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和病因、临床特点、合并症、治疗方法,同时分析病死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过程中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总结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病因特点,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ARF患者性别构成稳定,老年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肾前性45例,老年组以肾前性、肾性因素为主,其中胃肠道失液占有很大比重;肾性73例,非老年组以肾性因素为主;药物相关ARF占很大比重,抗生素仍为本组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占比重增加;肾后性12例,病因为泌尿道的梗阻;住院日、少尿日、肾脏大小、Bun、Crea在两组间没有差别,但老年组中肺部感染、肝损害、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比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胃肠道失液及药物相关ARF仍为主要原因,老年人ARF有增多的趋势,需引起注意;及早进行血液透析能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年龄、器官损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往往患有各种慢性病,极易诱发ARF,对此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
俞燕  范亚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370-1372
目的:对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比分析67例老年ARF患者和60例非老年患者的病因、并发症、转归。分析影响老年AR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占总数的52.76%。老年人发生ARF最常见的病因为感染(20.9%)、药物(10.45%)、血容量不足(19.4%)及梗阻(11.94%)。常见并发症为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肾功能恢复率低于非老年组,大部分为好转,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影响老年AR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有血容量不足、感染、药物、血清肌酐(Scr)最高水平、高血压、代酸及是否接受透析治疗。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ARF。感染、药物、血容量不足及梗阻是常见病因。加强原发病治疗,及早发现ARF并治疗,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及早进行透析,可明显改善老年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河  黄卫华  宁军 《右江医学》2012,40(4):480-483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155例AKI患者,依据年龄划分,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非透析治疗和(或)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老年组AKI病因主要以肾前性多见(P<0.01),非老年组以肾性多见(P<0.01)。老年组患者肾损害程度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慢性病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非老年组的预后显著好于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AKI患者多死于MODS、重症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而非老年AKI患者死于感染多见。积极防治MODS和各种慢性疾病,可明显降低老年人AKI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3例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5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原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老年组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胃溃疡、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临床表现老年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上腹痛者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组中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病因、临床表现、预后方面有着显著特点,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将扶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SAH患者按年龄大小分为两组,其中老年组(60~89岁)53例,非老年组(24~59岁)51例,通过比较分析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紧急状态下发病人数明显少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无明显诱因者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有典型SAH症状者老年组明显少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病死率老年组也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SAH往往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早期确诊及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患者病因特点、临床经过以及预后特点,以期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特点。方法:159例ARF患者分为老年组(50例)和非老年组(109例),两组间进行ARF病因分类、临床经过、预后转归的比较。结果:ARF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病因方面,老年组分别占60.0%、26.0%、14.0%,非老年组分别占29.4%、64.2%、6.4%。2个以上器官衰竭者,老年组占40.0%,非老年组分别占16.0%。合并慢性疾病方面,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分别占38.0%、24.0%、26.0%,非老年组分别占17.4%、2.8%、3.7%。病情转归方面,老年组病死率48.0%,非老年组病死率22.0%。结论:老年ARF与非老年组ARF比较,肾前性病因多见,合并症与脏器衰竭增加,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曾瑜 《华夏医学》2006,19(6):1125-1127
目的为了探讨诊治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6例59岁青年以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和药物引起的ARF是老年组主要的临床类型,分别占33.9%和19.6%。肾前性(19.6%)和肾后梗阻(14.3%)导致的ARF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与ARF并存的慢性疾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P<0.05)。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例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老年AR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较青年组差。结论老年ARF的原发病病因及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早期充分血液透析是肾功能恢复的关键,采取个体化安全透析措施后,老年患者大多能耐受透析治疗。积极防治基础病,及时正确地处理临床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华月霞 《甘肃医药》2013,(5):360-36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肾功能转归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69例住院ARF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87例,非老年组(<60岁)1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采用透析治疗的比例分别为52.87%、53.85%,放弃治疗比例分别为19.54%、19.78%;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痊愈21例,痊愈率24.14%,死亡43例,死亡率49.43%,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危险因素为感染、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合并MOF、无尿或少尿,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RF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合并MOF、无尿或少尿。  相似文献   

9.
50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预后及非透析疗法、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老年ARF最常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与肾毒性药物使用、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液透析可减少死亡率。结论: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各种因素,提高透析率,特别是进行早期预后性透析,能使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82例老年(60~90岁)ARF患者和142例青壮年(≤59岁)ARF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肾前性患者102例(56.04%),肾性患者62例(34.07%),肾后性患者18例(9.89%);青壮年组肾前性患者46例(32.39%),肾性患者74例(52.11%),肾后性患者22例(15.50%),两组患者的病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P<0.05).老年组ARF患者以少尿为主,青壮年组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更多见.两组患者的ARF程度、血钾及血钠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15、27.69和23.58,P<0.01),但病死率间(68.13%和6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结论 老年ARF患者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而青壮年ARF患者以肾性为主.老年患者并发症多于青壮年患者,但二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蔡晓兵 《吉林医学》2011,(32):6775-6776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12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64例,59岁以下非老年组患者63例,对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患有胃溃疡、肿瘤的人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明显多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比较,老年组的药物及精神因素明显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的饮酒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等,高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住院资料齐全的ARF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因及预后.结果:ARF患者共347例,其中老年组患者68例(19.6%),非老年组患者279例(80.4%);老年ARF在住院患者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老年组ARF患者常见原因为肾脏低灌注、药物因素及感染;老年ARF患者死亡率较非老年患者高(P<0.01);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尿或少尿、严重的基础疾病的老年ARF患者死亡率高.结论:肾脏低灌注、药物因素及感染为老年ARF的主要原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无尿或少尿、严重的基础疾病是影响老年ARF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病因及血液净化(BP)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ARF患者,分为BP组和非BP组。BP组:75例患者接受BP治疗;非BP组:49例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124例ARF患者中66.1%病因为肾前性,其首要疾病诱发因素为感染,占29.0%。BP组75例ARF患者,疗效及有效率明显优于非BP组。结论老年ARF的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对其采取BP治疗,疗效比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94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1岁)和青年组(≤60岁),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ARF患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老年组肾前性、肾后性分别为39.5%、263%,高于青年组的23.2%、3.6%;而肾性比例(34.2%)低于青年组(73.2%);青年组治愈率为92.9%,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8.4%。结论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青年患者病因构成不同,对ARF的诱因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行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治疗,对抢救ARF、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治疗ARF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RF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老年(≥60岁)ARF患者的发病情况、ARF的病因和死亡原因构成.结果:ARF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性别构成相对稳定,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RF分别占52.0%、36.0%、12.0%.200例ARF中死亡52例,总病死率为26.0%,其中肾前性因素所致ARF病死率占36.5%,明显高于肾性、肾后性因素所致ARF(P<0.01).结论:ARF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引起ARF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肾前性ARF病死率最高.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若明确ARF病因和死亡原因,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ARF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治疗及预后,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200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RF病例共90例,男性占62.2%,女性占37.8%,年龄15-86岁,老年病人占29%;药物、感染、手术是ARF的主要病因,分别占28.9%、13.3%、12.2%;肾前性ARF 14例,肾性ARF 71 例,肾后性ARF 5例。90例ARF中透析组55例,治愈率58.2%,非透析组35人,治愈率31.4%,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肌酐水平透析组(864.62±54.43)(μmoL/L)明显高于非透析组(574.57±84.69)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感染、手术是急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行血液透析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地区急性胰腺炎(AP)病因特点,为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伊犁地区三家医院(兵团四师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及伊犁州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AP患者中,高脂血症性48例(27.6%),胆源性46例(26.4%),酒精性17例(9.8%),暴饮暴食15(8.6%),多因素12例(6.9%),其他因素15例(8.6%),特发性21例(12.1%)。男性酒精性、暴饮暴食、多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P<0.01),女性胆源性、特发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老年组AP病因中胆源性、特发性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P<0.01),高脂血症则以非老年组为高(P<0.01)。MAP病因中胆源性、特发性、其他因素比例高于SAP(P<0.05,P<0.01)。汉族AP患者中高脂血症比例高于少数民族(P<0.01),胆源性AP中少数民族比例明显高于汉族(P<0.01)。结论:高脂血症为本地区AP首要原因,且发病以男性、年轻化为主,并在非老年组AP、SAP、汉族AP中比例较高。胆源性为本地AP第2位主要因素,以女性、老年化为主,在老年组AP、MAP、少数民族AP中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差异。方法 312例初发AMI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24)和老年组(年龄≥60岁,n=188),比较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非老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84.7%),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阳性及心理压力较大者比例、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血压、糖尿病史在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56.1%vs 13.7%,P<0.05)、症状典型、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冠脉病变以三支多见(53.4%vs 15.9%,P<0.05)、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3.3%vs 4.0%,P<0.05)。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 AK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KI 发生率占我院同期住院患者的0.39%;非老年组肾性因素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AKI 主要病因为药物、脓毒症、心力衰竭;AKI 总死亡率为30.1%,肾性因素死亡率高,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 <0.05)。合并 MODS 死亡率高。结论:住院患者 AKI 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肾脏替代治疗预后佳。MODS 是影响 AKI 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重视纠正 MODS,降低 AKI 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肖威 《四川医学》2010,31(5):572-57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老年急性肾衰竭的病因、透析与非透析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RF最常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与感染、肾毒性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血液透析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各种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提高透析率,特别是进行早期预后性透析,能使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