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中药汤剂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心脾两虚3种讧型的75例抑郁症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不同的中医汤剂,对照组仅使用SSRI,应用海米尔吨抑郁评定量表(HAMD)、海米尔吨焦虑评定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CGI)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2周末、4周末、6周末分别评定,比较两组之间症状学变化和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组的焦虑改善从第1周末到第6周末都明显于对照组,抑郁改善从第4周末开始至第6周末都明显于对照组;②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分别是72.9%和50%,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x2=4.17,P〈0.05。6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是2413%和21.1%,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x2=0.16,P〉0.05。结论:SSRI联合中医汤剂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病因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防治途径.方法 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量表(EPDS)、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226例产后1周内的产妇进行调查,以EPDS筛查阳性的为抑郁组,其余为非抑郁组.结果 产妇产后抑郁者占总数的39.4%.主要表现:焦虑,情绪淡漠,伤心,流泪,自罪感,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出现饮食、睡眠障碍、易疲劳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与药物治疗,三个月内治愈.结论 通过临床评估,制定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认识,改变认知,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胃贴联合毫火针或毫针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中医诊断为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脾胃贴+毫针治疗,研究组予以脾胃贴+毫火针治疗,每周治疗1次,治疗8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症状明显缓解,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胃贴联合毫火针治疗能有效缓解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百连苏饮治疗伴有抑郁和焦虑的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伴有抑郁和焦虑的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柴百连苏饮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SCL-90评定抑郁和焦虑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百连苏饮治疗伴有抑郁和焦虑的Hp阳性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对糖尿病所致抑郁患者婚姻家庭的影响。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研究组加用中医疗法。对两组患者在第0、6周分别对患者进行婚姻质量问卷(Olson)、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研究组HAMA、HAMD、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ENRICH总分、角色平等性、夫妻交流、FAD总分、问题解决、情感介入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6周两组间HAMA、HAMD、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ENRICH总分、角色平等性、夫妻交流、FAD总分、问题解决、情感介入差异显著性(P<0.05);HAMA与夫妻交流成负相关关系(r=-0.42,P<0.05),与问题解决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5)。结论:中医疗法有助于改善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婚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疏肝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显效46例(63.9%)、有效26例(36.1%)、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分别为(50.3±2.6)分、(46.2±1.9)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医疏肝法治疗慢性胃炎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还可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躁情绪,综合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慢性胃炎患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疏肝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胃镜有效率、焦虑及抑郁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涉及2 22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 129例,对照组1 1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法治疗组临床疗效较高[OR=4.14,95%CI(3.10,5.54),P <0.000 01],胃镜疗效较好[OR=2.47,95%CI(1.66,3.67),P <0.000 0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MD=-8.37,95%CI(-11.66,-5.08),P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例晚发性抑郁患者(研究组)和20例青中年抑郁患者(对照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分(22.5±0.6)分,对照组为(21.2±3.5)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在短时记忆功能、选择性注意功能、执行功能控制能力及集中努力上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性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显著特点是短时记忆功能、选择性注意功能差于青中年患者,执行功能障碍范围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研究组出院后HAMA评分、HAMD评分、Barthel指数、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院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管理对策。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卫生院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同期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卫生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和艾森克人格测试量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性、强迫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自身隐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积极的治疗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疏肝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量心理状况,将存在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的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培土生金法组(24例)、舍曲林组(23例)及呼吸操组(22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并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肺功能均有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A及HAMD评分方面,舍曲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影响方面,中药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培土生金法能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情志干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情志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5d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改善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情志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情志干预可以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使情志舒畅、气机调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中药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缓解疼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妇科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型)患者52例,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治疗两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数字疼痛评分(NRS)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观察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24项)的变化,评价中药灌肠、外敷对慢性盆腔痛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和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盆腔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46%,数字疼痛评分(NRS)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抑郁情绪随着疼痛的缓解也得到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灌肠、外敷具有疏肝行气,温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能显著缓解慢性盆腔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中药外治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等穴治疗。观察疲劳整体症状量表、疼痛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疲劳整体症状量表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估表评分,并作科学评估。结果:①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抗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的68.89%(P<0.05).结论 针刺结合心理干预治疗PSD,能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患者83例,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1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和养血清脑颗粒,实验2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片,共口服药物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以头痛头晕、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为主。治疗后实验1组较对照组HAMD评分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及实验1组HAMD、HAMA评分均较实验2组降低明显(P〈0.05)。实验1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实验2组的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减分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有治疗作用,药物安全可靠,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贝尔麻痹(Bell’S palsy)神经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对60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SAS、SDS、HAMD、HAMA治疗前后进行测定,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贝尔麻痹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通过SAS及SDS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HAMD、HAMA评定,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手段能显著改善贝尔麻痹患者心理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杨爱学  何家鸣 《世界中医药》2014,9(11):1500-1502
目的:探讨抑肝法及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IBS-D患者49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痛泻要方合二术煎,对照组(19例)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1个月,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尺度积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SSS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SAS、SDS标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肝法、扶脾法两种治法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症状方面有相近的效果,两种治法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感受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抑肝法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并未显示出更优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对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陛。方法:74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与帕罗西汀组,每组37例,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帕罗西仃治疗,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囊反应。结果:治疗1-2周,文拉法辛组HAM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4刮司,两组相仿(P>0.05)。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9%,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显著为低(则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