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365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产妇剖宫产切口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切口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憩室肌层厚度、憩室形成例数、憩室容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憩室形成率(3.83%)与憩室容积[(0.36±0.12)mL]低于对照组[9.34%,(0.49±0.09)mL],憩室肌层厚度[(7.63±1.92)mm]高于对照组[(5.48±2.5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连续缝合有利于剖宫产切口愈合,瘢痕憩室程度可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与否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408例,双盲法分组做前瞻性观察,观察组204例,剖宫产手术中直接经由前次切口瘢痕进行切除,并结合子宫瘢痕特点采取个体化切口缝合处理;对照组204例,剖宫产术后在瘢痕切口点实施双层连续缝合法。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效果,持续观察15个月,记录PCSD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3d内最高体温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率、盆腔粘连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月经异常率与PCS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5个月PCSD残余子宫的肌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CSD容积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术中进行原子宫切口瘢痕切除,并给予个体化切口缝合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切口不良愈合,减少PCSD的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大量二次剖宫产术中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调查,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有过一次剖宫产史、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羊膜腔感染、无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后处理及抗生素使用均相同、39周后或临产前行剖宫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入组200例,其中干预组100例,采用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缝合法。两组均追踪随访至术后一年,记录两组术后病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特别是切口瘢痕缺陷(PCSD)形成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及术后住院天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25.0±2.5)d]、月经异常发生率(6.3%)、PCSD发生率(1.1%)均小于对照组[(28.0±5.3)d、18.0%、1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预防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应根据剖宫产妇子宫原瘢痕的不同状况实施最适宜的缝合方法,即子宫切口"个体化缝合法",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对术者的评估判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缝合方法,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切口愈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钦萍  周宏 《现代保健》2014,(26):29-31
目的:比较连续单层缝合、连续套锁缝合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VI缝合的效果,选择更好的子宫切VI缝合方法。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子宫切121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连续单层缝合组(单层组)和连续套锁缝合组(套锁组)各150例。单层组采用连续单层子宫切口缝合法;套锁组采用连续套锁子宫切171缝合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术后恶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并随访1年,记录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结果:单层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时间分别为(48.46±7.35)111in、(32.8±5.9)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产后出血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63.6±112.4)mL、(36.74±0.83)℃、3.33%和(3.7±0.6)d,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随访1年。单层组术后1年内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分为2.67%和8.67%,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单层组月经复潮时间为(4.46±2.18)个月,与套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相比于连续套锁缝合,连续单层缝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恶露时间,并且降低切口假腔发生率和月经不调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的治疗效果及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PCSD)、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术的5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直接进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先行子宫瘢痕切除,再行双层连续缝合子宫,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异常阴道流血、PCSD形成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异常阴道流血、PCSD发生率及瘢痕憩室容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瘢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瘢痕切除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疗效,该术式不仅可降低产妇术后PCSD的形成风险,还可改善产妇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双层缝合对子宫憩室形成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广东省郁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术孕妇进行研究,根据切口缝合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9)行不缝合皮下脂肪单层缝合,观察组(n=51)行不缝合皮下脂肪双层缝合,分析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恶露持续时间(d)、术后首次排气(d)、住院时间(d)等 5项治疗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1年后憩室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硬结、脂肪液化、切口红肿、切口愈合不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采用双层缝合,与单层缝合相比,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治疗指标无显著差异,但能明显降低子宫憩室形成率,且拆线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05-6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机对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宫颈成熟度将所有产妇分为三组各60例。A组宫口未开且宫颈Bishop评分≤3分, B组宫颈Bishop评分>3分且宫口开<6 cm, C组宫口开≥6 cm。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且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方式,比较三组的术后血性恶露及月经持续时间、血性恶露量、月经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子宫疤痕恢复情况。结果与A组和C组比较, B组的术后血性恶露及月经持续时间均较短,血性恶露量及月经量均较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憩室肌层厚度较厚,憩室较小(P均<0.05)。结论剖宫产可使产妇面临较大风险,而在宫颈Bishop评分>3分且宫口开<6 cm时行剖宫产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子宫疤痕恢复,缩短血性恶露、月经持续时间,同时减少切口憩室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初产妇切口愈合和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1月行剖宫产的417例初产妇,根据剖宫产缝合方式分为单层组(200例)和双层组(217例)。单层组采用单层缝合法,双层组采用双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缝合时间,缝合成本,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切口不良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满意度。结果单层组患者缝合时间、缝合成本、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双层组(均P<0.05)。术后第3天和术后1个月,单层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双层组(均P<0.05)。单层组切口愈合不良的例数、瘢痕憩室发生率、瘢痕憩室肌层厚度、瘢痕憩室容积均显著低于双层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层组产妇对治疗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双层组(P<0.05)。结论单层缝合更有利于产妇切口恢复,疼痛感更低,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和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风险,提高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0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切口缝合处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比较两组的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优良率及切口面积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改良式皮下负压引流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B-Lynch缝合术对产后月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前置胎盘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采用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采用宫腔塞纱法止血。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缩宫素使用量、欣母沛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所需的周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无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的欣母沛使用量显著多于研究组(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随访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及月经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B-Lynch缝合术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出血量,且对后期的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可以作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中原子宫瘢痕修剪对子宫瘢痕憩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收治的择期二次剖宫产妇4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产妇在术中直接应用双层连续缝合法将子宫缝合,研究组产妇在术中下推膀胱后修剪原子宫瘢痕后应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并在缝合子宫前于左侧角先单独缝合一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瘢痕憩室发生率、瘢痕憩室容积、瘢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3 d最高体温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缩短,产后出血、盆腔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产妇子宫瘢痕憩室发生率、疤痕憩室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疤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产妇产后42 d、术后6个月、术后1年子宫愈合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月经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次剖宫产中原子宫瘢痕修剪可有效降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B-Lynch缝合术对产妇产后月经的影响,为预防术后出血,保护卵巢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行剖宫产的50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在胎盘娩出后,对照组使用宫腔塞纱术治疗,观察组使用B-Lynch缝合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产后恶露时间、产后月经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缩宫素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欣母沛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后恶露时间、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次数、月经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宫腔粘连、产褥感染、子宫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宫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产妇实施剖宫产术中使用B-Lynch缝合术止血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产妇术后月经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Hwu缝合术联合缩宫素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止血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wu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指标(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及月经恢复正常所需月经周期次数)及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院内感染、产褥感染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及月经恢复正常所需月经周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wu缝合术联合缩宫素可有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疗效,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盐边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0例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缝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与子宫切除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产妇均未行子宫切除术。两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缝合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与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能保留产妇子宫,有利于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实施会阴伤口连续缝合术,对照组实施会阴伤口间断缝合术,比较两组产妇在疼痛程度、缝合时长、伤口愈合、产后住院天数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缝合时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缝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妇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口连续缝合术在产科缝合中具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产妇术后的康复,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院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二期缝合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二期缝合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二期缝合组及单纯换药组,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间进行比较,二期缝合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创面平整,可达到一期愈合效果,无瘢痕挛缩,在美观上明显优于单纯换药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进行二期缝合,既可缩短愈合时间,又减轻产妇痛苦,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薛志雯  张淑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76-1777
目的探讨医用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00例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术者,随机分成2组,200例在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普通铬制肠线、丝线进行缝合各层组织为对照组,200例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缝合各层组织为观察组,观察临床效果。数据处理应用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用可吸收缝线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杨美霞 《中国优生优育》2013,(6):500-501,50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30例,清创后缝合组(缝合组)和局部换药组(换药组)各1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存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过度肥胖、手术时间长、缝合止血不当、术中出血过多(出血超过1 000 ml)等易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缝合组和换药组愈合率均为100%,愈合时间分别为(12.3±2.41)d和(25.9±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腹部切口感染.采用清创后行缝合术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切口感染,治愈时间短,减少了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二期缝合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刮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分为两组:二期缝合组及单纯换药组,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间进行比较,二期缝合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创面平整,可达到一期愈合效果,无瘢痕挛缩,在美观上明显优于单纯换药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进行二期缝合,既可缩短愈合时间,又减轻产妇痛苦,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13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48例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术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软化度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8.55%、98.1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42±1.09)d和(4.56±1.35)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诉切口软者分别为70.29%和54.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纵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缝合术比较,可减轻产妇术后24 h切口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经济成本、改善出院时切口软化度,且对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