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侯建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18)
目的 比较三磷酸腺苷(ATP)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18例和普罗帕酮组21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普罗帕酮.结果 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3.3%(15/18);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1.0%(1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19.7±7.1)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的(486.0±242.0)s,ATP组与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普罗帕酮组2例因胸闷终止治疗.结论 ATP-与普罗帕酮相比,疗效相似,但ATP起效快,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且消失较快,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30 min,若未转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仍较快,追加胺碘酮150 mg,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70 mg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 min,若未复律,再重复给药70 mg,以0.4~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的复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为(20.1±2.3)min,对照组为(9.2±2.7)min,两组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SVT虽然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是效果都比较显著,且安全性好,均可作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律时间、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能有效改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症状,后者复律时间明显高于前者,但后者不良反应较高;前者虽复律时间慢,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侯建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6):29-30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ATP)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18例和普罗帕酮组21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普罗帕酮。结果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3.3%(15/18);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1.0%(1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19.7±7.1)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的(486.0±242.0)s,ATP组与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普罗帕酮组2例因胸闷终止治疗。结论ATP与普罗帕酮相比,疗效相似,但ATP起效快,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且消失较快,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院前急救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各49例,在急救过程中分别采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病症转复时间、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患者转运时间、病症转复时间及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2.48±3.51)min、(13.38±3.26)min、(6.29±1.40)min,短于胺碘酮组的(21.30±4.13)min、(24.59±5.37)min、(9.63±2.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8.37%)显著低于胺碘酮组(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救过程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可缩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症转复时间,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三磷酸腺苷转复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方法我科2008年8月~2009年12月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发作共20次,ATP首剂从100μg/kg开始,1~2s内快速静脉推注,随后以0.9%生理盐水5~20ml快速静脉推注,如2min后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3min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加倍给药,若无效,改其他药物复律。结果 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发作共20次,应用ATP快速静推复律,没有伴随或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次发作时ATP快速静推可有效地成功复律,在转复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特别要做好急救药物及抢救器材的准备,转复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注意快速推药,转复后仍继续做好观察病情及心率、心律、血压的监测,并给予精心护理,预防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间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转为窦性心律,5例物理方法终止,23例通过用药终止,复律时间平均30 min,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5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静脉药物上首选心律平,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循环内科急症,过去曾用三磷酸腺苷治疗,但由于剂量较大,有报道发生阿斯综合征、猝死者,故一度被否定。本文通过改进给药方法,并与普罗帕酮对照观察,发现小剂量三磷酸腺苷即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复律时间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且副作用轻,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笔者认为三磷酸腺苷仍可作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7例,以三磷酸腺苷初始剂量0.2 mg/kg不稀释弹丸式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5分钟后再以0.3 mg/kg同样方法应用。结果应用ATP初始剂量0.2 mg/kg后,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成功;另一例于0.3 mg/kg再用后复律,总成功率100%,室上速平均终止时间(36.2±15.7)秒。不良反应有胸闷(59.4%),头昏(40.5%),窦性停搏(13.5%),室性异搏(10.8%),Ⅱ°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1%),呼吸困难(5.4%),无晕厥及死亡病例,且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且可重复应用,价廉易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10mg)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23例和维拉帕米组25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维托帕米。结果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7.9%;维抟帕米组转复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30.1±7.5)s,显著短于维拉帕米组的(466.0±232.0)s(P〈0.05)。ATP组与维拉帕米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其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8.6%,但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ATP组〈1min,而维拉帕米组〈10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ATP与维扣帕米相比,尽管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但ATP起效快、不良反应消失较快、价格低廉,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和急诊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PSVT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3例)和普罗帕酮组(43例),分别选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PSVT,比较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0.7%,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SVT,均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科从1986年至1994年应用三磷酸腺昔(ATP)脉快速推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9岁。30例中,预激综合征3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病3例,原因不明者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维拉帕米组各30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及随访72h室上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24h复律率、72h再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胺碘酮相对维拉帕米24h复律率高,72h再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率少,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普罗帕酮复律药物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药物复律成功PSVT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初次复律效果分成首次复律成功组(n=95)和多次复律成功组(n=31);根据首次复律成功使用药物种类将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分成ATP组(A组,n=32)、胺碘酮组(B组,n=32)和普罗帕酮组(C组,n=31)3个亚组。A组采用快速弹丸式静脉推注ATP方案,B组采用静脉推注胺碘酮方案,C组采用静脉推注普罗帕酮方案。比较A,B,C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指标,分析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及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首次复律成功的3个亚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指数、家族遗传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最短,为(6.5±1.8)s,其次为C组患儿,为(410.6±69.4)s,B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最长,为(993.5±98.4)s,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462,P=0.000);A组中年龄≤5岁患儿仅4例,为3组中最少,其次为C组,B组中年龄≤5岁患儿最多,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均以无合并症状患儿居多,B组中有合并症患儿最多(以心功能不全患儿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律成功组和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首次复律成功组和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在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有合并症者比例为83.9%(26例),存在家族遗传病史者比例为54.8%(17例),均明显高于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比例为54.7%(52例)和26.3%(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中2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其中,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7.5%),其次为C组(25.8%),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明显高于首次复律成功3个亚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药物单次复律效果各有优劣,低龄、存在合并症及家族遗传病史的患儿首次复律治疗成功率较低,需引起临床重视;多次复律治疗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生应当根据PSVT患儿实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此提高复律效果,改善其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1]。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7例PSVT患者采取快速静脉推注三磷酸腺苷(ATP)复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3~5 mg经静脉快速推入。结果:9例患儿经三磷酸腺苷治疗后一次用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7例,重复给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1例,治疗无效者1例。结论:三磷酸腺苷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起效快,但必须在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