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完全控制后的维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学忠 《当代医学》2009,15(13):100-102
目的通过比较哮喘患者完全控制后继续ICS不同方案的疗效,为制定哮喘长期治疗的最佳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共治疗6个月。前5个月,甲组轻、中度患者分别吸入辅舒酮250μg/d和500μg/d或等剂量其他激素;后3个月分别降至125μg/d和250μg/d。6个月治疗乙组轻、中度患者的剂量分别250μg/d和500μg/d或等剂量其他激素。监测哮喘症状积分、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及IL-5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继续治疗,临床症状积分、PEF%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持续性改善不明显,且两组间的PEF%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痰液EOS,IL-5在基线期与各个治疗周期结束后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哮喘完全控制患者的症状积分、PEF%、EOS%和IL-5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尚需继续随访观察维持治疗及停药后的再发率和再发时间,从而更好地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完全控制后的维持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哮喘患者完全控制后继续表面吸入激素不同方案的疗效,为制定哮喘长期治疗的最佳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轻、中度哮喘完全控制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均治疗6个月。监测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及IL-5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31例PEF%均维持在稳定水平,持续性改善不明显,且两组间的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的痰液EOS%、IL-5在基线期与各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哮喘完全控制患者的PEF%、EOS%和IL-5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可来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轻、中度哮喘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安可来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用二羟丙茶碱0.5 g、抗生素、地塞米松10 mg溶于50 g/L葡萄糖25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8 d;安可来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口服安可来20 mg,2次/d。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8%,安可来治疗组患者为94.0%;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VC,FVC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安可来适用于治疗轻(或中度)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完全控制后继续表面吸入激素长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哮喘专科门诊符合标准的轻、中度哮喘完全控制患者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继续治疗。监测呼气流速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呦、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及IL-5浓度水平,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38例患者经规范治疗后,PEF均控制稳定,两组问的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的痰液Eos、IL-5在基线期与各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哮喘完全控制患者的PEF%、Eos计数和IL-5浓度改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型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中度持续哮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中度持续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舒利迭50/250(对照组)及舒利迭50/500(治疗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哮喘控制的时间以及肺功能(PEF、PEF%、FEV1、FEV1%)的改变。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0.05),PEF、PEF%、FEV1和FEV1%亦有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哮喘部分控制时间(24.7d±1.3d)和完全控制时间(46.7d±1.5d)与治疗组部分控制时间(16.9d±1.7d)、完全控制时间(38.8d±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利迭治疗中度持续哮喘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在治疗的初始阶段,舒利迭50/500比舒利迭50/250能更快地缓解症状,从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应用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78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FP)每日500μg或250μg,每日2次;加沙美特罗50μg,每日2次.对照组丙酸氟替卡松500μg,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咳喘显著缓解时间为(2.94±0.83)d,喘鸣音基本消失时间为(5.57±2.84)d;对照组分别为(3.91±1.43)d;(7.23±3.76)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联合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吸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联合氟替卡松50μg/250μg,2次/d;对照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每次250μg,2次/d。2组均治疗12周。观察吸入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肺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12周,A组PEF%与B组比较有明显上升(P〈0.01),A组PEFR与B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病例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庞华春 《当代医学》2013,(24):78-79
目的探讨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气道反应性。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和中度支气管哮喘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治疗方案为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吸入,其中轻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100mg,每日2次;中度哮喘患者剂量为50/250mg。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结果轻度哮喘和中度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其症状积分、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吸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症状积分、FEV1%及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治疗2个月内会有明显的气道反应性改变,但是在3个月后会维持在一定水平,需要医生引起重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方案治疗狼疮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0例SLE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20×109/L)患者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剂量激素以及激素与长春新碱联用三种方案治疗,比较3组间对血小板减少疗效的差异.结果大剂量激素组(甲基强的松龙120 mg/d)与超大剂量激素组(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近期(2周内)、远期(3~24周)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激素联用长春新碱组近期疗优于单用激素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以激素联用长春新碱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0.
李俊梅  陈爱欢 《广东医学》2005,26(5):684-686
目的调查南方五省儿童哮喘治疗现状,探讨哮喘控制简易方案(easyasthmamanagement,EAM)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在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五省的医院选取1178例4~14岁的哮喘儿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既往相关病历、了解过去1年哮喘治疗情况,然后依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简化哮喘治疗方案EAM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哮喘3组,分别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FP125μg/喷)、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BDP250μg/喷)或布地奈德定量气雾剂(BUD200μg/喷)1喷(晚上使用)、2喷(早1晚1)、3喷(早1晚2)或4喷(早2晚2),疗程3个月。结果①吸入激素疗法在南方五省哮喘儿童中普及率仅38%。②吸入激素治疗2,4,12周后,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哮喘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计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大部分患儿及家长对吸入激素的疗效比较满意,用药依从性好。结论吸入激素疗法目前在儿童哮喘中仍不普及。EAM临床应用效果好,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并且该方案简单,医生、患儿及家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 12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口服孟鲁司特钠10mg,1次/d,舒利迭250μg,吸入2次/d;对照组吸入舒利迭250μg,2次/d,观察12周.观察患者哮喘临床控制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自测呼气峰值流速(PE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③结果 观察组48例(72.72%)达到临床控制,与对照组37例(60.6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和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 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控制方面优于单纯吸入舒利迭的经典方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张廷锐 《当代医学》2014,(32):143-14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哮喘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6例哮喘稳定器患者随机分为A组(沙美特罗替卡松50μg/250μg)及B组(沙美特罗替卡松50μg/100μg),并联合给予茶碱缓释片。比较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日间哮喘症状评分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0 d、30 d 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其他治疗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0 d的相关治疗后A组患者日间哮喘症状评分(1.351±0.568)分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0.982±0.213)分,对照组分别是(1.826±0.645)分和(1.465±0.253)分,A组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10 d及30 d时,A组在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也要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1%,B组为11.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50μg/250μg)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有较好的效果,而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于相关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程度及药物应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将130例6-14岁的中度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口服孟鲁司特5mg/d、吸入布地奈得200μg/d、吸入氟替卡松250μg/d、孟鲁司特5mg/d加吸入布地奈得200μg/d和加吸入布地奈得100μg/d共5组,持续治疗12周。于治疗开始和第12周临床评估和肺功能检查,同时检测血Fos计数及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评分和肺功能FEV1及PEF明显改善。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455,P>0.05)。哮喘患儿治疗前血ECP、IL-5、INF-α浓度和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ECP、IL-5、TNF-α浓度和Eos计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呈显著性,P<0.01。哮喘患儿血Eos计数与血ECP浓度显著正相关,血IL-5水平与血ECP浓度显著正相关。结论孟鲁司特能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和细胞因子释放,有效抑制气道收缩,改善肺功能,控制哮喘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硝酸盐/亚硝酸盐(NO2/NO3>)、IL-4和IFN-γ的含量,并观察激素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哮喘患者40例,其中初诊轻、中度非激素治疗组(未治疗组)20例,轻中度慢性持续期激素治疗组20例(治疗组);健康对照20例.收集EBC,测定NO2/NO3>、IL-4和IFN-γ含量;检测外周血IL-4、IFN-γ含量.结果 哮喘未治疗组EBC中NO2/NO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48.55±27.37)μmol/L比(24.51±18.22)μmol/L、(36.06±25.13)μmol/L,P均<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和EBC中IL-4、IFN-γ含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哮喘患者EBC中NO2/NO3>含量增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NO2/NO3>含量降低,提示哮喘患者在治疗前气道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EBC中L-4和IFN-γ含量无显著变化,能否用于反映哮喘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formoterol(福莫特罗)在哮喘治疗中的抗炎途径.方法28例轻、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formoterol治疗组14例,40μg每日2次,口服;procaterol(丙卡特罗)治疗组14例,50μg每日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ELISA法测定血清IL-8含量,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结果哮喘患者血清IL-8含量显著升高与同时测定的肺通气功能结果呈显著负相关(P<0.02).formoterol治疗组血清IL-8含量由治疗前的(342.60±135.69)pg/ml降至治疗后的(170.93±82.83)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5);procaterol治疗组血清IL-8含量由治疗前的(293.90±116.20)pg/ml降至治疗后的(232.00±112.72)pg/m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IL-8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ormoterol治疗组IL-8下降更为明显,提示与formoterol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红霉素对轻度至中度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吸烟患者气道炎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46例轻至中度支气管哮喘的吸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罗红霉素治疗组(B组)。A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1吸/次,2次/天;B组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0.15g/d)并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μg),1吸/次,2次/天,共4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诱导痰细胞分数计数及痰细胞中白介素-8(IL-8)的测定。结果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IL-8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呈负相关(P<0.01),经4周治疗后B组患者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IL-8比A组显著减少(P<0.05),同时B组患者PEF及FEV1%均比A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比单纯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IL-8,且比单纯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显著改善PEF及FEV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利迭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中的疗效。方法:我院呼吸科就诊的轻、中度COPD患者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入舒利迭(50μg/250μg)。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性,治疗组在观察期间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P〈0.01)、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FEV1、FVC治疗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轻、中度COPD缓解期中应用舒利迭(50μg/250μg)的治疗能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明显的改善症状与体征,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再选取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布地奈德400~600μg/d,治疗组患者在吸入布地奈德400~600μg/d的基础上,再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静滴。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中IL-17A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对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降低IL-17A/IL-10比值更加显著。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作用更明显,能进一步调节Th17/Treg的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通过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孟鲁司特,1次/d,10 mg/次,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1次/d,每次50μg/250μg;对照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2次/d,每次50μg/250μg。为两组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检测,观察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呼气峰值流速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哮喘控制评分和呼气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方面全部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通过孟鲁司特口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小剂量吸入治疗的治疗效果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常规剂量的治疗效果相似,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剂量茶碱 (<10 μg/ ml血浆 )对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的影响及低剂量茶碱加用低剂量激素对哮喘的临床疗效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 37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3组 :低剂量茶碱组 (A组 ,葆乐辉0 .2 g/ d) ;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组为 B组 ,布地奈德 (BUD) 6 0 0μg/ d;联合治疗组 (C组 ,BUD 30 0μg/ d+葆乐辉 0 .2 g/ d) ,各组治疗 16周 ,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最大呼气峰流速值 (PEF)、每天使用喘乐宁的次数、血清骨钙素和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哮喘症状评分及每天使用喘乐宁的次数在治疗后的第 1周和第 4周有显著的下降(P≤ 0 .0 2 9) ,且治疗后的下降值较 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A组治疗 8周后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 (P>0 .0 5 )。 B、C两组临床哮喘症状评分 (包括日间及夜间 )在治疗后第 1周就有显著的下降 (P≤0 .0 2 ) ,并在以后的治疗中持续下降。治疗后 8周、16周 ,B、C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 (P<0 .0 5 )。B组治疗后第 8周临床哮喘症状及 PEFam的改善显著高于 C组 (P≤ 0 .0 4 5 )。治疗后 16周 B、C两组在夜间哮喘症状、PEF、每天使用喘乐宁次数、FEV1 和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后 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