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治疗已有多种方法,为筛选理想的药物配方,本文进行了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辅用曲马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蹇洪  骆明恩  何明武 《中国骨伤》2001,14(7):445-446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 ,PCEA)是一种用药量小、安全、可靠的镇痛新方法。我院于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 ,采用该疗法治疗 12 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疗效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4例中男 83例 ,女 41例 ;年龄 31~ 5 2岁 ;病程 1月~ 12年 ;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均经单纯牵引、按摩治疗无效而疼痛症状明显者。2 治疗方法2 1 PCEA镇痛方法与配药 我们采用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微量给药泵向硬膜外腔持续注射药物。首次注…  相似文献   

3.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自控镇痛(PCA)在临床疼痛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本文就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应用方案、药物选择、临床评价及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自控镇痛在临床疼痛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本文就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应用方案,药物选择,临床评价及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对母婴及产程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妇分为PCEA组(n=42)和对照组(n=58)。PCEA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施行PCEA,记录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产程时间、产程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PCEA组产妇麻醉前后腹部和下肢肌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CEA组产程各时段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产妇麻醉后腹部和下肢和略有减弱,但不影响第二产程进程。结论:PCEA行分娩镇痛时母婴安全,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理学检查及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D组)29例,用镇痛泵硬膜外持续给药(2ml/h)+常规疗法;对照组(C组)26例,用常规疗法:包括硬膜外或骶管阻滞、卧床休息、药物、牵引、推拿及功能锻炼等。结果:D组无无效病例,明显优于C组。治愈率7天内D组48.3%,C组21.6%(P<0.01)。其他观察项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运用镇痛泵持续给药+常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起效迅速,近期治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之优点。对迅速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祥平 《颈腰痛杂志》2003,24(3):167-169
目的 观察一次性镇痛泵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理学检查及 CT或 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9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 D组 ) n=5 8,用镇痛泵硬膜外持续给药 ( 2 m l/h) +常规疗法 ;对照组 ( C组 ) n=5 1,用常规疗法 :包括硬膜外或骶管阻滞 ,卧床休息 ,药物 ,牵引 ,推拿及功能锻炼等。结果  D组无无效病例 ,明显优于 C组。治愈率 7天内 D组 48.3%,C组 2 1.6 %,( P <0 .0 1)。其他观察项目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运用镇痛泵持续给药 +常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起效迅速 ,近期治愈率高 ,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之优点。对迅速减轻病人痛苦 ,恢复病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clural analgesiaPCEA)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评估。方法对116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PCEA治疗。结果本组116例患者,经该方法治疗后,其中97例治疗效果达优级,17例治疗效果良好,2例效果可,优良率98.3%。治疗期间1例出现下肢肌力减退,降低利多卡因浓度和减小持续输注量后下肢肌力恢复,6例术后并发轻微头痛、头晕等不适,经卧床休息及静脉补液后,症状均于3d内消失。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PCE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胶原酶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项经济实用、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将PCEA泵用于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施行术后切口镇痛,传统上采取肌肉注射止痛药法,效果往往不够确切;因顾虑病人出现镇痛药过量或成瘾,以致约有70%的病人因用药量偏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胸腔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和病理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浅速和自主咯痰能力降低,容易促成  相似文献   

11.
赵卫侠 《颈腰痛杂志》2008,29(6):523-525
目的对牵引、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干预措施、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方法根据国际Coe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制定检索策略,以“牵引、熏蒸、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Ndise)和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2007年的文献。结论参照循证医学原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疗效评价方法、干预方法存在部分问题,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10-2014-0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48例,采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传统手术组:48例,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术后及随访时复查腰椎X线及CT,评估植入螺钉的位置及融合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术后肌酸激酶变化,以及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2月,平均(15±2)个月,两组植入螺钉的位置及融合率、手术时间、总切口长度、术后1年VAS、OD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肌酸激酶变化、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比较,微创组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融合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对34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式治疗。男25例,女9例:年龄35~63岁,平均46.4岁。病变部位:L4 5突出20例,L5S1 14例。症状表现一侧下肢痛重、对侧下肢痛轻21例;最初一侧下肢痛。后转为以对侧下肢麻痛重为主,而最初一侧下肢痛变轻者8例;双侧下肢痛无明显差异5例。术前CT影像显示椎间盘突出正中央型8例,旁中央型26例。手术在一侧椎板开窗术的基础上,咬除相应棘突,保留棘上韧带,并将棘上韧带牵向对侧,使椎管显露扩大,摘除中央突出之椎间盘,称之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5年,采用侯树勋疗效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一侧椎板开窗棘突切除术既达到椎管减压、摘除突出之椎间盘的目的,又保留了对侧椎板、棘上韧带,维持了后柱稳定,为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改良新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脱止-M)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门诊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几服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观察临床疗效,并与甘露醇结合地塞米松治疗进行对照.结果 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8.89%(80/90),效果显著52.22%(47/90),见效快,服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治...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元的模式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秋吉  石学敏 《中国骨伤》2007,20(7):461-463
腰椎间盘突出症单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疗管理的新模式,包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针灸、中药、牵引、推拿手法、支具、运动疗法、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等)。该模式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采用模拟手法对3具新鲜尸体的脊柱标本,进行了L4.5、L5S1椎间盘后外缘应力变化的测定,和脊柱不同位置变化下腰椎小关节突相互关系改变的观察。结果发现前屈侧弯旋转法对腰椎小关节突的活动幅度最大,直立旋转法次之,向左侧旋转时小关节突作切面的旋转滑动,右侧小关节间隙增大;向右侧旋转时反之。做前屈侧弯旋转法时,当脊柱向左侧旋转时,椎间盘左后外侧压力增高,同时右后外侧压力减低;向右旋时则反之。而当旋转动作结束复原时,出现负压的一侧均出现一个微小的正压,这种正负压力多次反复的变化,可以使突出的髓核变位或变形,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乐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盆腔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均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随机分为三组(n=20),均行PCEA.镇痛药液A组吗啡2 mg和罗哌卡因75 mg;B组可乐定150μg、吗啡2 mg和罗哌卡因75 mg;C组可乐定300μg、吗啡2 mg和罗哌卡因75 mg.监测术前、后血压(BP)、心率(HR)及进行VAS评分、Remesay镇静评分,记录24 h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镇痛药总用量,并测定麻醉诱导前、术后6、24h血浆ET-1和CGRP浓度.结果术后24 h VAS评分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5).B、C组24 h总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镇痛药总用量显著性低于A组(P<0.01),且C组低于B组(P<0.01).A、B、C组镇静评分分别为2.5±0.4、2.9±0.7、(3.9±0.7)分,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0.05或0.01).与术前相比,A、B两组术后BP、HR、血浆ET-1和CG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后BP、HR和血浆ET-1浓度均显著性降低,CGRP浓度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可乐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术后PCEA不仅能发挥良好镇痛作用,而且降低动脉BP,使血浆缩血管/舒血管神经肽比例平衡,可防止术后高血压恶化.  相似文献   

18.
三维牵引加复方丹参、强的松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运元  田佩远 《中国骨伤》2007,20(7):471-472
自2004—2005年对143例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且有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其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施氏伤科整骨手法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研究组为施氏伤科整骨手法辨证施治,对照组常规手法,运用VAS、M-JOA评分及M-JOA改善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收集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脱落8例,实际92例纳入研究。研究组47例,对照组45例。治疗4周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VAS、M-JOA评分及疗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氏伤科脊柱整骨手法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确,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规范化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年龄对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和下肢骨科术后病人75例(ASAⅠ-Ⅱ级),年龄22岁-85岁,根据年龄分为A组(22岁-45岁)、B组(46岁-64岁)和C组(65岁-85岁),每组25例。术后三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接通并开启电子镇痛泵,三组药物配伍和PCA给药模式相同:负荷剂量5μg,背景剂量1μg/h,PCA追加剂量2.5μg,锁定时间3 min。记录PCA开机给负荷量后0、4 h、8 h、20 h、24 h和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并计算术后第二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术后4 h、8 h、20 h和24 h等时间点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8h和20h等时间点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年龄以及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椎管内退行性改变是影响小剂量舒芬太尼PCEA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老年病人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少,适宜老年病人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