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古代数术看经脉长度与营气流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卓廉士 《中国针灸》2008,28(8):591-595
对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理论进行梳理,参考国外学者关于古代人类思维方式的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中有关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的记载进行对照,以探讨数术与这些记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完全符合数术的原理,即经脉的长短尺寸和营气的流注度数均由数术演绎而成,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天人之间密不可分的感应联系.鉴于数术之无法验证,对于营气流注的研究不宜采用现代实证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数千年来凭借其祛病健身之功能 ,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近几十年为了弘扬祖国医药文化 ,期望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但由于在研究方法上还常常沿用西方思想文化的逻辑寻找出路 ,总难免会使中华传统医学的本来面目失真 ,其中以经络研究最为明显。愚以为要解开中医理论之谜 ,必须以中华古典哲学为前提。西医病因病理学以分析实证哲学为基础 ,认为凡有疾病器官或组织必然有病变 ,治病先要找到人体上的病灶 ,即从有形部位查找病因。华夏先哲立足于有形和无形、有象和无象 ,从整体综合…  相似文献   

3.
营气周流与子午流注纳支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气营同病门诊患者分为"已经输液消炎、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组"即A组和"未经过输液消炎、抗病毒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组"即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凉营清气汤"治疗,观察两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改变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的起效时间快;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的症状改变快;B组的治愈率较高(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93.62%。结论:单用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气营两燔证是多种外感热病常见的主要证候之一,可见于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的发展过程,为热病传变进入极期的重要阶段,是热性病气分与营分同病的兼夹合并证,它既反映了多种疾病发病机理的同一性,但在不同疾病中还具有特异性,而从总的方面来说,把好热性病的气营关,及时挫降热势,是防止病情发展传变的重要关键,笔者对病毒性感染高热气营两燔证的临床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以冀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高热的优势的特色,对提高疗效,寻求辨治规律,探索疗效机理有所裨益。 1 临床观察 根据周仲瑛老师实践经验,认为感染性疾病的高热重证,临床一般多表现为“病理中心在气营”,据此应用具有清气泄热、凉营化瘀作用的清气凉营合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及腮脑、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高热,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吴勉华 《江苏中医》1995,16(11):41-43
本临床研究设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清气凉营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基础治疗,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均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气营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凉营清气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输液消炎、抗病毒以及其它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营清气汤治疗气营同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卫强营弱的观点源于《伤寒论》,目前认为是桂枝汤的病机,但笔者通过阅读《素问》《灵枢》,分析营气、卫气的特点,认为卫强营弱并不是单纯的指太阳中风证,而是卫气、营气在一定诱因下其各自的生理特性显露于外,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导引是中医的灵魂,其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对抗治疗,基于卫强营弱的本质,可以引导卫气、营气各循其道,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笔者临证治疗汗症十余年,渐有一些心得。尤其对于虚证多汗症,多从五脏营气入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望同道指教。  相似文献   

10.
清气凉营汤治疗脓毒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气凉营汤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气凉营汤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进行APACHEⅢ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气凉营汤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Ⅲ综合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经络实质揭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2002,22(1):9-17
目的:探讨经络实质。方法:分子解剖学。细胞生理学,细胞药理学等方面已取得成果,多层面分析,探讨。结论:传统中医的经络现象之秘将会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研究进展中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李伟雄 《中国针灸》2002,22(3):12-20
观察到4例肉眼可见的经络现象,3例为肾经,1例为胃经,且与相关疾病有关,颜色变化以深浅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颜色由暗黑转为黄褐,深色变浅谈至消失,经络现象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态(理)现象的表现,可以据此诊疗疾病,其颜色与病变脏器的关系难以论,需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而以深浅明暗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较为适宜。经络现象形态表现不尽一致,其特异性征象各代表何种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Zhuo LS 《中国针灸》2011,31(7):661-664
效仿古人采用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方法,辅以推理,证之以古代医学典籍,结果认为经脉常以气的形式被感受到.营气即经气,它源于对呼吸的体验,而卫气则与感受睡眠有关.经脉理论部分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求诸内而不求诸外、重视生命修为和感悟的思维形式."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的理论建立在针刺"得气"来自卫气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Zhuo LS 《中国针灸》2011,31(11):1045-1048
检索古代医学典籍,发掘有关经脉、经气、营气、卫气以及相关刺法等方面的论述,用以考察“循经感传实验”的方法、思路、设想和理论.结果发现,“循经”之气并非来自于经气,而是卫气的反应,此亦可从这类实验的结果中获得解释.因此,“循经感传实验”是否揭示了经脉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假说和设想都将会受到质疑.虽然“循经”与卫气有关,但却不能据此就认为“感传实验”揭示了卫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药物归穴现象与经络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军德  李武 《中国针灸》2002,22(10):7-15
目的:探讨药物在经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药物穴位注射后药理效应形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药物对穴位、经络影响特点的讨论,探讨药物与经络现象之间的作用关系。结论:药物应成为经络现象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on Meridian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eory of meridian (it is interpreted as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or meridian in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kern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CM holds that meridia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with the fourteen meridians as the main part, which distributes over the whole human body. Each meridian belongs to a corresponding viscus interiorly, and winds around the limbs and joints exteriorly. It functions to transport the qi and blood, regulates the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responses to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world. It is the pathway for transporting qi and blood. Accordingly,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nective, regulative and responsive system of the body. In comparison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modem biology, it elucidates the vital process and regul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human body in a totally different way and involves many brilliant theoretical expositions. Therefore, it has been deeply concern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China and abroad. Once the essence of meridian is elucidated, it mus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as well as the whole medical science and benefit the mankind.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特殊病例看经络的实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收治1例出现经络病态显现的病人。该病人右胸腹部皮下出现2条索状物。经检查,发现该索状物位置不符合该部皮下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的走行途径而符合右侧脾经走行途径。对索状物进行针刺可产生阵发性酸、麻、胀、疼感并沿脾经放射。活检2次3个切口之索状物残端均在脾经经气来源方向形成块状物,提示该索状物可能为脾经的病态显现。经组织切片发现该索状物除了大片增生的平行排列之胶原纤维和具有长杆状细胞核之细胞外,在局部尚可见到一种纤维-管状结构,即细胞彼此联结形成小管状,管内为胶原纤维物质,彼此之间有清楚的间隔分开,若干纤维集合在一起。这种纤维-管状结构可能即是经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思考经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瑞玲  张仁 《中国针灸》2007,27(1):69-71
概括古人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现代研究对经络循行轨迹上的现象和经脉-脏腑相关的共识。通过分析经络实质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应该从中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建立客观评价标准、着眼于指导针灸临床,才能真正找到经络实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