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哮喘组患儿124例,对照组患儿14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51.6%,显著高于对照患儿MP-IgM阳性率34.5%;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中的意义,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为阳性),和同期健康儿童各7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出生时均为足月儿,且抽血研究时性别、年龄组成以及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其结果.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WBC、RBC、Hb及Pt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增高(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血常规检查,可以从其变化初步判断小儿是否有MP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一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N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O%、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肺炎支原体(MP)血清特异性MP-IgM、MP-IgG抗体,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临床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检测出MP-IgM阳性22例,阳性率18.3%,MP-IgG阳性32例,阳性率26.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感染的32例哮喘病人中有15例(46.9%)单纯给予吸入治疗获得良好哮喘控制;有17例(53.1%)给予红霉素足疗程治疗,配合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方得以完全控制。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应作肺炎支原体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并须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及规范吸入激素治疗,以早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与同期儿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分析,采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大于或等于1:40为阳性,视为支原体感染;将全部哮喘组患儿采外周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PBEC),血清总IgE的检测。结果:哮喘组84例中,阳性44例,阳性率52.4%;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27.7%(18/65),哮喘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9.19,P〈0.01);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部儿科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7岁儿童同时进行咽部分泌物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和静脉血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在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用液体培养法阳性率约30%;被动凝集法阳性率约37%。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是好发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镇海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赛乐迪亚-麦可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以被动凝集法检测451例肺炎患者MP-IgM抗体。结果451份血清标本中,MP-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7%和32.7%,学龄前期(0~6岁)、学龄期(7~20岁)和大于20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36.3%和5.2%,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a中以1月份阳性率最高为50%,7月份最低为11.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镇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学龄期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也逐渐增多,其他年龄段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6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儿均需接受肺炎支原体抗体与CRP检测,分析不同检查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CRP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情况。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8.39%,高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阳性率70.65%、CRP检测的阳性率6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均低于1~3岁、4~6岁、 6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患儿CRP阳性率均低于1~3岁、4~6岁、 6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岁患儿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低于1~3岁、4~6岁、 6岁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P与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重要辅助指标,且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到本院做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儿童1738例,分0-3岁,4-6岁,7-9岁,9岁以上,几个组观察分析。结果:0-3岁阳性率22%,4-6岁阳性率30%,7-9岁阳性率27%,9岁阳性率22%,总阳性率26%。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结果准确,快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通过颗粒凝集法给予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Ab)测定,根据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患儿的测定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结果:7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MP-Ab检查结果呈阳性患儿27例,阳性率37.5%,其中0~1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12.5%、1~3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18.75%、3~5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29.2%、5~6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58.3%、6岁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75.0%,患儿年龄增长,MP-Ab检查结果呈阳性率也就越高。0~1岁组患儿检查结果阳性率与6岁、5~6岁、3~5岁组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1岁患儿组检查结果阳性率与1~3岁组组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72例患儿中MP-Ab检查结果阳性率最高的是支气管炎组,阳性率为45.0%,肺炎组患儿次之,检查结果阳性率为35.3%,3组不同类型疾病患儿在MP-Ab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是引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儿童肺炎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查的儿童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以及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使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的802例检测中,阳性205例(25.6%);使用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的747例检测中,阳性135例(18.1%);使用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Mp-IgM检测的603例患者中,阳性126例(20.9%);三中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为3岁及以下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18.1%;4至7岁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6.2%;8岁及以上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7.6%;三个年龄段儿童的支原体阳性检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当的检测方式,儿童肺炎的感染率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与免疫蛋白E(Ig 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感染性哮喘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儿童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儿中发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 E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9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凡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病程的7~10 d后进行抽血查MP-IgM。对MP-IgM1∶160的患儿在1~2周后复诊MP-IgM,观察抗体变化。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检查,部分行肺CT检查。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变化。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组以5~15岁为主占44%,6个月~2岁(23%)有增加趋势。小婴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喘息;年长儿发热程度重,咳嗽为主,啰音较少。双倍血清诊断率较高,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治疗以大环内酯类为主,注意合并其他细菌、病毒的感染。结论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临床须结合血清学检查助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感染和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可能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P患儿血清MP-IgM水平,设正常对照组。结果:HSP患儿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合并呼吸道感染者关系更密切。结论:MP感染可能是HSP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梅州市肺炎支原体流行病特征。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门诊和住院14441例疑似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全血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分析肺炎支原体流行病特征。结果: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中心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2017年为30.28%,2018年为19.19%,2019年1月至6月月为23.07%,总阳性检出率为23.82%,各年份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的患儿其肺炎支原体检出情况显示,4~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1178例(31.29%),其次是7~12岁,阳性检出率为355例(28.83%),最低为1岁以下组,为379例(13.45%)。其中,4~6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为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为2061例,阳性率为24.42%,女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为1379例,阳性率为22.98%,不同性别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中心收治的肺炎支原体病例与患儿的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剑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06-106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影像改变规律.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已确诊的3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男20例,女10例;年龄2个月~5岁8例,6~12岁12例;单侧病变11例(59.10%),双侧9例(58.10%);肺段/肺叶实变8例(21.24%),间质性炎性改变6例(32.42%),肺门周围浸润性病变4例(10.64%),混合型2例(9.15%).结果:0~5岁以间质性和混合型病变为主,6~14岁以节段型病变为主.X线表现与临床体征不同步;肺部体征轻,X线征象重;X线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征阳性率.检查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抗体。结果 9 196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3 829例,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1),各季度中以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率较高,应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MP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疗效分析,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方法:对732例肺炎患儿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血清学检测MplgM,CpIgM,总结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疗效。结果:其中237例肺炎患儿MplgM及CplgM阳性,并将237例Mp、Cp感染的患儿均采用退热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同时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的疗效明显优于Cp(P〈0.01)。对Mp及Cp组组内疗效比较大年龄组明显高于小年龄组(P〈0.01)。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诊断过程中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 M(IgM)抗体与 DNA 检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东莞三局医院儿科收治的 50 例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50 例患 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检测与 DNA 检测。以 X 线、血清学等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检 测、DNA 检测的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检查结果显示,50 例患儿中,有 38 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 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检测、DNA 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 炎支原体 IgM 抗体检测与 DNA 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与 DNA 联合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能及时诊断鉴别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K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为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炎支原体感染、非支原体感染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出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8.33%(23/60),高于对照组18.3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支原体感染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47.83%,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KD阳性率2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川崎病发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为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