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眼部肿瘤特点(附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 1 1 9例儿童眼部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眼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 3 5岁。1 1 9例儿童眼部肿瘤中 ,良性肿瘤 1 3种 53例 ( 44 5% ) ,恶性肿瘤 3种 66例 ( 55 5% )。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 63例 ( 52 9% ) ,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从发现症状到住院治疗间隔时间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期为 2 7月 ,青光眼期 5 3月 ,眼外期 1 3 7月 ,视网膜母细胞瘤不同时期的平均发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嗅神经母细胞瘤对放疗敏感 ,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马来西亚两所三级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分布情况。方法:对10a来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医院和吉隆坡医院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临床特征、眼眶和脑CT扫描所见、腰椎穿刺和骨髓抽吸结果,两家医院资料采集的形式相同。结果:共有64例患者被两家医院收治,男女性别几乎无差异,就诊年龄3~84(平均24.2)月龄,其中53例(82.8%)年龄<36月龄,单眼发病39例(60.9%),最常见的表现依次为白瞳症(46例,71.8%)和眼球突出(21例,32.8%)。对患病儿童同胞的常规筛查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本组病例发生颅内扩散8例(12.5%),骨髓转移6例(9.3%)。结论:白瞳症是马来西亚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变局限于眼内者40例(62.5%),眼外者(眶内,颅内和远处转移)24例(37.5%)。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母细胞瘤13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66年1月~2007年9月41年13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结果临床特点:(1)发病年龄多见于3岁以下的患儿;(2)多数患儿未能在早期视力减退时就诊;(3)以单眼发病多见。病理特征:(1)肿瘤多见于未分化型;(2)视神经无转移者多见。结论加强科普宣传,提倡优生优育。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行局部保守治疗,以保存患者的患眼和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4.
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其特有的发病年龄,瞳孔白光反射(猫眼),眼底镜检查见到肿块,B超、CT检查提示实质性肿块及瘤内钙化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但如缺乏上述特征,如患儿发病年龄大,眼内无肿块,B超与CT检查无钙化,此时诊断较为困难.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凶瘤细胞沿着视网膜呈浸润性生长而不形成肿块,绝大多数患者也无钙化,使诊断难度加大.我们曾于2005年收治1例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现回顾分析其早期诊断问题,以总结其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的特殊类型 ,在视网膜患者中所占比例为 3%~ 9% [1 - 3]。其中一部分患儿为双眼发病 ,对视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儿童双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价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8~ 2 0 0 1年 4 a间收治的 9例儿童双眼视网膜脱离患儿 (年龄≤ 15岁 ) ,占同期儿童视网膜脱离 10 .2 3% .年龄 11~ 15岁 ,平均 13.3岁。男 8例 ,女 1例。除 1例 1眼有 1a前拳击外伤史 ,余均无明显外伤史。 9例患儿中未见伴有明显先天异常病变。视网膜脱离 6 d~ 1a,平均2…  相似文献   

6.
5名儿童患良性视网膜肿瘤,在眼球摘除后作了病理检查,证实不同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作者提出将这类视网膜良性瘤命名为“视网膜细胞瘤”(retinocytoma)。临床资料:5名患儿在眼球摘除时年龄为26个月至5岁,平均37个月。一例为双眼患病,未摘除眼用放疗和光凝治疗成功;2例有视网膜母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发病特点、病因及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儿童RRD患者668例(737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32例(589只眼),女性136例(148只眼).年龄3~14岁,平均年龄(11.14±2.74)岁.检索并记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生命。本文通过对5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2-22上的随访,对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探讨了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病理科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收集的410例儿童眼部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08±2.6)岁,眼内肿瘤发病的年龄年龄最小,只有(2.44±1.5)岁,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658,P=0.001).从发病部位来看眼结膜肿物最多152例(37.1%),其次为眼眶肿物84例(20.5%).良性肿瘤362例(88.3%),恶性肿瘤48例(11.7%).其中良性肿瘤中以皮样囊肿最多见72例(19.9%),其次为皮样瘤63例(17.4%)、皮样脂肪瘤57例(15.7%)、乳头瘤33例(9.1%)等多见.恶性肿瘤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多见43例(89.6%)其次为横纹肌肉瘤2例(4.2%).结论 儿童眼部肿瘤大多与先天和胚胎异常有关,其中结膜肿瘤最多见.良性肿瘤中皮样囊肿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瘤、炎性增生和各种上皮性囊肿.恶性肿瘤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率最高,而且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早于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盲率和致死率,发病率约为1:14000至1:20000[1],90%的患儿在3岁前发病,占5岁以下儿童肿瘤的6.1%。双眼发病约占30%~35%,双眼受累的发病年龄要早于单眼者。约40%病例属遗传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0%为非遗传型,为视网膜母细胞突变所致。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婴幼儿,早期不容易发现,以往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12个月(双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肿瘤的位置、大小、组织学以及复发率。 方法:前瞻性研究Larkana的Chandka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的53例组织学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侵及眼球、眼眶、颅内以及其他组织。为研究肿瘤广泛性,检查包括:眼眶X线片,眼球B超,眼眶及头颅CT扫描/MRI,全骨扫描,胸部前后位X线片,腹部B超,腰椎穿刺,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肝肾功能检查的血生化,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复发及转移选择包括手术、局部放疗、系统化疗的治疗方案。有局部和系统转移的患者,由Larkana的核医学和放疗机构的肿瘤专家进行局部放疗和系统化疗。术后1,3,6,12mo复查随访,随后5a及5a以上,1a复查一次。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组织类型和复发率。 结果:患者53例,年龄8mo~8岁。男25例(47%),女28例(53%)。肿瘤的眼别,左眼25例(47%),右眼19例(36%),双眼9例(17%)。患者的首发症状,斜视3例(6%),假性眼内炎4例(8%),眼眶炎性假瘤6例(11%),转移性包块7例(13%),蕈样生长的包块8例(15%),白瞳征12例(23%),眼眶浸润13例(25%)。行单纯眼球摘除术19例(36%),行眼球摘除及改良型眶内容物剜除术并局部放疗和系统化疗19例(36%),行眼球摘除及完全型眶内容物剜除术并局部放疗和系统化疗15例(28%)。肿瘤的组织类型,含大量染色质的高分化视网膜母细胞瘤25例(47%),高度未分化视网膜母细胞瘤28例(53%)。首次手术后,由于手术切除点以上视神经受累,眼眶浸润和系统转移,发生复发和转移37例(70%)。 结论:儿童红眼或白瞳征在确诊之前应怀疑视网膜母细胞瘤,应该及时经眼科专家检查,因为患者在肿瘤初期的早期表现提示会降低肿瘤的扩散、复发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研究苏州市成人开放性眼外伤的病因及视力结果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收治的成人开放性眼外伤220例(2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平均年龄(41.15±15.39)岁,男女比例为4.37∶1.右眼占55.66%,左眼占44.34%,右眼:左眼=1.26∶1.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开放性眼外伤以眼球破裂最多(59.55%),以下依次为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未见眼球贯通伤.致伤因素依次为:锐器弹伤、打架或撞伤、摔伤、车祸、鞭炮炸伤、剪刀戳伤等.手术后盲目(视力<0.05)率为27.73%,眼球摘除率为1.82%.结论 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成人开放性眼外伤的主要因素,后果严重,应加强预防.及时就诊和眼科显微技术的广泛开展是挽救视力、降低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6例(7眼)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共6例(7眼),均无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史,无全身侵入性操作史.本病的特点是易发生于老年、女性、糖尿病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早期临床表现与一般葡萄膜炎相似.3例(3眼)行眼球摘除术,1例(双眼患者)死亡,1例(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加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保存了部分视功能,1例失访.结论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并且与一般葡萄膜炎相鉴别,早期施行玻璃体切除加玻璃体腔抗真菌药物注射可以保存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综合治疗的预后并探讨其相关临床因素。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进行综合治疗的65例(92眼)RB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的方法为以化疗为主联合局部治疗(光凝或冷冻)+眼球摘除治疗。不同结局相关临床因素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指标采用Fisher's精准检验。 结果:所有RB患儿的总生存率为92%,不同分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总的保眼率为51%,E期和其他4期之问保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风险D、E期RB患儿共60例,采用化疗联合局部治疗保眼的共42例,D期18例中11例保眼成功,E期24例中4例保眼成功。治疗成功与失败患儿的初诊时间和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眼内肿瘤的位置将42例患儿分为3组,分析显示即周边部(包括中周部)与后极部、后极部+周边部保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21)。42例患儿中4例死亡,均为肿瘤位置处于后极部的患儿,后极部与后极部+周边部2组之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 结论:综合治疗提高了RB患儿的生存率,但患儿的生存率和保眼率与其临床分期及肿瘤所处的位置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眼球摘除病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122例眼球摘除病因。因眼肿瘤摘除54例(44.3%)占首位原因,第二位原因是绝对期青光眼24例(19.7%),第三位原因是眼球破裂伤21例(17.2%)。文中简单介绍减少眼球摘除手术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安装活动性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共54例(57眼)。其中眼球摘除、眼内容摘除义眼座植入43例(45眼),二期植入11例(12眼)。行义眼座植入后安装活动性义眼。追踪观察10月~4年。结果54例(57眼)术后义眼水平活动度大于20°者29眼(50.88%),活动度在10°~20°之间者22眼(38.59%),活动度小于10°者6眼(10.53%),并发症少。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安装活动性义眼,术后并发症少,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伤后视力丧失且眼球萎缩150例(150眼),眼内容摘除+自体巩膜壳内义眼台植入术(眼内植入组)85例;眼球摘除+肌锥内义眼台植入术(眶内植入组)65例,总结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 眼内植入组良好率94.1%,义眼台暴露发生率5.9%,义眼台感染而取出占本组1.2%;眶内植入组良好率93.8%,义眼台暴露发生率6.1%,义眼台感染而取出占本组3.0%。结论 眼内植入和眶内植入义眼台,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化疗、经眼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所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D期13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静脉化疗、经眼动脉灌注化疗和激光光凝治疗。随访6~60个月。观察治疗效果、视力及并发症。结果:随访期内,10例...  相似文献   

19.
郝兆芹  高伟  马强  王小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883-1885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06/2017-06因化脓性角膜溃疡入院患者20例20眼,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而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此种姑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术后巩膜和结膜瓣生长、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20例20眼患者中,18眼异体巩膜和结膜瓣生长良好,治愈率90%,1眼结膜瓣愈合不良行羊膜移植手术修复,1眼因玻璃体腔感染较重、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剜除术; 术中晶状体脱出2眼(10%),均予以摘除; 3眼(15%)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治愈。

结论: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方法,是控制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严重化脓性角膜溃疡患者眼部感染并保持其眼球外形的有效方式,可替代以往的眼内容物剜除术以控制感染,既可避免患者失去眼球带来的眼部病痛和心理创伤,又为后期改善外观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后发生自体巩膜溶解的原因。方法对行眼球摘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是否斟眼外伤后一期缝合并在不同时间二期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分成两组,组1为眼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164例(164眼);组2为其余原因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352例(352眼)。从一期眼球破裂情况、术后眼球炎症反应、二期眼球摘除原因、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发生自体巩膜溶解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结果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后自体巩膜溶解的发生率(8.54%)明显高于其它原因行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者(1.99%)(x^2=12.868P〈0.001)。结论推测外伤后二期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后自体巩膜溶解发生的可能原因众多:二次植入的时间、义眼台排斥、多次手术激发了超敏反应及抗原抗体反应、外伤及手术大面积扰动致使眼球筋膜囊瘢痕粘连等。提示我们适时的选择眼球摘除义眼仃植人对预防术后发生自体巩膜溶解有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