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剖式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翠  郭尚福  安宁  冯冲 《医学综述》2013,19(9):1699-1700
目的分析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5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3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无死亡,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3±6.9)d与(698.6±48.1)m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为(16.1±6.5)d与(685.2±46.9)m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后近期的复发率为6.67%,1年内在无瘤生存率为93.33%、手术满意度为86.67%,比非解剖性肝切除显著偏高。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术式安全、有效,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采用这种手术方式,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水平。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2组各项围术期手术及治疗指标,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各手术及治疗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CAM-1、MMP-13、PCT、IL-6水平分别为(7.48±2.69)ng/mL、(121.03±23.61)ng/mL、(6.83±1.97)μg/mL、(13.58±4.2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07±3.86)ng/mL、(168.52±30.27)ng/mL、(8.32±2.67)μg/mL、(16.40±5.38)pg/mL(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7%(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引导下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炎症反应影响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为其临床综合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5年间住院行手术切除的11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再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预后影响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7%、33.3%、18.1%,1、3、5年复发率为38.6%、69.3%和84.6%。单纯手术切除患者(76/118)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其1、3、5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1%、31.1%、16.1%和38.6%、62.3%、78.6%;手术切除+术后TACE患者(42/118)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0个月,其1、3、5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3.3%、49.9%、29.7%和30.3%、52.5%、65.7%。单因素分析: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UICC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出血量、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检出方式、癌结节数和病理分级10种因素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为治疗方式、门脉癌栓、UICC分期和检出方式。结论治疗方式、门脉癌栓、UICC分期和检出方式与肝癌预后显著相关;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性TACE可以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涛 《当代医学》2013,(20):147-148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索拉菲尼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安全性好。结论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金泽  王琳 《吉林医学》2022,(9):2482-2484
目的:探讨使用腔镜手术的方式和传统的开刀手术对于肝细胞癌的疗效区别。方法:主要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收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40例)及对照组(传统手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进展及术后康复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各种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下床时间更早、胃肠道通气时间更短、住院天数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肝功能的指标中,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为观察组17.5%,对照组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切除肝脏在改善肝细胞癌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方面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8.
9.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门市 10 0个原发性肝细胞癌先证者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肝癌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应用Li Mantel Gart法和SEGRANB软件进行简单分离分析 ,拟合确认概率π ,分离比 p和散发概率x。用PPAP软件进行综合分离分析 ,估计原发性肝癌可能的遗传模式。结果 Li Mantel Gart法估计的分离比为0 .10 72 46 38,95 %可信限为 0 .0 432 49~ 0 .139898。应用SEGRANB软件 ,以最大似然法拟合的确认概率为0 .2 30 330 3,分离比为 0 .1134 16 1,散发概率为 0 .46 92 795。结果提示肝癌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用PPAP综合分离分析结果提示符合多主基因遗传模式 ,估计的基因频率为 3.0 96 75 1× 10 -2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 ,伴有一定的散发病例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存在多主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250000名患者死于肝细胞癌。虽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HCC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而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上诊断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随着对HCC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HCC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7-2012年行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共120例,按照术式分为规则性肝切除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肝功能和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规则肝切除组的切除肿瘤直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除肝段数目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1)。规则肝切除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1)。规则肝切除组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非规则肝切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非规则肝切除组(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虽然手术损伤较大,但切除肿瘤范围大,术后肝功能恢复好,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报告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脏肿瘤切除同期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2.2%(13/1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1%(2/18)。14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5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结论:联合肝脾切除和(或)断流手术,手术风险较大,应结合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性地应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辅助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 年 6 月-2015 年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52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 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每组患者26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 术时间、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情况、术中出血量、肝癌完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6 及12 个月 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R0 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入肝血流阻断例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 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6 及12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相比传统的肝癌切除术,射频消融 联合治疗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入肝血流的阻断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科医师手术操作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实施根治性肝切除、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234例HCC患者,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800 ml和>800 ml)、输血(是与否)、手术持续时间(≤300 min和>300 min)、肝门是否阻断、肝门阻断次数(0、1和≥2次)、肝门阻断时间(<15、15~30和≥30 min)、医源性肝癌被膜破裂、门奇静脉断流术、肝切除程度(超半肝切除、半肝切除和单纯尾叶切除为大手术;亚肝段切除或不规则肝叶切除为中小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如大量腹水(<1 L和≥1L)、胆漏、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对HCC预后的影响。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等级资料的双变量相关分析进行Kendall s tau等级相关分析。结果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χ2=19.721,P<0.001)、输血量(χ2=7.769,P=0.005)、手术持续时间(χ2=4.793,P=0.029)、术后大量腹水(χ2=4.452,P=0.035)、医源性肝癌被膜破裂(χ2=6.401,P=0.011)与HCC术后预后相关。术中出血量(RR:2.138,95%CI:1.556-2.939)、医源性肝癌被膜破裂(RR:2.260,95%CI:1.182-4.321)、术后出现大量腹水(RR:1.648,95%CI:1.088-2.469)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输血与出血量(Kendall sτ=0.416,P<0.001)和肝切除程度(Kendall sτ=0.185,P=0.004)有显著相关性;出血量与肝切除程度(Kendall sτ=0.057,P=0.383)无相关性。术后大量腹水与肝功能Child分级(Kendall sτ=0.151,P=0.024)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外科医师在术中避免过多出血和医源性肝癌被膜破裂,有可能改善HCC肝切除的预后。部分病例因手术较大,外科医师可能放宽了输血指征;Child B或C级等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大量腹水,预后不良,应考虑肝移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技术在腹腔镜T1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腹腔镜T1期HCC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是否行术前CEUS将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均在距肿瘤边缘0.5 cm处切开患者肝脏实质并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在切缘3个不同位置取组织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切缘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及其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均行规律随访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影组手术时间(t=11.69,P<0.001)及住院时间更短(t=9.40,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t=14.86,P<0.001);而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t=0.28,P=0.78)、切缘长度(t=0.18,P=0.86)、术后进食时间(t=0.44,P=0.66)及拔除引流管时间(t=1.16,P=0.25)方面差异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可切除大肝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大肝癌病例分成术前TACE组(52例)与一期手术组(56例),术前TACE组经TACE后行手术的为二期手术组(47例),比较两组肿瘤大小、手术探查情况及手术相关因素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TACE组经TACE后5例失去手术机会,手术探查见肿瘤周围粘连明显增加,肝硬化加重,手术时间延长;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二期手术组TACE后平均肿瘤直径缩小并不显著。结论大肝癌术前TACE增加手术难度及手术风险,并有可能耽误手术时机,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对索拉菲尼联合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P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1周口服索拉菲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术前IL-35水平,将患者分为高IL-35组33例和低IL-35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不同生存时间患者的IL-35水平.结果 高IL-35组目标病灶、非目标病灶治疗总体有效率均高于低IL-35组(P<0.05);高IL-35组和低IL-35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6/33)和12.12%(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生存组(生存时间≤2年)血清IL-35含量为(64.17±19.21)pg/ml,低于长期生存组(生存时间>2年)的(106.19±21.56)pg/ml(P<0.05).结论 IL-35可能是影响索拉菲尼联合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PLC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肝切除术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7年6月-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肝切除的92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M法及Log-rank分析筛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使用COX回归检验模型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1个月,年龄<60岁(P =0.001)、AFP≥400 ng/mL(P=0.037)、微血管侵犯(P=0.007)、肝大部切除(P=0.001)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总体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5个月,AFP≥400 ng/mL(P=0.017)为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晚期肝癌患者经肝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肝切除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我院9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大块切除病例.结果乙肝感染率81%,肝功能A级55.6%,B级40%,C级4.4%.轻度肝硬化44.4%,中度46.7%,重度8.9%.肝癌大小(8.5±4.0)cm,手术时间为(188±89)min,失血量(1 281±1 831)mL,输血量(1109±1 213)mL.术后总并发症为24%,严重并发症17.8%,肝功能衰竭及肝功不全发生率8.9%.手术死亡率为6.7%.单变量分析示术前AST、肝功能、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因素,多变量分析提示手术时间及肝功能为肝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0.05).结论术前肝功C级应避免手术切除.术中缩短手术时间对预防肝功能衰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癌合并胆管内癌栓的诊断与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11例,应用B超、CT、ERCP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采用肝切除、胆管切开取栓等方法彻底清除胆管癌栓,术后行TA-CE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肝癌切除 胆管取栓者9例,生存3~38个月,平均18.5个月.TACE 胆管取栓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1个月.结论对肝癌侵犯胆管形成癌栓者及时诊断,尽早切除肿瘤、清除癌栓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