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腹腔镜手术时,不同气腹时间对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方法:400例拟在CSEA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100)。监测每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20、30、40、50min时PaCO2的变化。结果:气腹时间与PaCO2呈正相关(r=0.954,P<0.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时,随气腹时间的增加,患者PaCO2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
(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
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 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
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A组患者的PetCO2
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
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OLV期
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
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李燕  代志刚  高元丽 《右江医学》2008,36(5):559-560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成年颅内手术20例,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60~100μg/(kg.min)复合异氟醚吸入,加卡肌宁6~9μg/(kg.min)微电脑泵输注,术中机械控制纯氧通气,潮气量11±7.4 ml/(kg.min),呼吸频率12次/分,吸氧浓度1.5~2.0 L/min,呼吸机控制呼吸。开颅后调节呼吸频率,使PETCO2分别为25 mmHg(T1)、30 mmHg(T2)、38 mmHg(T3),并维持30分钟后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及生化各指标。在抽取动脉血标本时,需要保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99%~100%,各时相间心率与动脉血压之差<±15%。结果三个时相的pH、PaCO2和总二氧化碳(TCO2)差异显著,而PaCO2与PETCO2之差、(Pa-etCO2),HCO3-,BE以及K+值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颅内手术控制性过度通气时,PETCO2是反映PaCO2变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2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①152例早产儿中,严重脑室内出血组54例,无严重脑室内出血组98例。②严重脑室内出血患儿较非严重脑室内出血者,PaCO2峰值更大(65.00 mmHg vs. 52.00 mmHg)、差值更大(35.60 mmHg vs. 16.35 mmHg),而PaCO2谷值更小(30.30 mmHg vs. 36.00 mmHg),P均<0.05。③与没有使用通气支持的患儿相比,应用机械通气(MV)或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模式的患儿PaCO2 的波动范围更大。④ROC分析示PaCO2在31.60~62.00 mmHg范围内的患儿(n=85,55.92%),严重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仅为15.29%。⑤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aCO2 峰值>62.20 mmHg、PaCO2谷值<31.60mmHg及PaCO2差值>26.15 mmHg(OR值分别为3.25、2.15和3.31,P均<0.05)。结论:早产儿由于自身脑发育及脑血流调节的特点,动态监测PaCO2、界定PaCO2 的“安全”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病人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与脑代谢、脑血流、颅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12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病人 ,行七氟醚麻醉 ,待 1.3MAC时 ,调整呼吸频率 ,使PETCO2 达 4 0、30、2 0mmHg ,每阶段稳定 30min ,分别采清醒时及PETCO2各时段的颈内静脉、桡动脉血以及脑脊液作血气分析以及测定葡萄糖、乳酸含量 ,根据血气分析找出相对应的PaCO2 ,用修正Kety Schmidt惰性气体饱和技术计算CBF ,并由此根据动静差值计算出CMRO2 、CMRglu值的变化。结果 与清醒时通气状态相比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脑灌注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采集全部患者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前3 d内的血压变异性(收缩压标准差)以及脑灌注压变异性的平均值。全部患者在术后完成3个月随访,利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GOS评分1~3分归为预后不佳组,评分4~5分归为预后良好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压变异性与脑灌注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患者中预后不佳组28例,预后良好组62例。两组术后脑灌注压标准差、术后收缩压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脑灌注压标准差和术后收缩压标准差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2、0.981,均P<0.05)。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血压变异性与脑灌注压变异性呈正相关(r=0.251,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血压变异性以及脑灌注压变异性均会对预后产生影响,血压变异性和脑灌注压变异性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患者中肌肉抑制素、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 情况及相关性,并据BMI 进行分层研究。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COPD 男性患者为研究组及年龄相仿的中度 COPD 男性为对照组,肺功能仪器检测每位受试者的1 s 用力呼气容积(FEV1) 及其预计值;测定身高及体质量, 计算BM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肌肉抑制素;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肌肉抑制 素与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BMI 分组的重度COPD 组患者血清中肌肉抑制素及二 氧化碳分压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而动脉氧分压明显下降;研究组中BMI 低者肌肉抑制素及二氧化碳分压水 平升高更明显,动脉氧分压下降更明显(P<0.05)。BMI 与肌肉抑制素呈负相关,FEV1/ 预计值与肌肉抑制素呈 负相关;肌肉抑制素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与动脉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COPD 患者肌肉抑制素水平越高, BMI 越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储留更突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肌肉抑制素在COPD 疾病有重要作用,肌 肉抑制素可能成为COPD 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猪急性脑内血肿颅内高压状态下脑组织氧分压(PtiO2)及二氧化碳分压(PtiCO2)、pH值和颅内压(ICP)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猪急性脑内血肿模型,注入自体血并待颅内压稳定在较高水平(4.0~5.33 kPa)后,给予过度通气15 min,使PaCO2<4.0 kPa,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ICP、脑灌注压(CPP)、PtiO2、PtiCO2、pH和HCO3-的变化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脑内血肿组动物过度通气后,ICP、PtiCO2显著下降,CPP、pH值明显上升,而PtiO2却急剧下降至缺血水平.结论:过度通气可显著地降低ICP,但也显著地降低脑PtiO2,因此颅脑外伤后早期应避免使用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参数的准确调节。方法机械通气的分钟通气量及其他参数依据监测的混合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呼吸顺应性和动脉血气进行调节。结果呼吸机参数调节后患者的PaCO2均在预期范围内,未出现肺的气压伤和循环障碍。结论为减少机械通气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建议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动态监测混合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气道阻力、呼吸顺应性和动脉血气,依据多项指标精确调节呼吸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83-86
目的 探究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与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NICU 收治的新生儿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病情分为呼吸障碍组(A 组)、循环障碍组(B 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C 组)。监测三组TcPCO2、TcPO2、PaCO2、PaO2,并比较TcPCO2与PaCO2、TcPO2与PaO2间的关系。结果 A 组TcPCO2、PaCO2明显高于B 组及C 组,TcPO2、PaO2明显低于B 组及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TcP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A=0.765,rB=0.920,rC=0.875,P<0.05);A 组TcPO2与PaO2呈中等相关(r=0.601,P<0.05),B 组TcPO2与PaO2无相关性(r=-0.006,P>0.05),C 组TcPCO2与PaCO2、TcPO2与PaO2均呈较高相关(r=0.875、0.825,P<0.05)。三组TcPCO2、PaCO2差值均接近0(A 组、B 组、C 组测量差值均数分别为0.101、2.991、-0.072),且TcPCO2与PaCO2均有较好的一致性(A 组、B 组、C 组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12.000、11.000、8.700)。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PCO2测定可准确、连续、无创地评估NICU 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aCO2,TcPO2能较真实地反映新生儿的氧合情况,值得在NICU 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郑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0):1351-135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0例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为观察对象,监测持续主流PETCO2,同时作122例次动脉血气分析,分析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结果:PETCO2与PaCO2的平均值分别为(31.7±5.3)mmHg、(37.6±4.5)mmHg,呈正相关(P〈0.01);随着氧合指数(OI)值的升高,PaCO2与PETCO2的r值逐渐变小,OI值〉25时,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机械通气治疗后12-72 h PaCO2与PETCO2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两者差值不断降低。30例中,存活27例,病死3例。结论:在对NRDS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时,无创性主流式PETCO2监测在OI值〈25或患儿病情好转时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期间潮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潮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心肺复苏(CPR)期间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4例心跳骤停患者在CPR过程中PetCO2的变化.结果①自主循环恢复的10例(成功组)气管插管后PetCO2与未恢复的14例(失败组)PetCO2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成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前后PetCO2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③成功组与失败组在自主循环恢复前PetC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PR过程中PetCO2的监测对复苏成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英  王丽娜  蔡姝  李健  杨建平 《上海医学》2006,29(10):725-727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监测68例患者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潮气量(VT)和PETCO2,观察腹腔充气前、后VT及PETCO2的变化,同时比较静脉复合全麻(静脉组)、静吸(异氟醚)复合全麻(静吸组)及加吸氧化亚氮(N2O)静吸复合全麻(加吸N2O静吸组)对VT和PETCO2的影响。结果充气后各组VT均显著降低,PETCO2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充气前,静脉组与静吸组PETCO2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高于加吸N2O静吸组(P值均<0.05);充气后,静吸组的PETCO2较静脉组增高(P<0.05),但两组与加吸N2O静吸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VT随着气腹的增加明显下降,调整VT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全麻方式的选择也可显著影响腹腔镜手术中VT及PETCO2的改变,加吸异氟醚或N2O复合静脉全麻会使PETCO2进一步升高。因此,PETCO2监测是腹腔镜手术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12-115+封三
目的 探讨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6例及非休克患者66例。两组均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_2)、慢性健康和急性生理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平均动脉血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ardio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aCO_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Comparison of capillary CO_2,PcCO_2)、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酸碱度(pH)、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动脉血乳酸(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LAC)、中心静脉压(Capital value process,CVP)、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a)CO_2]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后监测参数的变化、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研究组MAP、SaCO_2、PaCO_2、Scv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CVP、PcCO_2、LAC、P(c-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诊断当天动脉血乳酸面积为0.731,标准误为0.135,渐进Sig.为0.048,渐进95%CI下限为0.467,上限为0.993;诊断当天二氧化碳偏移度面积为0.835,标准误为0.106,渐进Sig.为0.005,渐进95%CI下限为0.631,上限为1.001;诊断24 h动脉血乳酸面积为0.803,标准误为0.115,渐进Sig.为0.008,渐进95%CI下限为0.581,上限为1.001;诊断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面积为0.888,标准误为0.086,渐进Sig.为0.002,渐进95%CI下限为0.718,上限为1.001;APACHEⅡ评分面积为0.803,标准误为0.106,渐进Sig.为0.008,渐进95%CI下限为0.597,上限为1.001。结论 在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过程中,经皮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梯度监测的效果更加理想,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在初期颅高压患者不同颅内压(pIC)水平的相关变化,进而预测pIC、脑灌注压(pCP).方法:对200例颅脑病变患者393次腰椎穿刺测压前均行TCD检查并记录血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随着pIC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vs)无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血管搏动指数(PI)升高(P<0.05或0.01).依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平均动脉压(pMA)所得预测颅内压(pICe)及预测脑灌注压(pCP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pICe=-1.496 2.807×PI 0.088×pMA;pCPe=1.496-2.807×PI 0.912×pMA.预测和实测的pIC、pCP均呈正相关(r=0.757、0.961,P均<0.01),预测差值在0.667 kPa内阳性预测率均为78.63%.结论: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参数改变可较准确预测pIC、pCP,在颅高压初期对2者的预测准确性完全一致,且不受动脉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3-87+封三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心脏骤停且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患者54例,实施标准心肺复苏(CPR)并行动态PETCO_2监测。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OSC)分为ROSC组(35例)和非ROSC组(19例),比较两组复苏过程中PETCO_2连续监测的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PETCO_2预测CPR效果的效能。记录可除颤心律患者除颤前1 min内的PETCO_2,并在除颤成功与失败患者间比较PETCO_2除颤前1 min;同时按照是否ROSC、入住ICU 72 h生存和死亡、出院时存活和死亡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平均PETCO_2。结果 ROSC组患者在CPR开始5 min、10 min、20 min PETCO_2及平均PETCO_2方面均高于非ROSC组(P0.05);但CPR开始1 min PETCO_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颤成功患者的除颤前1 min PETCO_2明显高于除颤失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OC曲线显示,PETCO_220 min预测复苏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UC)[AUC=0.930,95%可信区间(CI):0.819~1.000]大于平均PETCO_2(AUC=0.862,95%CI:0.761~0.964)、PETCO_210 min(AUC=0.852,95%CI 0.722~0.982)、PETCO_25 min(AUC=0.741,95%CI:0.594~0.888);PETCO_220 min预测CPR成功的最佳节点为20.5 mmHg,此时其特异性为94.7%、敏感性为66.7%。ROSC组、入住ICU 72 h存活组及存活出院组的平均PETCO_2值均高于无ROSC组、入住ICU 72 h死亡组及出院时死亡组(P0.05)。结论 动态监测PETCO_2可有效评估心脏骤停患者CPR的质量和预后,包括预测可除颤心律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效果,其中CPR 20 min时的PETCO_2≤20.5 mmHg可作为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24-27
目的 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脓毒症休克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复苏达标测定时的Pcv-aCO_2(6 mmHg)值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低Pcv-aCO_2组)与B组(高Pcv-aCO_2组),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SOFA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前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HR、Pcv-aCO_2均高于A组(P0.05),而两组复苏后的MAP、CVP及Scv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复苏后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将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作为对其液体复苏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其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液复苏,对照组患者复苏目标为ScvO2(中心血氧饱和度)≥0.70,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联合Pcv-aCO2<6 mmHg,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分析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6 h平均补液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减少,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乳酸清除率、CI、SCr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观察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后ScvO2≥0.70的患者Pcv-aCO2与6 h乳酸清除率呈现负相关(r=-0.754,P<0.001)。结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液复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评价患者的循环血流量,组织灌注状态及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