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背景研究证实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全身应用可到达视神经及视网膜组织,对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和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具有保护作用,但EGCG对视神经损伤后RGCs上位神经元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外侧膝状体(LGN)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每组12只。用40g微型视神经夹于大鼠右眼球后约2mm处夹持视神经60S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大鼠于造模前2d始每日腹腔内注射EGCG(25mg/kg)共5d,后改为口服(2mg/kg),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于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用Nissl染色法计数外侧膝状体背侧核(dLGN)神经元数目,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L)在LGN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dLGN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视神经钳夹伤后4周,假手术+EGCG组左侧、右侧dLGN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P=0.561);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同侧dLGN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4、P=0.646),对侧dLGN神经元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P=0.015),而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对侧dLGN神经元数量高于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P=0.007);NF-L检测可见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对侧LGN的NF-L表达量高于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P=0.002);dLGN的nNOS阳性细胞计数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钳夹对侧dLGN的nNOS阳性细胞高于视神经钳夹+EGCG组(P=0.000)。结论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LGN的神经元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EGCG抑制了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美满霉素对凋亡诱导因子(AIF)、胶质纤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取成年SD大鼠60只(右眼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右眼20只)。后两组均制备右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伤后1h分别给予45mg/kg美满霉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此后1次/d。于伤后1、3、7、14d取材,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视网膜组织中AIF、GFA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d、3d、7d及14d实验组AI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F1d=17.343、F3d=61.928、B7d=104.586、F14d=25.169,均P〈0.05)。3d、7d实验组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3d=42.678、F7d=147.012,均P〈0.05);14d实验组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14d=11.773,P〈0.05)。结论美满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AIF的表达、GFAP的过度表达,而对损伤视神经起到抗凋亡和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EGCG组(B组)、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C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D组)等4组,每组各18只。B、D组在视神经钳夹或假手术前2 d起给予腹腔注射EGCG  25 mg/(kg·d),直至手术后2 d,共5 d;随后改为口服2 mg/(kg·d)。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EGCG。每次每组取6只大鼠,采用3%荧光金经上丘逆行标记RGC方法,比较各组视神经钳夹伤后7、14、28 d RGC的存活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视神经组织神经丝蛋白(NF-L)的表达。结果 视神经钳夹伤后7 d,C、D组RGC存活数量分别为(943.61±85.06)、(1 134.45±117.85) 个/mm2;14 d时分别为(812.76±172.07)、(1 021.67±94.02) 个/mm2;28 d时分别为(766.94±171.45)、(1 009.72±126.40)个/mm2。各时间点D组RGC存活数量均显著高于C组(t=3.216,2.609,2.792;P=0.009,0.026,0.019)。各时间点A、B组间RGC存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9,0.403,0.254;P值均>0.05);视神经钳夹后7、14、28 d,D组视神经组织NFL表达均高于C组(t=9.847,5.731,2.868;P=0.001,0.005,0.045)。结论 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RG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继发于外力创伤下的急性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小胶质细胞在TON的病理发展及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 比较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视神经与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激活数量、分布情况及活化水平的差异. 方法 将35只SPF级健康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6h、3d、7d、14 d、30 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5只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组用夹持钳以50 g的夹持力在大鼠眼球后约2 mm处钳夹视神经10s,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行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夹持视神经,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制备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lectin-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各组大鼠视神经和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内丛状层(IPL),少部分位于内核层(INL)和神经节细胞层(GCL),外核层(ONL)和外丛状层(OPL)未见小胶质细胞分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细胞体较小,以分支状为主,突触细长,可见二级分支.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GCL和IPL,小胶质细胞在GCL的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多为阿米巴状,部分呈半激活态,少见分支静息态.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造模后6h、3d、7d、14 d和30 d组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分别为6.40-±-1.52、7.20±2.05、12.00±3.54、14.00±4.06、18.00±4.36、18.40±3.13和10.80±1.92,造模后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造模后30 d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d和14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3、7和14d组大鼠视网膜中激活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9、0.02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较小,呈棒状或分枝状,分布均匀且稀疏.造模后各时间点组小胶质细胞较假手术组细胞体积增大,呈阿米巴状并分布在近视神经夹持部位.造模后6h、3d、7d、14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1、0.003、0.014).造模后30 d大鼠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3d、7d和14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6h、3d和7d组大鼠视神经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4、0.030),造模后14d、30 d大鼠视神经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较造模后3d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4),造模后6h组视神经中激活态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持续到造模后14d.结论 大鼠视神经夹持损伤后一定时间内视网膜及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增加并活化,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衰减均早于视网膜,视神经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50(Ginkgo biloba extract 50)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生理盐水(NS)组、模型+GBE 50组,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视神经;其余3个组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钳夹:模型+NS组和模型+GBE 50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NS和0.35%GBE 50(100mg/kg),术后继续给药4周;术后4d,各组随机处死3只大鼠作凋亡RGCs的TUNEL荧光标记;术后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作光镜检查并计数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RGCs;其余3组均见TUNEL阳性RGCs,但模型+GBE 50组较前两组少。术后4周RGCs数目:模型组(131±10个)、模型+NS组(137±13个)、模型+GBE 50组(198±15个)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GBE 50组显著多于模型组和模型+NS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BE 50能部分抑制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RGCs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挫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视神经钳夹+蒸馏水组)及牛磺酸组(视神经钳夹+牛磺酸组),于损伤后3d、7d、14d和28d以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视神经iNOS的活性。结果在损伤后3d、7d、14d及28d,损伤组及牛磺酸组视神经组织iNO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F=256.43,213.62,188.76,231.78,P〈0.05);牛磺酸组较损伤组iNOS表达降低(F=256.43,213.62,188.76,231.78,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诱导视神经iNOS的表达。牛磺酸可能通过对iNOS的抑制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起到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存视神经横断后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横断模型,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伉冰冻切片,用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视网膜Muller细胞,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RNA行GFAPReal—Time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仅位于视网膜内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术后1d,在Muller细胞上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术后3d,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术后1周,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Real-TimePCR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结论视神经横断后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是Muller细胞对视网膜损伤产生的一种胶质化反应,GFAP的表达量与病程进展相一致。GFAP在Mu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可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焦晓玲  彭媛  杨柳 《眼科研究》2014,(4):303-307
背景 米诺环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神经保护效应,但是否对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研究尚少.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只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生理盐水组64只和米诺环素组64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和米诺环素组用反向镊钳夹小鼠左眼视神经3s以建立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造模后米诺环素组立即以45 mg/(kg·d)的剂量腹腔内注射米诺环素0.4ml,造模后24 h注射剂量减半,以后每日注射1次,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小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第4、7、11、14天处死并制备视网膜铺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RGCs层细胞密度的变化.取各时间点小鼠眼球制作视网膜冰冻切片,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表面CD11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分别为(77.50±2.38)个/0.01 mm2和(70.00±2.94)个/0.01 mm2,明显低于米诺环素组的(88.75±2.36)个/0.01 mm2和(81.00±3.92)个/0.01 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6.708,P<0.01;t7d=-4.491,P<0.01);生理盐水组RGCs凋亡数分别为(12±1)个/mm和(4±1)个/mm,明显多于米诺环素组的(4±1)个/mm和(1±0)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12.832,P<0.01;t7d=3.455,P=0.026);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生理盐水组小鼠RGCs层的细胞密度与米诺环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08、0.777),且两组小鼠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造模后第4天和第7天,生理盐水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d=8.312,P<0.01;t7d=5.407,P<0.01),但在造模后第11天和第14天,2个组小鼠视网膜细胞CD11b 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70).结论 米诺环素可能在小鼠视神经钳夹伤后早期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而减少RGCs的凋亡,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关系十分紧密,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急性眼压升高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各部位胶质细胞的早期反应特点以及其与视神经损伤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胶质细胞对急性高眼压的早期反应,同时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在反应性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9只,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急性高眼压组6只,急性高眼压组大鼠采用右眼前房灌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升高大鼠眼压至110mmHg,持续60min。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动物各3只,摘出眼球分离视神经和大脑标本,并制作冰冻切片。利用Nissl染色的方法测量高眼压眼视网膜内层厚度,观察视网膜和视交叉的大体形态。用BIU-tubu|in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视神经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nestin双重标记显示视网膜、视神经及视交叉的胶质细胞反应,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大鼠的视网膜、视神经以及视交叉内均可见到一定量的GFAP阳性胶质细胞,但nestin的表达量很低。急性眼压升高后的第3天,视网膜内丛状层厚度明显变薄,RGCs数目较损伤前减少约46%。视网膜内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细胞突起由神经纤维层伸展至整个视网膜,增生的胶质细胞内可见nestin的明显表达。视神经内RGCs轴突发生变性样改变,GFAP阳性胶质细胞内nestin的表达较眼压升高前明显增加。同损伤眼相对应的一侧视交叉的横断面积减小,出现大量星状GFAP和nestin共表达的胶质细胞。以上改变在眼压升高后第7天更趋明显。结论急性眼压升高早期即可引起RGCs的丢失及轴突的变性,视觉神经元改变的同时伴随胶质细胞的反应,增生的胶质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视网膜与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改变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成年SD大鼠54只(右眼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右眼6只)、实验组24只(右眼24只)、对照组(右眼24只)。后两组均制备右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伤后1h分别给予45mg/kg米诺环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此后1次/d。于伤后1、3、7、14d取材,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d、3d,7d及14d实验组iNOS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t1d=9.497、t3d=11.203、t7d=15.622、t14d=4.889,均P〈0.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而对损伤视神经起到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神经损伤后sD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SD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d、3d、5d,7d及14d摘除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后PSD-95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PSD-95的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视网膜外丛状层有大量的PSD-95存在。视神经损伤后,PSD-95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显著减少,损伤后1d,PSD-95在视网膜外层表达量最低,在损伤后7dPSD-95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并维持到损伤后14d。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视神经损伤后1dPSD-95与视杆细胞的标记物rhodopsin共定位减少,损伤后7d部分恢复。结论视神经钳夹伤导致了视网膜PSD-95表达量的减少和分布的改变,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后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视神经钳夹后1、2、4周进行RGCs计数并比较;检测视网膜TTT阈下反应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观察TTT阈下反应对视网膜的影响。结果视神经钳夹后4周,A组RGCs数显著高于C组(P=0.006),而1周和2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组和D组的RG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经阈下TTT干预后,HSP70表达高于对照眼。阈下TTT照射能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结论阈下TTT可显著提高视神经钳夹4周后RGCs的存活数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视网膜内源性HSP70表达、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动态观察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表达变化和早期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后设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视神经夹伤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视神经损伤后1,6,12,24h;15,30d共6个时间点3组大鼠视网膜中磷酸化(活化)P38MAPK的表达和早期细胞凋亡率,同时对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视神经损伤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严重丧失,损伤后1~15dRGC快速减少,15d后缓慢减少。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阴性,视神经损伤后P38MAPK活性的表达于6h检测到表达,逐渐增加至24h阳性表达达高峰,15d表达下降,30d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神经损伤后早期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24h达最高8.9%,随后下降。结论: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刺激了大鼠视网膜中P38MAPK的活性表达,与早期细胞凋亡率变化相似。P38MAPK通路与视神经损伤诱导的大鼠视网膜RGC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表达变化及胰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和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denovirally delivere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Ad-BDNF)对视神经夹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眼球后2mm处作视神经夹伤,制作SD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通过巩膜进行玻璃体微量注射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aphic factors,NFs),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视网膜的GAP-4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视网膜上GAP-43呈现低表达,分子量约为46.7ku;玻璃体注射CNTF,大鼠视神经夹伤后2周,GAP-43的表达增强(P<0.05),玻璃体注射Ad-BDNF,在视神经夹伤后4周内GAP-43的表达增强(P<0.05),但这种作用以视神经损伤后1周时最为明显。结论:玻璃体注射NFs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促进神经夹伤的SD大鼠视网膜上GAP-43表达,其中Ad-BDNF的促进作用能够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