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慢性气流阻塞(CAO)是一种常见的使人致残的病变,而严重的 CAO 患者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需用上肢作许多简单动作而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因此作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来评定单用上肢训练和上下肢相结合的训练对严重 CAO 患者的价值。方法:对28例严重 CAO 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6),下肢组(7),上肢组(6)上下肢结合组(7(,3个运动训练组分别接受上肢环行训练20分钟、下肢步行训练20分钟,上下肢结合组作上肢环形运动15分钟,下肢步行训练15分钟,各训练组在正式训练前先作准备运动10分钟,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共训练8周。在训练前后进行了下列评定:用呼吸量测定器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最大肺活量  相似文献   

2.
<正> 慢性气流阻塞(CAO)为一种常见的使人致残的疾病。严重 CAO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均需用上肢作许多动作,而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因此作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检验单用上肢训练及与下肢相结合的训练,对运动应激的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8例严重 CAO 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6),下肢组(7),上肢组(6),上下肢结合组(7)。3个运动训练组分别接受上肢,下肢和上下肢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共训练8周,每个训练组先作准备运动10分钟,然后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正> 上肢测力计已广泛用于上肢运动时的极量和次极量需氧能力的测试。应用臂测力计对在工业、体育运动和军队从事上肢工作的人,以及对不能骑自行车的人,包括偏瘫病人和下肢矫形残疾病人的检测都有实用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次极量臂力测定时,应用上肢等动测力计的情况下,臂转动速度对心率(HR)、收缩压(SBP)和心率—血压乘积(RPP)的影响.作者指出,有关此法应用问题尚未见有公开发表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46例,随机分为康复1组16例、康复2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前后均完成常规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康复1组在家庭或社区作慢跑或者登楼等锻炼,以HR达到亚极量运动时的HR作为符合康复强度。康复2组采用功率自行车锻炼,以峰值功率的80%作为运动强度。各自完成12周,每周3次,每次30min的锻炼。对康复前后的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各康复组在康复后的FVC%pred、FEV1%pred和FEV1/FVC变化无显著性意义,IC%pred、VO2peak、VO2peak%pred和CAT评分等均较前有显著改善,康复1组的W peak和W peak%pred无显著提高,而康复2组则分别由59.5±15.5和54.8±10.2提高到74.5±17.5和61.5±1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康复1组观察到较康复2组少的不良反应。结论: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改善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 为研究心肌梗塞患者长期运动疗法的效果,作者以坚持3年进行运动训练的10例患者为运动组,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5岁。其中下壁梗塞5例,下侧壁梗塞1例,前避中隔梗塞4例。从发病到初次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的时间平均2.3±1.3个月。运动疗法开始前,开始后一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多级运动负荷试验,以后每6个月一次。运动处方根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以最大心率的70%~85%为适宜强度,每周3次,包括步行、慢跑、自行车功量计等运动,每次40~60分钟,运动前后各加30分钟的体操和牵伸活动。以同时住院而不参加运动疗法的6例心肌梗塞患者做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第六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第二节心胜负荷试验二.次极量活动平板或蹬车运动试验1.检查对象同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 2.检查方法检查时间:应在进餐前或饭后2小时以上. 运动分级: (1)活动平板(1~7级):每级运动3分钟,见表1.  相似文献   

7.
马胜 《中国临床康复》2013,(7):1259-1264
背景:尝试应用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对表面肌电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将其应用于功率自行车运动至疲劳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功率自行车不同负荷运动中下肢肌中值频率值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分析肌肉疲劳拟合曲线的特点及其影响肌肉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受试者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8名男性青年,利用MONARK功率自行车,对受试者在不同负荷以及不同踏蹬频率下进行测试至疲劳,同时对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外侧头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分析中值频率指标的变化,并用minitab.15统计软件,按照在F检验的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的前提下,选取判定系数序最大,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曲线优度拟合。结果与结论:①功率自行车150W运动时,肌纤维的募集形式由运动初始快肌纤维募集数量逐渐增多向慢肌纤维募集比例增高转变。②功率自行车300W运动时,肌纤维的募集形式从运动初期的快肌纤维募集为主逐渐向慢肌纤维募集比例增高转变。③功率自行车150W运动时,肌肉疲劳的拟合曲线均为三次项曲线,提示影响肌肉疲劳的主要因素有3个。300W运动时,肌肉疲劳的拟合曲线均为二次项曲线,提示影响肌肉疲劳的主要因素有2个。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研究了偏瘫患者运动时大腿及小腿皮肤温度的变化。对象组为7名(男6,女1)可步行的偏瘫患者,平均年龄41±14岁,瘫痪程度为Brunnstrom Ⅴ~Ⅵ级。对照组为7名(男3,女4)定期运动的健康者,平均年龄23±3岁。用热敏电阻测定两大腿前侧中心部及小腿后侧中心部皮肤温度。被检查者静坐于湿度50%,环境温度25℃和20℃的人工气象室内30分钟后,用电动功率自行车通过每分钟15W 的多级渐增负荷法,以100W 为目标运动。在测定皮肤温度时,用呼吸气体分析器按一口一口呼吸法(bre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踏车运动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有氧训练运动强度的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36例脑卒中后早期(52.0±24.3d)偏瘫患者接受改良下肢踏车心电运动试验,其中10例接受手摇车心电运动试验,起始功率为0W,每3min功率增加2.5W。踏车速度维持在50—70转/min。结果:①36例患者中30例患者(83.3%)顺利完成运动试验;27例患者因疲劳不能坚持作为运动试验终止指标,3例患者因血压过高而终止试验;所有测试患者未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表现。②30例完成试验的患者其试验终止心率平均为:(127.9±17.0)次/min,与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是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79.8%。而与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接近,是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的94.0%;30例患者的平均运动时间为10.6min。③运动时间与下肢功能Fugl-Meyer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5)。④患者休息6min时所测血压与试验前安静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测试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的3例患者在休息6min时心电图均恢复正常。⑤10例进行两种不同运动试验方案的患者在踏车运动中终止心率高于单臂手摇车运动中终止心率(P0.05)。患者在踏车运动中终止心率及运动时间均高于单臂手摇车运动中终止心率(P0.05)和运动时间(P=0.01)。结论:踏车运动试验可以作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获得有氧训练强度指标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血清中活性氧(ROS)及其清除体系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跑台提供运动负荷,进行安静状态时、亚极量负荷和力竭性运动后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血清中ROS亚极量负荷后显著高于安静时,力竭性运动后又显著高于亚极量负荷时(P&;lt;0.001);GSH含量和GSH-PX活性亚极量负荷后显著降低(P&;lt;0.001),力竭性运动后回升,但仍低于安静时水平。结论 ROS随运动强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GSH含量和GSH-PX活性则呈现出先显著下降随后再回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手摇车在偏瘫患者分级运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单臂功率车运动方案用于偏瘫患者心电运动试验的可行性。方法:12例偏瘫患者接受Mlnark功率车的单臂运动检测,速度为40 ̄60r/min,起始负荷为12.5W,每隔3min增加12.5W。参照心电运动试验的有关标准决定终止时间并对结果进行评定,比较运动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将 的最大心率与年龄预计最大心率、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作一比较。结果:心率、收缩压随着运动显著上升,两者均与运动于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肌力、心肺耐力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CK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有氧运动组(n=20)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n=20)。有氧运动组以50%峰值摄氧量(VO2peak)踏功率自行车,每次30 min。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组在有氧运动组基础上,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每周3次,共12周。比较三组间训练前后上下肢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 RM)、心肺运动试验(CPET)、手臂弯曲试验(ACT)、30秒坐站试验(CS-30)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差异,并监测训练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训练前三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1.841,P0.05)。训练后,有氧运动组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在各指标方面均改善(t2.162,P0.05),且优于对照组(t2.132,P0.05);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在上肢1 RM、下肢1 RM、VO_(2peak)、ACT、CS-30和6MWT方面均优于有氧运动组(t2.081,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CKD患者运动功能,联合抗阻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治疗前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率上肢达47.5%,下肢达60%;有效率上肢达95%,下肢达97.5%。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治疗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国产YCP-I型活动平板运动测试机所作447例运动试验的结果,对极量与亚极量试验的结果作了比较,并探讨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在呼气管道上添加30 cmH2O压力的阻力负荷观察正常人运动过程中呼吸生理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变化,探讨呼气阻力增加导致呼吸困难的机制.方法:8例正常年轻男性作为受试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为26±4岁,FEV1%为(95.7±3.2)%.受试者口含咬嘴后通过带有单向阀的呼吸管路与呼气阻力负荷装置连接,根据管道浸入水中的深度而取得所需强度的呼气阻力,且不影响吸气气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有呼气阻力负荷(30 cmH2O压力)的运动试验和一次无呼气阻力负荷的运动试验,两次试验在不同天先后随机进行.运动方案为在0W的运动负荷下运动3分钟以后每分钟增加25W的功率.结果:正常人在外加呼气阻力负荷的运动末期,分钟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和运动耐量较无阻力负荷降低(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增大(P<0.05),Ve和潮气量(V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正常人在外加呼气阻力负荷后,由于通气量上升达不到机体的通气需求,导致呼吸困难的加重,降低了运动耐量.正常人在外加呼气阻力负荷后不出现肺动态过度充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图通过测定几种人体基本动作的代谢能量和做功计算一个完整运动过程-跑的能量消耗和运动效率,进而建立一种实用、简便的测量人体运动能耗和效率的动作分解测量方法。方法:实验在西安体育学院实验中心代谢实验室进行。选择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2年级男大学生15人,佩带面罩和在负荷设备上按照规定动作要求运动。将跑分解为下肢摆动、下肢蹬起、落地和上肢的摆动动作,模拟动作有空蹬自行车、水平跳台阶;而输出功用立定跳远和垂直纵跳模拟,每种运动持续时间大约5min以内。每20s采集一次气体代谢指标,每分钟记录心率一次;运动结束后记录(或计算)机械功,并计算不同动作运动的机械效率。结果:15人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每步的生理能耗为2584.05J。②一次蹬地过程输出的总功为589.05J。③100m全程的总运动能耗为129.2kJ。④疾跑运动效率为22.8%。⑤相对耗能率为9.16kJ/(kg·min)。⑥疾跑运动能价C为19.08kJ/(kg·km)。结论:一个完整、复杂的运动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些简单动作组成的,通过准确测量这些基本动作的能量消耗和效率,进而推测整个运动过程的能量消耗和效率。这种动作分解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易化技术对43名老年脑卒中和79名中青年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1~2个月康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不明显,下肢疗效明显,中青年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进步;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者中老年人上肢运动功能积分较中青年略低,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明显较中青年少;晚期开始康复者中,老年人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增加较中青年多。本文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特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风偏瘫患者6个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了解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进程。方法:对30例患者于急性期至病程6个月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ADL评测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评测分别于治疗前、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比较各阶段康复疗效。结果:上肢、腕、手、下肢运动功能和上、下肢ADL各阶段均有显著改善(P<0.01),FM各阶段恢复程度比较,上肢、手、下肢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腕活动P<0.05,第二阶段优于第一阶段。第二、三阶段下肢恢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上肢、腕、手恢复明显较前一期减弱(P<0.01)。ADL各阶段改善程度比较:下肢第二阶段改善明显优于第一、三阶段(P<0.01),上肢第三阶段提高明显减慢。结论: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相关ADL在前6个月持续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前3个月明显优于后3个月,但下肢改善无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 很多不同的运动方案在临床心脏病学中应用。因为没有单一的试验适用于广泛的病人运动容量,所以很多地方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健康状况较好的病人,另一种是较受限制的病人。本研究的目的是没计一种适应所有病人运动容量并能应用于平板车或脚踏功率车的方案。病人与方法:30例健康男性自愿者(平均年龄38岁,28~55岁;平均体重74公斤,57~97公斤)进行新运动试验与标准方案的对比。新方案设计是以低工作负荷(2MET,7ml/kg/min)开始,最初增量是以每分钟增加前级的15%负荷小量地进行维持。这种方法产生工作负荷指数性增加,需要试验相对健康的病人最高分级在15分钟后达到。这  相似文献   

20.
<正> 上下肢功能改善是中风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作者对中风后上下肢功能及达到最大功能的时间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上下肢瘫进行简单的床边检查以预测康复结果.作者将75例中风病人作前瞻性研究(超过60天无瘫痪者、两例受累者除外)按上下肢分为重叠的两组.第一组:66例单侧上肢瘫不能自行进食及穿衣者,剔除7例下肢瘫无上肢瘫及2例评分不可靠的患者.第二组:72例单侧下肢瘫不能单独行走者,剔除3例上肢瘫无下肢瘫的患者.全部病人在安排康复之前做了 CT 或 MRI 检查.入院后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瘫肢远近端肌力按医学研究学会推荐的评分标准评分.(1.有收缩迹象;2.不能抗重力运动;3.能抗重力运动,4.能抗重力和阻力运动,5.正常肌力).肢体功能判定:上肢分两种功能按 Barthel 指数评分,①准备餐具与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