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躁狂、抑郁以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的生存质量量表、抑郁量表、躁狂量表的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躁狂评分(3.57±1.16)、抑郁评分(12.26±3.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77±1.22)分、(9.22±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情境式交往训练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绪体验与情感表达能力,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近年来国外有关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介绍,提出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有逐渐取代锂盐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干预;护理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总得分、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QLS总分、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不良反应等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95%)高于对照组(75%),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对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52例,CCRT+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2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的残留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式,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1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由高年资住院医师或精神科主治医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残留抑郁症状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护理中应用陪伴式情感干预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研究,开展时间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22例。2019年8月前入院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为对照组,2019年9月后入院患者给予陪伴式情感干预记为观察组,对比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2周后认知功能(BA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BA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在护理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在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效果突出,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谢梦 《中国校医》2023,(5):350-353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与交往训练护理联合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本院治疗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联合交往训练护理,比较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及自护能力、抑郁、躁狂、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适应能力评分等。结果 干预前,2组病情改善程度及自护能力、抑郁、躁狂、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病情改善程度评分(96.84±6.15)分、自护能力评分(91.18±5.64)分,高于对照组的(85.16±7.15)分、(84.19±5.15)分(t=7.833、5.788,P<0.001);研究组抑郁评分(9.06±2.15)分、躁狂评分(2.21±0.84)分,低于对照组的(11.97±2.76)、(3.98±1.01)分(t=5.261、8.522,P<0.001);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69.84±10.23)分、生活功能评分(38.64±6.12)分、社会功能评分(37.84±5.64)分、精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罗伊(Roy)适应模式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社会认知交互训练;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Roy适应模式联合社会认知交互训练.两组均持续...  相似文献   

9.
目的双相障碍患者在发病期易出现危害公共安全、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双相障碍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康复问题,双相障碍目前仍以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为主。怜悯护理对双相障碍患者是否有帮助未见专题报道,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双相障碍患者是临床康复护理的有益尝试。本研究探讨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对双相抑郁患者情感症状及自我怜悯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4-01-2018-04-30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双相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情感稳定剂药物治疗及相应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有效药物治疗和相应临床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完成18次团体怜悯护理干预6周末各测1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自我怜悯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C);观察情感症状的变化和自我怜悯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评分为(9.82±6.48)分,低于对照组的(16.14±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P0.05;研究组自我怜悯评分为(96.05±12.52)分,高于对照组的(80.60±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5。结论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对双相抑郁患者的情感症状有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怜悯能力,有利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联合药物控制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躁狂与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BD躁狂发作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口服碳酸锂缓释片进行药物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9,(8):1235-123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04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8周测定其血清UA水平,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同时纳入健康者72例作对照。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血清UA水平[(461. 59±60. 40)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283. 13±56. 73)μ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 01);双相情感障碍组治疗前的血清UA水平[(461. 59±60. 40)μmol/L]高于其治疗8周后UA水平[(421. 15±60. 10)μ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且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经治疗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尿酸水平下降可以作为反映其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HAMD、 BRMS和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HAMD、BRMS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及躁狂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口服舒必利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舒必利治疗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满意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培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口服舒必利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舒必利治疗伴有紧张性症状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满意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等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多起病于成年早期,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有严重影响。因此,除了积极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理智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一2014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情绪稳定剂治疗,并辅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系统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6周,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以及韦氏记忆量表来评定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对照组在干预前,长时、短时、瞬时、记忆商数评分为:(37.1±6.0)、(52.9±12.3)、(11.3±5.0)、(93.7±22.1),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为:(101.2±17.0)、(102.7±17.0)、(102.4±14.2),干预之后评分为:(38.4±5.0)、(54.5±11.8)、(12.4±4.2)、(95.6±17.1),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为:(101.9±15.7)、(102.8±16.4)、(104.5±14.7);观察组在干预前,长时、短时、瞬时、记忆商数评分为:(38.2±5.20)、(52.0±12.1)、(12.2±5.5)、(93.8±21.3),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为:(103.5±16.0)、(102.2±18.0)、(102.6±14.1),干预之后评分为:(40.3±4.1)、(57.4±11.8)、(13.4±4.3)、(103.7±19.1),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评分为:(106.3±14.4)、(110.5±12.3)、(109.5±14.7)。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以及韦氏记忆量表评分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随机将双相情感性障碍-躁狂相63例分为丙戊酸镁,碳酸锂两组进行对照。结果两药均有显的抗躁狂作用(P<0.01),且疗效相当(P>0.05)。认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相的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可以替代碳酸锂。  相似文献   

18.
周广明 《医疗装备》2020,(6):118-119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对照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抑郁、躁狂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及躁狂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冯菊平 《中国校医》2022,36(6):463-466
目的 探讨改良式正念减压法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况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82例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式正念减压法。观察记录2组患者随访 1 年期间复发情况,同时比较干预前后认知功能(WMS-Ⅳ、WAIS-RC 评分)、社会功能(SDSS 评分)以及躁狂(YMR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WMS-Ⅳ、WAIS-RC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注、婚姻职能、职业功能、家庭职能、父母职能、责任心、社会退缩、家庭活动和自我照料等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躁狂、抑郁情况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躁狂、抑郁评分分别为(7.55±1.20)分、(40.36±5.0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1.63±2.17)分、(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联合心境稳定剂的治疗方式和单独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式,比较治疗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具体呈现情况。结果观察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50.0%;另外,在SBP、DBP、TG、TC、HbALc、LDL-C、HDL-C几项指标上,观察组患者整体呈现情况更佳,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单独使用治疗双相情感精神障碍,对患者代谢影响较大,但联合心境稳定剂使用,整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该文旨在通过回顾性该院收治的双相情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治疗中对患者代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