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CT平扫及增强时的表现。结果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9例,胰腺裂伤11例,胰腺断裂1例,胰腺局限性血肿8例,胰周被膜和肾周筋膜增厚以及胰周、肾旁间隙积液14例,假性囊肿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1例,其中脾挫裂伤7例,肝挫裂伤4例,肾挫裂伤4例,肠道及其系膜损伤5例。结论上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在闭合性胰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CT检查,证实为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超声表现.结果 21例闭合性胰腺损伤中胰腺挫裂伤11例,部分断裂伤9例,完全断裂1例.超声正确诊断19例,漏诊2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危重患者、ICU病房及手术室患者可行床旁检查,特别是对胰周积液、腹腔积液及假性囊肿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闭合性胰腺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性 ,39岁。因车祸不幸被方向盘挤压上腹部致上腹胀痛 5小时入院。查体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 ,上腹剑下压痛 ,轻度反跳痛。 B超检查示 :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胰头后 3.1cm,回声均匀 ,胰体厚2 .9cm,胰尾显示不清。胰腺头、体交界处可探及 2 .2cm× 2 .1cm不均质低回声区 ,边界不清 (图 1)。肝肾窝可探及窄带样液性暗带 ,宽度 0 .4 cm(图 2 )。B超诊断 :1.胰腺断裂 ;2 .腹腔积血。手术所见 :胰腺头、体交界处断裂约 2 / 3,其下方可见约 5 cm× 5 cm的血肿。腹腔出血约 5 0 0 ml。术中诊断 :胰腺断裂。行胰P:胰腺 ;箭头示 :不均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致急性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诊断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损伤CT表现特点。结果胰腺损伤21例,其中胰腺局部或弥漫性增大9例,胰腺实质内斑片状低密区2例,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5例,胰腺周围渗出、积液7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2例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密度轻微减低而漏诊,24 h后行增强CT复查,见局部密度不均匀减低,胰腺撕裂伤7例。结论 CT检查对于胰腺损伤是一种很有效的检查方法 ,CT平扫可显示胰腺的肿胀、出血,对胰腺断裂的显示,可行CT薄扫及增强扫描,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腹部外伤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56例腹部外伤病人进行螺旋CT检查并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腹部外伤中螺旋CT检出腹部脏器损伤174例(检出率68%)。其中脾破裂87例,肾破裂24例,肝破裂12例,胰腺断裂1例,十二脂肠破裂1例,膀胱破裂4例,复合损伤43例,腹腔积血102例,腹膜后血肿30例,腹腔积血与脾脏缩小提示实质器官破裂。结论:螺旋CT对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我院外科从 1995年~ 2 0 0 1年共收治了腹部外伤病人6 2 5例 ,其中胰腺损伤 31例 ,约占腹部外伤的 5 %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男 2 6例 ,女 5例 ,年龄 15~ 6 1岁 ,平均 37岁。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及锐器伤。腹部闭合伤 2 2例 ,其中胰腺轻度挫伤 5例、严重挫裂伤 9例 ,横断伤8例 (其中胰体尾横断 5例 ,胰头部横断 3例 )。 9例开放伤 ,其中 3例主胰管损伤 (其中 1例完全横断、2例部伤断裂 ) ,6例胰腺体裂伤。 31例胰腺损伤 ,其中合并肝损伤 12例 ,十二指肠损伤 3例 ,脾损伤 7例 ,胃挫裂伤 15例 ,横结肠挫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钝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顺性分析经手术证实4例胰腺钝伤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2例为胰腺离断CT表现为一条清楚分隔的低密度线,1例位于胰颈,1例位于胰尾,手术可见胰管断裂;弥漫性胰腺肿大1例,增强后强化不均匀;胰头局限性肿大1例;3例合并胰周积液,4例均合并邻近器官损伤。结论CT评价胰腺钝伤是准确可靠的,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2 0 0 0~2 0 0 3年经螺旋CT或B超检查发现的胰腺区肿块12 5例,其中男84例,女4 1例,年龄2 2~81岁,平均5 7岁。多数有上腹疼痛、纳差、消瘦、无力、黄疸等症状,少数有黑便及腹水、腹部包块、幽门梗阻。本组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胰头癌73例,胰体、胰尾癌2 2例,假囊肿19例,炎性肿块8例,胰岛细胞癌3例。3个月内死亡5例。1.2 方法1.2 .1 螺旋CT检查 应用东芝Aquilion 4层螺旋CT。扫描参数:12 0 KV,2 70 m A,D- FOV 32 0 .0 (M) ,层厚5 mm,进床速度(Couch Speed) 17.5 0 mm/ rot,螺距(Pitch) 3.5 ,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2例胰腺结核及11例胰周淋巴结结核病例,其中13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CT和MRI表现。结果2例胰腺结核位于胰头,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蜂房状强化。11例胰周淋巴结结核中,7例CT平扫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成块;增强扫描孤立结节呈环形强化,融合成块者呈花环样强化。2例淋巴结全部钙化。另外2例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征象。13例中,5例合并有脾脏结核的CT表现。结论胰腺及胰周淋巴结结核CT表现最常见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及低密度的胰周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或钙化,可合并脾结核,CT、MRI表现较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胰兼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胰瘘是胰腺损伤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其发病率较高 ,约为 1 5%~ 30 % [1 ]。本院自 1 985- 0 3~ 2 0 0 1 - 0 3共收治创伤性胰瘘患者 2 5例 ,占胰腺损伤患者的 2 6 .9% ( 2 5/93)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2 5例 ,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 8~ 6 2岁。闭合性胰腺损伤 1 7例 ,开放性胰腺损伤 6例 ,医源性损伤 2例。胰外瘘 2 1例 ,胰内瘘 (假性胰腺囊肿 ) 4例 (囊肿直径约 3.5~ 1 7cm不等 )。胰瘘的部位 :胰头部 8例 ,胰体部 1 2例 ,胰尾部 5例。胰瘘的原因有误诊、漏诊胰腺外伤 5例 ,胰腺创面缝合不恰当 ,胰管…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orham-Stout综合征(GS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造影后CT、核医学淋巴显像检查;其中5例接受MR检查。结果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7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结构紊乱、纡曲、扩张7例。15例CT均发现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椎体及椎体附件9例,髂骨5例,肋骨6例,肩胛骨1例,锁骨1例,肱骨1例,双侧股骨4例,跟骨、距骨1例;7例脾脏增大,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9例胸腔积液,6例腹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核医学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6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扩张6例,脾脏多发放射缺损2例。5例MR均发现骨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髂骨3例,腰骶尾椎及椎体附件4例,双股骨2例,跟、距骨1例。结论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是淋巴系统发育异常的复杂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表现具有特异性,对早期诊断本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SCT和MR三维快速场回波(3D-TFE)序列诊断儿童双侧气管性支气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患儿的胸部MSCT或MRI资料。对10例MSCT图像采用最小密度投影技术进行气道重建;对4例采用MR 3D-TFE序列扫描获得气道图像,并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气道。根据MSCT或MRI将患儿分为标准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均从气管隆嵴上方发出)、临界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均从气管隆嵴起始部发出)和混合型(双侧气管性支气管从不同位置发出),分析图像特点及合并心脏畸形。结果 MSCT和MR 3D-TFE序列均可清晰显示双侧气管性支气管。14例中,标准型8例(8/14,57.14%),临界型5例(5/14,35.71%),混合型1例(1/14,7.14%)。14例(14/14,100%)患儿均合并无脾综合征。较高发的合并心脏畸形包括共同房室通道(12/14,85.71%)、肺动脉狭窄(11/14,78.57%)和永存左上腔静脉(11/14,78.57%)。结论 MSCT和MR 3D-TFE序列对双侧气管性支气管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患者的CT和MR资料。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4例(14/34, 41.18%), 胰腺颈部及体部各4例(4/34, 11.76%), 胰尾部12例(12/34, 35.29%)。21例囊实性(21/34, 61.76%), 7例囊性为主(7/34, 20.59%), 6例实性为主(6/34, 17.65%)。CT平扫囊性部分呈低密度, 实性部分呈等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 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中心见点片状钙化, 6例边缘呈环状钙化;2例胰管扩张;3例十二指肠受压、2例左肾受压、4例脾脏及脾静脉受压、3例胃受压。结论 SPTP 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 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 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