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前纵隔肿瘤[胸腺瘤29例(良性28例,恶性1例),心包囊肿2例,畸胎瘤6例,精原细胞瘤2例,膈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结果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38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例因瘤体较大,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随访5~24个月无复发病例。4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患者术后短期内继续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剂量较术前减少)。1例有外侵的胸腺瘤(病理分型B型),术后1个月接受局部放疗,随访10~13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单操作孔VATS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其中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1例。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2.7±16.2)min;术中出血(110.5±24.6)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1.3)d;术后住院时间(5.2±1.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和囊肿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7月—2010年7月完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6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37例。结果 10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0±15)min。术中出血平均(100±35)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平均(3.5±0.5)d。术后住院平均(7±0.8)d。术后病理诊断:纵隔畸胎瘤17例,胸腺瘤34例,胸腺增生6例,支气管囊肿11例,胸腺囊肿15例,心包囊肿4例,纵隔囊肿9例,胸腺脂肪瘤3例,甲状腺肿1例,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淋巴组织瘤样增生1例,脂肪组织增生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88例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肿瘤和囊肿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13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3个手术孔成一个倒三角形.经操作孔利用电钩或超声刀分离肿瘤.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13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结论 胸腔镜下对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靠,对良性肿瘤,及小肿瘤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6例胸腺瘤或单纯胸腺增生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36.7±3.4)岁.全部病例均在胸腔镜下行胸腺瘤或胸腺组织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全组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切除纵隔肿瘤的术中配合护理。方法为77例纵隔肿瘤病人在VATS切除肿瘤,术中均未用手术辅助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电视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75例,切除率达97.4%。有2例合并血胸者已广发转移而未能切除,仅作血胸清除。结论纵隔肿瘤是性质、形态和大小的差异很大的一种疾病。手术处理的方法也极为不同,很难用同一种标准化的术式予以规范,对于小肿瘤VATS切除较简单,而相对肿瘤大且紧邻大血管应借助高分辨率胸腔镜设备和超声刀,术者具有十分娴熟的胸腔镜操作技巧和较强的术中应变能力,且需默契的手术助手以及熟练的护士配合,才能安全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扩大切除胸腺和胸腺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电视胸腔镜(VATS)下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腺及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瘤在内全胸腺组织到前纵隔和上纵隔所有脂肪组织。结果:45例患者中顺利完成手术44例,1例因术中左无名静脉损伤出血.转为开胸手术;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02rain、平均胸腔引流时间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3~24个月,总有效率为77.7%(35/45),其中稳定缓解18例、药物缓解17例、无效10例。结论:经右胸前侧径路胸腔镜下胸腺及胸腺瘤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期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术式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5/3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有利于减轻前纵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超声刀与电凝钩在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行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能量器械使用情况分为超声刀组(n=51)与电凝钩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质量、胸腔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24、48、72小时及1周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切口疼痛程度;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均采血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变化,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统计纵隔肿瘤复发率.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入路为剑突下入路,所占比例高于电凝钩组,手术时间较电凝钩组长,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凝组,切除组织质量较电凝钩组重(P<0.05);超声刀组术后第24、48、72小时切口VAS评分均低于电凝钩组,存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P<0.05);术后24、72小时超声刀组COR低于电凝钩组(P<0.05),超声刀组术后24、72小时CD3+、CD4+、CD4+/CD8+比值高于电凝钩组,存在组间、交互效应(P<0.05),超声刀组术后24小时CD8+低于电凝钩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电凝钩均可获得较好的近期预后,但超声刀微创价值更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应激及术后早期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经我院门诊确诊的40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个实验观察组别。一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实验研究患者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进行治疗,一组小组为对照组,给予实验研究患者传统性开胸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镜单操作孔切除纵隔肿瘤的方法和效果,评价其微创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5例胸腔镜单操作孔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及疗效。并与同期30例胸腔镜三孔操作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于单操作孔下完成手术,3例患者游离困难,增开副操作孔完成手术。单孔组术后平均镇痛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三孔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1d、3d、5dCRP水平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三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X~2=0.627,P0.05)。结论:胸腔镜单操作孔纵隔切除术对机体影响更小,更加微创,且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胸外科2006年3月至2010年4月运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例中转开胸手术,全组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病理结果:胸腺瘤8例,胸腺囊肿4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癌1例,神经源性肿瘤13例,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2例,淋巴结增生1例,成熟性畸胎瘤1例.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对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4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1例,肿瘤活检及胸膜固定术1例;单纯肿瘤切除122例;肿瘤切除合并肺楔形切除8例,心包部分切除4例,无名静脉部分切除1例;将右位主动脉弓误诊为纵隔肿瘤而手术1例;肿瘤未能切除7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肌梗死1例);出现脓胸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胸腺肿瘤62例(43.4%),其中恶性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37例(25.9%),畸胎瘤24例(16.8%),其他肿瘤20例(14.0%)。结论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注意围术期处理、切口选择,病变的探查要仔细,肿瘤应尽量切除但也不应勉强,术后应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胸腔镜手术在肺部及纵隔肿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0月-2009年11月行胸腔镜手术的53例患者,均为术前没有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肺部或纵隔病变者.结果 所有的患者通过胸腔镜都获得了病理学诊断.结论 胸腔镜下活检术与传统的开胸活检相比,在获得必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尤其对于一些转移瘤、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切除的肺及纵隔肿瘤可以说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48例前上纵隔肿瘤经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切除术.坠入性甲状腺肿瘤21例(恶性2例、良性19例),胸腺瘤18例,脂肪瘤4例,淋巴囊肿3例,皮样囊肿1例,心包囊肿1例.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时间为(69±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15) ml,平均术后住院1.5~8 d.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颈部低领式切口切除前上纵隔肿瘤,可达到传统经胸手术效果,手术显露充分,操作确切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通过术中病理检查均快速获得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良性病变23例,其中21例行全胸腔镜肿块楔形切除,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28例,均为非小细胞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3例全胸腔镜操作;5例辅加小切口手术,其中有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术后2例失访,余26例随访3~45个月。24例无瘤生存;1例手术24月后发现肿瘤复发,目前存活;1例术后2~3年间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易接受,不但能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的100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化护理干预组开展综合化护理。结果综合化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依从性、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1例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患者,双侧入路完整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观察其疗效。结果:双侧胸腔镜手术切除侵袭性胸腺瘤达到了根治效果,术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单侧胸腔镜下不能清扫对侧脂肪及遗留迷走胸腺的弊端。结论:双侧胸腔镜下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同样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证实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行VATS切除纵隔肿瘤4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备开胸包,使用VATS技术切除前、中、后纵隔肿瘤。结果41例纵隔肿瘤中,39例顺利施行胸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轻微Horner综合征,均为胸顶部神经源性肿瘤,术后予以神经营养治疗,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