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测定分析弱视儿童干涉条纹视力。方法25例(43眼)弱视儿童通过手持式的Heine视网膜视力计进行干涉条纹视力的检查,其结果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43只弱视眼干涉条纹视力平均为4.57±0.2。干涉条纹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呈正直线相关(r=0.650,P<0.001),回归方程(?)=0.736x+1.171。中度弱视组干涉条纹视力检查的准确性低于轻度弱视组(X~2=2.471,P=0.166)。结论弱视儿童干涉条纹视力与其最佳矫正视力呈正直线相关,在轻度弱视儿童中两者比较接近。干涉条纹视力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弱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与Heine干涉条纹视力计在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中的应用对比,探讨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实用性、可行性。方法将71例(92眼)白内障患者平均分成2组,术后的视功能情况分别用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与Heine干涉条纹视力计2种方法进行预测,结果与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结果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预测的准确率为81.0%(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相差2行以内者认为准确),平均预测视力(4.695)与平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4.771)比相差不到1行。Heine干涉条纹视力计预测的准确率为43·9%,平均预测视力(4.481)与平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4.771)比相差约3行。结论比起Heine干涉条纹视力计,国产干涉条纹视力计检查更能合理的反映视觉功能,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Y21A干涉每纹视力仪(WY21A)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能力,并与国外同类产品LAMBDA100干涉务纹视力仪(LAMBDA100)进行比较。方法评价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75只眼的视力,所有眼术前利用WY21A和LAMBDA100进行视力检查.结果与术后第1个月时的最好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WY21A术前预测结果趋向于低估,与术后矫正视力具有中等相关。随着白内障程度的加深,WY21A预测功能下降,其准确率逐渐下降,同样其可测率也略有下降。在术前视力大于3.30时。97.87%的惠眼均可以利用WY21A获得预测视力。而视力小于3.30时,57.14%的患眼可以获得预测视力。WY21A和LAMBDA100的检查符合率为94.67%。结论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利用WY21A可以快速、方便给出可信的结果,能够用于日常的大多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术前预测,该仪器的临床实用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且在预测准确性、可测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干涉条纹视力计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准确性及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69只白内障眼在手术前用Heine视网膜视力计进行干涉条纹视力的检查。干涉条纹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得出预测准确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析了白内障浑浊程度、自内障合并其他病变、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预测视力大小等因素对Heine视网膜视力计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Heine视网膜视力计对白内障患者预测准确率为45.3%,假阳性率3.1%,假阴性率51.6%。预测视力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低3.75行对数视力表视力,预测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411)。白内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0组预测准确率为60.7%,最佳矫正视力〈4.0组为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9)。预测视力≥4.7组预测准确率89.5%,而预测视力〈4.7组预测准确率为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Heine视网膜视力计不能准确预测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它往往较大程度地低估术后视力。Heine视网膜视力计预测准确性受白内障浑浊程度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椭圆体带完整性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06眼纳入研究。术前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变化,比较不同BCVA分段手术前后患眼椭圆体带的完整性,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和术后1wk,1、3、6mo患眼BCVA分别为0.80(0.50, 1.70)、0.51(0.28, 1.30)、0.50(0.09, 0.60)、0.30(0.22, 0.90)、0.30(0.22, 0.70),有差异(P<0.001); 术前和术后6mo不同BCVA分段患眼椭圆体带完整性,均有差异(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6mo时BCVA与术前BCVA和椭圆体带完整性具有相关性(P<0.05); 和性别、年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眼轴无相关性(P>0.05)。 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视力改善,术后视力与椭圆体带完整性和术前视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对52只白内障眼在手术前作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检查,并与术后矫正视力对照,二者基本符合占51.8%、大致符合占13.4%,共65.2%,提示用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检查法预测白内障的术后矫正视力有一定临床意义,建议将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检查作为白内障术前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术前较为可靠地预测术后视力 ,以便准确地做出是否需要手术的决定 ,一直是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白内障术前定量预测术后视力的各种方法的原理 ,并分析了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的发病率约1%,为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将1996年手术治疗的30例30眼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为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5岁。右17眼,左13眼。术前视力均在0.05以下。核性白内障25例,皮质白内障4例,前极白内障1例。30例均为-10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19例有不同程度的后巩膜葡萄肿。眼轴长28.5至36.75mm。1例伴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25例囊外摘出术,4例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例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并发症:术后10例角膜轻度浑浊水肿,均在l-3天内消除,未见前房皮质残留。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otmar干涉视力仪在预测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白内障的手术与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Lotmar干涉视力仪测定患者的干涉条纹视力(IVA),与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白内障按类别分为年龄相关性、高度近视性、糖尿病性和其他类;晶状体混浊度按LOCSII分为三级,IVA与BCVA一致为完全符合,相差2行以内为准确,好于2行为假阳性,差于2行为假阴性。结果术后BCVA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术前IVA与之呈显著正线性相关(P<0.01);总准确率为69.51%,年龄相关性组最高(为76%),高度近视性组最低(为60%),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假阴性率。结论在能测出IVA的病例中,不论白内障属何种类型,亦不论晶状体混浊度如何,Lotmar干涉视力仪均可较准确预测其术后视力,适宜作为白内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42例(6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38眼)和PHACO+IOL术(28眼)后视力康复与性别、年龄、眼轴、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术后最佳视力(含矫正):≥0.3者50眼(78.5%),≥0.5者22例。其中视力大于等于0.5的患者眼轴多<30mm(21眼)。结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康复程度与患者眼底变性程度、眼轴、术中操作技巧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术式选择关系不大;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但因其并发症相对多,应在推广及实施此类手术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LAMBDA100视网膜计在预测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LAMBDA100视网膜计测定91例91眼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患眼视网膜视力,与术后2wk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相差2行对数视力表以内为符合.结果:患者91例91眼预测的总符合率为62%,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36%.晶状体混浊度影响预测准确性,混浊愈重,准确度愈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明显低于眼轴<32mm预测准确度,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0组预测准确率为75%,最佳矫正视力<4.0组为4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非成熟性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LAMBDA 100可以作为预测术后视力的辅助工具,眼轴、术前视力和白内障程度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评价透气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通过屈光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271例(492眼)。方法在验光检查的屈光不正患者中连续选取高度近视(球镜>-8.00 D)合并高度散光(柱镜>-2.50 D)患者271例(492眼)。每一被检者分别采用框架眼镜和RGPCL两种矫正方法进行屈光矫治,要求被检者坚持框架眼镜和RGPCL每日交替配戴,逐步适应两种矫正方式。并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矫正视力。戴镜6个月后,对被检者用两种不同的矫正方法所得的矫正视力进行对照比较,并观察配戴RGPCL后的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及角膜内皮计数。主要指标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角膜曲率半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配戴并发症。结果戴镜6个月时,患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75眼(15%)和311眼(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P=0.001);两种矫正方式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6±0.3)和(0.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2)。被检者在配戴RGPCL 6个月后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变化(0.03±0.02)mm,眼压平均变化(2±1)mm 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变化(164±60)个/mm2。配戴RGPCL期间有16例(27眼)发生角膜上皮浅层划伤,4例因镜片污染主诉异物感,治疗后痊愈,未影响RGPCL的矫正视力。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配戴RGPCL能够获得较框架眼镜更为清晰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双眼微单视植入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体(IOL)、混合植入Tecnis Symfony IOL与Tecnis ZMB00多焦点IOL、双眼植入AcrySof IQ PanOptix IOL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视觉质量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08/2022-03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双眼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依据患者所选植入IOL方案不同,分为微单视组、混搭组及三焦组。术后随访3mo,观察指标:术后3mo未矫正远(5m)、中(80、60cm)、近(33cm)距离视力,对比敏感度(CS),未矫正远视力下的离焦曲线,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术后1、3mo光干扰现象。结果:术后3mo三组未矫正远(5m)、中(60cm)距离视力均无差异(P>0.05);微单视组未矫正中(80cm)距离视力与混搭组相近,且均优于三焦组(P<0.05);混搭组未矫正近(33cm)距离视力表现最好,三焦组次之,微单视组最低(均P<0.05)。三焦组暗光加眩光CS(12、18c/d)最优秀,混搭组次之,微单视组最...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高度近视并发的白内障日益受到重视。另外,以往临床上一直作为评价术后疗效主要指标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已很难涵盖视觉质量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调节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等现代视功能检查及其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对视功能的影响。这些检查不仅对白内障的早期诊断、手术适应证把握、个体化IOL选择及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客观分析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差的原因并加以处理。熟悉视功能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提高此类白内障的手术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5-03/2017-10我院收治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86眼,予以超声乳化术治疗,分析影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果:年龄、性别、玻璃体后脱离与术后视力恢复无相关性,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以及黄斑病变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存在相关性,其中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以及黄斑病变为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而黄斑病变、眼轴过长及角膜散光度过大是影响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的视功能变化。 方法: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97例97眼皆给予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1d,术后1d,1wk,1、3、6、12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调节功能(负/正调节力、调节灵活度)、集合功能(集合近点、融合范围)、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值)、远距立体视锐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均无差异(P>0.05)。调节功能:术前及术后各时间负相对调节、调节灵敏度均无差异(P>0.05); 术后1d,1wk,1mo正相对调节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3、6、12mo与术前均有差异(P<0.05)。集合功能:术后1d,1wk集合近点均较术前有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后12mo无差异(P>0.05),余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P<0.05); 术后1d,1wk,1mo融合范围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3、6、12mo与术前均有差异(P<0.05)。术后1d,1wk AC/A值较术前均有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后12mo无差异(P>0.05),余各时间点间均有差异(P<0.05)。术后1d,1wk,1mo远距立体视锐度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3、6、12mo与术前均有差异(P<0.05)。 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而视功能恢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视网膜视力计(retinometer)在预测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各类白内障患者93例106眼,术前采用LAMBDA100视网膜视力计检测患者的预测视力,与术后3mo矫正视力相比较。结果:106眼中12眼(11.3%)术前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一致,69眼(65.1%)术后视力好于预测视力(假阴性),25眼(23.6%)术后视力低于预测(假阳性)。结论:视网膜视力计对判断非致密非成熟期白内障的术后视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同的眼病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情况,可为术中植入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