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FGM)结合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在儿童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T1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21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科确诊T1DM的患儿67例,其中采用FGM+SMBG监测血糖32例,采用SMBG监测血糖35例,两组患儿均予胰岛素替代治疗,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指标,评估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对患儿血糖管理的疗效差异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FGM+SMBG组患儿夜间血糖、餐后2 h血糖、尿糖阳性率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SMBG组显著降低(均P<0.05);(2)FGM+SMBG组患儿症状性低血糖发生次数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较SMBG组显著减少(均P<0.05);(3)FGM+SMBG组患儿饮食自由满意度、运动自由满意度和社会融合度均较SMBG组高(均P<0.05)。结论:FGM是发现血糖异常波动的有效工具,该技术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常规血糖监测方法 相比是否更有利于血糖控制.方法 选自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空腹血糖13~18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手指血糖;另一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 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测两组患者血浆胰岛素及C肽.结果 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组较血糖仪监测血糖组三餐前后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糖更快控制达标,且胰岛功能恢复较快,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能更快使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迭标,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减少低血糖发生.该方法 是目前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治疗的最佳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1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8.
动态监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可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评估T2DM患者血糖波动趋势[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6年5月,我们对住院及门诊40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3例,女17全;平均年龄53(3482)岁。体重指数(BMI)为(25±3)均为新诊断的T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程度和疗效。方法将2008-05~2010-08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Ⅰ型糖尿病患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和肝、肾及微血管并发症),分别给予CSⅡ和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后,应用CGMS监测72 h,比较患儿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平均血糖浓度、白天和夜晚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事件和高血糖事件发生的例数及持续时间。结果 CSⅡ组治疗后,HbA1c较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均可使血糖逐渐稳定,CSⅡ组24 h血糖浓度较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CSⅡ组白天及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组(P均<0.05)。结论 CSⅡ和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均可使Ⅰ型糖尿病患儿血糖下降,但CSⅡ治疗具有控制血糖理想、24 h昼夜血糖变化小、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次数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更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总结方法与优势.方法 对42例患者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常规手指未梢血塘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CGMS监测的效果.结果 CGMS血糖值与手指末梢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CGMS显著提高了高血糖、低血糖检出率,CGMS检出的低血糖次数是常规指尖血糖监测的4.7倍,所监测到的低血糖情况95.8%发牛在夜间(22:00~6:00).结论 CGMS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血糖波动趋势,对提高胰岛索泵强化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使用常规3餐前、3餐后2h血糖监测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 入组时,治疗组的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出院后3周及3个月治疗组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入组时的评分,同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可随时掌握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并根据血糖情况及血糖波动时患者饮食及运动状态及时进行调节,从而提前发现低血糖和严重高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动使并发症提前发生,且使用方便,同时也可避免末梢血糖监测反复扎针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先进的血糖监测技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发广泛而成熟。一些脆性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严重等患者的血糖调控随着CGMS的应用而变得简单化,危重疾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突破,而CGMS与胰岛素泵的联合应用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为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案,并且给人们提供了"闭环式"的血糖调控蓝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达标后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组低血糖事件低于对照组,两组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在2型糖尿病的短期强化治疗中能平稳有效快速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gar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8次指血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指血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指血组,且CGMS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少于指血组?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且安全,优于指血指导胰岛素泵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CSⅡ)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5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指血糖监测组(A组,30例)和CGMS组(B组,26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CGMS组血糖控制较指血糖监测组所用时间短[(8.1±2.8)d vs(11.6±4.2)d,P<0.01],但两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