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RP)后全身炎症反应及对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于复苏成功后即刻给予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及ROSC后24,48,72,96 h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损伤标记物水平及脑氧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ROSC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均开始显著升高(P均<0.05),在ROSC后48 h达到高峰(P均<0.05),而IL-4和IL-10水平则呈现相反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ROSC后24,48,72及96 h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IL-4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ROSC后24 h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在ROSC后48 h达到高峰(P均<0.05),而BDNF、NGF水平则呈现相反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ROSC后24,48,72及96 h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ROSC后24,48,72及96 h的Sjv(O2)、Cjv(O2)、COER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Dv-jv(O2)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山莨菪碱能够显著调节心搏骤停CPR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并提高脑氧代谢,具有显著脑保护效应,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CA)患者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CPR死亡组与成功组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CA患者中,死亡原因按构成比由高到底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75%)、心血管疾病(20.83%)、外伤(18.75%)、其他疾病(16.67%)。年龄≤15岁,或≥60岁者占死亡组的64.51%(20例)、而占存活组的14.58%(7例)。院前转运组的CPR成功率低于院内转运组(P〈0.05)。结论:CA时CPR是否成功与患者发病的诱因、年龄、及时实施规范化的CPR程序,尽早电击除颤等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与常规复苏相比较的优势,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两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共3次,间隔30 min,同时予参附注射液100 mL+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7d.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即刻、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h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复苏后4,12,24,48 h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分别为74.2%,72.7%,对照组为52.8%,58.3%)(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稳定血压,保持有效循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机用于超长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超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即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支持呼吸,且胸外按压实行两人交替进行。在2组抢救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2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心肺复苏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五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出院率四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循环支持效率,增加超长心肺复苏的有效率以及出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参附生脉注射液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参附、生脉注射液应用对于心肺复苏后,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疗效。方法:73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 8例和对照组3 5例,试验组在西医药常规救治基础上,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①试验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3 % ,对照组为3 7% ;②试验组和对照组在≤5min时间段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③两组病例在时间段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心搏骤停是急诊中常见的危重症。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本院1997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67例心搏骤停的患者,其中20例经抢救心跳恢复后,加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呼吸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53例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建立(复苏成功)大于24h的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抢救措施及急救药物,试验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成功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复苏成功1、2、6、12、24h,及第2、3天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第1、2、3、5、7天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比较2组的病死率。结果:试验组5次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成功1h、2h、6h、12h、24h血氧饱和度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之后(不合心肺复苏成功24h)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初期血氧饱和度。试验组心肺复苏成功6h之后(不合心肺复苏成功6h)平均动脉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肺复苏成功1h、2h、6h平均动脉压,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参附注射液可稳定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远期平均动脉压。病死率试验组为34.6%,对照组为59.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协同用药,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中应用腹部提压装置对患者生命指标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经过院前救治的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行徒手心肺复苏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应用腹部提压装置行心肺复苏治疗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急救时间均明显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部提压与徒手心肺复苏在院前心搏骤停急救中均...  相似文献   

11.
心搏骤停的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搏骤停多由心律失常引起 ,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搏骤停后能否迅速、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现结合心肺脑复苏技术对 11例患者进行了急救。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患者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2 5~ 69岁 ,平均 4 6.3岁。 11例患者中有器质性心脏病2例 ,其它 9例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因各种原因引起心跳骤停。 11例患者均在院内进行了急救。1.2 方法 :全部按我国现行的心肺脑复苏技术进行现场抢救。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并建立静脉补液通路。使用心电示波器进行连续监测。常规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心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对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常规使用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中西医组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5~7d.结果 两组≤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min次之;中西医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1~15min对照组无复苏成功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中西医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38.89%(14/36);心率、平均动脉压、最大氧耗指数、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中西医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 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和在后续生命支持阶段及早应用生脉注射液对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兔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孙素红 《河南中医》2005,25(4):26-27
目的:通过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复苏兔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及时机。方法:健康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常规复苏组;B组:在常规复苏同时加入生脉注射液5ml;C组:在常规复苏开始5min后,加入生脉注射液5ml;D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0min后加入生脉注射液5ml;E组:在常规复苏开始15min后加入升脉注射液5ml。采用窒息法制成心脏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复苏后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甚至呈空泡。但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组病变最严重,B组病变最轻,C组、D组、E组病变依次加重,但都比A组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减轻复苏兔心肌细胞超微的病理改变,且与应用时机有一定的关系,应用越早,损害越轻,故生脉注射液辅助复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应,揭示其在临床CPR过程中的适宜用量。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肾上腺素组(A组)、肾上腺素加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B组)、肾上腺素加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C组),3组均行标准心肺复苏并予常规西药、肾上腺素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组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天存活率、心肺复苏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cTnT的差异。结果:B、C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天存活率方面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B、C组较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较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且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状态,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48例心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是我院2004年5月—2010年8月住院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无脉性心电活动,无脉性心室速。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并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复苏即刻应用参附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隔30 min再推1次,共3次;同时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生理盐水450 mL于第1次静脉推注后开始滴注,观察2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后10 min、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6 h心肌酶学(AST、LDH、CK、CK-MB)的情况,并运用迈瑞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复苏后心律失常及死亡等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学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复苏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治疗组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使CK、CK-MB、LDH生成减少,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降低心肌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入选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参附注射液组15例(A组),参麦注射液组15例(B组),空白对照组22例(C组)。A组以参附注射液1mL/kg的剂量加适量5%葡萄糖稀释成100mL静滴;B组以参麦注射液1mL/kg的剂量同法静滴。C组仅以5%葡萄糖100mL静滴;3组均在手术结束,停止静脉麻药和吸入麻药时(T0时刻)开始静脉给药,5min内滴完。分别记录用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时间、出复苏室时间、用药30min后格拉斯哥(GCS)评分情况,以及在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用药后30minGCS评分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之间各项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较参麦注射液更可以促进全身麻醉术后复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参附注射液中的乌头碱可能是其促进麻醉后复苏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我科于2002年1月4日收治1例心搏骤停经后连续抢救20min后复苏成功的病例。现将其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心脏指数(CI)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将48例CPR成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SF组,分别应用心肌极化液和SF,放置PiCCO导管。于复苏成功12h、1d、3d、5d、7d测定cTnT,并记录同步心脏排出量计算CI。结果两组患者均呈现严重的低心排和心肌损伤。SF组CI在3d及随后均高于C组,cTnT从3d起显著低于C组。结论SF能有效保护心搏骤停患者CPR后心肌损伤,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电击导致呼吸心脏骤停多发生于院外,院前急救及入院后的抢救过程中通常因室颤给予多次除颤治疗.电击及除颤治疗可导致冠状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呼吸心搏骤停及呼吸心搏复苏后机体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现象[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