感染复数(MOI)的CRAd或dl309感染Y79细胞.病毒感染48 h后,培养液换成含10 μg/ml的GCV或不含GCV的新鲜培养液.细胞继续培养3 d后分别以生物发光成像(BLI)和CCK-8方法检测各组Y79细胞的生物发光强度和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细胞的生物发光强度和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Y79细胞感染CRAd后的72 h内,病毒量呈指数级增加,较感染前增加了 100多倍.CRAd在hRPE细胞中无明显复制.BLI和CCK-8检测均发现,在低剂量(MOI≤10)时,CRAd及其联合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Y79细胞无明显的杀伤效应.在高剂量(MOI≥50)时,CRAd对Y79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联合HSVtk/GCV后,杀伤作用更明显.在50和100 MOI时,CRAd可分别导致大约20%和30%的细胞死亡,其联合GCV后,可分别导致50%和80%的细胞死亡.结论 CRAd可在Y79细胞中选择性大量复制,其联合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Y79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Wang XL  Wang F  Wu JH  Yi MY  Xu P  Zhao XF  Xue YH  Hua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900-904
目的探讨电穿孔方法介导编码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和ExTek的真核表达质粒肿瘤内转移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移植瘤生长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sFlk1和ExTek对RB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1)体外实验: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质粒pCIsFlk1转染人胚肾293细胞24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分别按1∶1、2∶1、3∶1的比例与RPMI1640培养基混合,补充胎牛血清至浓度为10%,培养RB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2)体内实验:将1×107个人RB细胞(HXORb44)悬液接种至40只裸鼠右后腿皮下,建立RB移植瘤模型。治疗组将电穿孔技术介导表达质粒pCIsFlk1(15μg)和pCIExTek(15μg)联合导入瘤体后电击,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击。每周1次,连续3次。从第1次治疗开始至第3次治疗后1周,期间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采用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确定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和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sFlk1对体外培养的RB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在体内sFlk1和ExTek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抑制RB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为80.04%。治疗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26.69±2.95)个/200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44.51±6.11)个/200倍视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2组间VEGF染色强度无明显差别,但治疗组Flk1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电穿孔方法介导编码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和ExTek的表达质粒导入RB肿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眼球,甚至生命.RB起源于视网膜胚胎发育阶段,其发生和发展与人类第1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RB1密切相关.RB12个等位基因的失活是RB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RB相关基因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RB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存在RB1基因突变外,还存在许多染色体层面的改变,癌基因MYCN、鼠双微体4(MDM4,又称MDMX)、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IF14)、DEK、E2F3,以及抑癌基因钙粘连素11(CDH11)等也在RB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驱动作用.现就RB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DNA分子水平认识RB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基因治疗RB以及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逐步深入,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的治疗模式已发生改变。目前,RB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就RB的治疗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