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麻兵继  王佩佩 《中国药房》2008,19(10):740-742
目的:研究云南丽江地区产亮菌子实体中化学成分,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色谱技术对亮菌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油酸甲酯(1)、硬脂酸(2)、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3)、亮菌乙素(4)、5-羟基尿嘧啶(5)和脑苷酯B(6)。结论:化合物1、2、3、5、6均为首次从亮菌子实体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角果木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 FJ-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该菌发酵液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1)、互隔交链孢霉素(2)、5-羟基互隔交链孢霉素(3)、5’-epialtenuene(4)、篮毒菌素黄酮(5)。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3.
竹叶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航  李鹏  朱龙社  谢梅  吴装红 《中国药房》2006,17(13):1035-1037
目的:分析竹叶椒果实化学成分,为竹叶椒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竹叶椒果实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是化合物1香柑内酯、化合物2伞形花内酯、化合物3菌芋碱、化合物4山奈酚、化合物5(3,5-Diacetyltambulin)、化合物6(Zanthonitrile);其中山奈酚系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南海水域丰肉结海绵相关青霉菌Penicillium sp.HLS-216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大米固体发酵培养,乙酸乙酯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级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和Griess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黑麦酮酸F(secalonic acid F,1)、黑麦酮酸D(secalonic acid D,2)、meleagrin(3)、oxaline(4)、对羟基肉桂酰胺(4-hydroxycinnamamide,5)、对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4-hydroxyphenylacetate,6)、对羟基苯乙醛(4-hydroxyphenylacetonitrile,7).结论 化合物5和7为首次从青霉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表现出一定的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中药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菌,鉴定为毛霉菌Mucor luteus,对其发酵后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20-O-methyl-24-epi-cyclocitrinol(1),(15S)-15-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2),(16R)-16-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3),coniochaetones B(4),4-Hydroxybenzoic acid(5),benzoic acid(6),5,5'-diisobutoxy-2,2'-bifuran(7),bis(2-ethylhexyl)phthalate(8)。结论:化合物1~5, 7~8均为首次从M. luteu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乌灵菌粉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后并给予行为限制的方法制作PSD大鼠模型,采用敞箱试验(open-field)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L-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对比观察了乌灵菌粉组(0.3 g.kg-1,qd,ig,28 d)、盐酸氟西汀组(0.75 mg.kg-1,qd,ig,28 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能力下降,脑内NE,DA,5-HT和5-HIAA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灵菌粉组及盐酸氟西汀组行为学能力改善,脑内5-HT和5-HIAA水平上升(P<0.05),而两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乌灵菌粉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脑内5-HT水平。  相似文献   

7.
板栗种仁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对板栗种仁的药用保健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为开发利用板栗种仁提供依据。方法板栗药用保健部位的正丁醇提取部位,经多次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标准品比较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软脂酸-1-甘油单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1)、麦芽糖(maltose,2)、D-葡萄糖(D-glucose,3)、D-果糖(D-fructose,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山柰酚(kaempferol,6)。结论化合物1、5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3、4、6为该种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海绵中分离培养放线菌,筛选具有抗青枯菌活性的菌株,分离鉴定活性代谢产物。方法 以来源于南海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的海绵Leucetta chagosensis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对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对各菌株的发酵提取物进行抗青枯菌活性筛选,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到的活性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分离培养海绵共附生放线菌16株,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好抗青枯菌活性的菌株Streptomyces olivaceus LHW2444,并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2个吡咯类化合物、1个苯并二恶茂类化合物、2个吡喃酮类化合物,分别为pyrrole-2-carboxamide(1)、pyrrole-2-carboxylic acid(2)、1,3-benzodioxole-2-one-4-carboxylamide(3)、germicidin B(4)、germicidin C(5),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分离得到。首次发现pyrrole-2-carboxylic acid对青枯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MIC值为8 μg/mL。结论 海绵共附生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 LHW2444是潜在的植物青枯病生防菌,pyrrole-2-carboxylic acid是抗青枯菌的活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
青风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青风藤(Sinomenium auctum (Thunb.) Rehd.et Wils.)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适量干燥青藤茎用10倍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水溶液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所得干浸膏研成细粉后,分别用环己烷、氯仿、甲醇超声溶取;采用ODS中低压柱色谱、制备型HPLC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穆坪马兜铃酰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1)、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2)、1,2,4/3,5-cyclohexanepentol(3)、3-methoxy-6-hydroxy-17-methylmorphinane(4)、青藤碱(sinomenine,5)。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防己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挖掘具有优良多重耐药菌(MDR)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海洋新药研发提供分子多样性。方法 对海洋芽孢杆菌B-9987进行大发酵,将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分离,每一步分离过程进行MDR活性追踪。结果 B-9987粗提物对4株MDR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CARM 3090、沙门氏菌CCARM 8250、大肠杆菌CCARM 1009、粪肠球菌CCARM 5203)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HPLC分离纯化及MS、NMR等波谱分析获得了化合物1(Macrolactin F)和化合物2(Bacillaene A)。化合物1对MDR菌没有抗菌活性。由于化合物2对光、温度、氧气十分不稳定,无法直接测试活性。对含有化合物2的组分进行活性测试,确定了B-9987的MDR菌抗菌活性来自于Bacillaene类化合物。结论 鉴定了B-9987中的抗MDR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乌灵胶囊治疗老年失眠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老年失眠的影响。方法:56例老年失眠症病人随机分为乌灵、枣仁2组。乌灵组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口服乌灵胶囊(每粒装乌灵菌粉0.33 g),每次3粒,每日3次,共服用1 mo。枣仁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口服复方枣仁胶囊(每粒装0.4 g),每日睡前服1粒,共服用1 mo。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入睡困难分值、夜醒次数和实际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枣仁组、乌灵组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86%。与治疗前比较,枣仁组、乌灵组均能够降低入睡困难分值,延长实际睡眠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和显著意义(P<0.01,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降低入睡困难分值,以枣仁组优于乌灵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延长实际睡眠时间和减少夜醒次数则以乌灵组为佳,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乌灵胶囊与复方枣仁胶囊均有较好的安神催眠作用,乌灵胶囊在减少夜醒次数和延长实际睡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脂联素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脂联素(APN)等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五苓散)及对照组(基础治疗),比较用药前、用药12周患者的LEP、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腰围、体质量、空腹血糖(FPG)、血脂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LEP、体质量、腰围、hs-CRP、三酰甘油(TG)、FPG均明显降低,APN、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增高(P<0.01或0.05)。治疗后两组间LEP、APN、体质量、腰围、FPG等均差异显著(P<0.01),腰围变化与APN呈负相关性,r=-0.244(P<0.01);而hs-CRP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方五苓散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体征、血糖水平,能明显改善瘦素抵抗、低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治疗),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LVESD、LVEDD、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而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8/60)、15.00%(9/60),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下辅助葶苈生脉五苓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血清hs-CRP、BNP、IL-6及TNF-α水平,疗效值得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高建华  杨婷  董玉 《中国药房》2014,(47):4470-4472
目的:研究蒙药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提取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并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黄柏酮(1)、黄柏内酯(2)、十六烷酸(3)、去甲氧基姜黄素(4)、姜黄素(5)、小檗碱(6)、双去甲氧基姜黄素(7)、姜黄醇(8)、香草酸(9)、汉黄芩素(10)、京尼平苷龙胆二糖苷(11)。结论:鉴定的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本试验结果可为复方协日嘎四味汤散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灵胶囊(Wuling capsules,WL)中部分化学成分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r,LPS)诱导大鼠原代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表达ERK(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和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调节炎症因子和介质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KC,采用60μg L 1 LPS诱导KC分泌炎症因子及NOS,ELISA测定TNF-α、IL-6、IL-8,比色法测定NOS,Western blot检测全蛋白ERK、p-ERK、NF-κBp50、NF-κBp65、p-NF-κBp65、p-IκK、p-IκB及核、浆蛋白NF-κBp65、p-NF-κBp65的变化。结果 WL明显下调LPS活化KC表达p-ERK、p-NF-κBp65、p-IκK、p-IκB蛋白,模拟WL混合成分(Mix)及6单体成分明显下调LPS活化KC表达p-ERK和p-NF-κBp65信号通路蛋白。各受试药物组均能降低核内p-NF-κBp65表达,减少p-NF-κBp65入核抑制炎性基因转录,降低活化KC过量分泌TNF-α、IL-6、IL-8和NOS。结论 WL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柴胡皂苷D是干预LPS诱导KC表达ERK、NF-κB信号通路蛋白,抑制炎性因子与介质基因转录而减少TNF-α、IL-6、IL-8和NOS分泌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武陵山区不同产地马比木药材品质优劣。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HypersilODS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4),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0℃,以喜树碱为指标成分作比较。结果武陵山区以湖南省吉首产马比木药材中喜树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样品,高达0.48%。结论该产地品系可作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为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顶空静态加热萃取技术提取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0.25μm×0.25 mm×30 m)分离,程序升温条件为初始温度40℃,保持3 min,以4℃/min升至120℃,保持5 min,以8℃/min升至16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 m L/min;分流比100∶1,进样口温度200℃,进样量1μL;质谱条件:电离方式EI,轰击电压70 eV,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230℃。结果:从10批样品得到的HS-GC-MS图谱中共识别17个共有峰,结合文献识别为2,3,5,6-四甲基吡嗪(No.12,含量3.34%)、D-柠檬烯(No.8,含量16.26%)和α-蒎烯(No.3,含量6.94%)等相关物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咳喘浸手浴足Ⅰ号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情况,其中可能主要有效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D-柠檬烯和α-蒎烯,同时含有月桂烯、β-蒎烯、蒈烯等萜类透皮吸收促渗剂。  相似文献   

18.
A Horni  D Weickmann  M Hesse 《Toxicon》2001,39(2-3):425-428
The low molecular mass fraction of the venom of the spider Latrodectus menavodi, a black widow spider domiciled in Madagascar, was analyzed with HPLC combined with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as lyophilized powder and as freshly milked liquid venom.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found to be the purine derivatives adenosine (1), guanosine (2), inosine (3), and 2,4,6-trihydroxypurine (4). Compounds 1-3 are known as components of spider or snake venoms, but they have never been found previously in the venom of the species Latrodectus, whereas compound 4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found in any spider venoms. The lyophilized and unlyophilized venoms were found to have identical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五苓散治疗阳虚阴盛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阳虚阴盛型高血压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观察两组血压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SBP与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的SBP与DBP均明显比参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及第1疗程结束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不明显,第2疗程及第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五苓散可显著降低阳虚阴盛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五灵胶囊中有效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枯否细胞核因子(NF-κB)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60μg·L~(-1)LPS诱导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及NO。采用^125Ⅰ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TNFα、IL-6、IL-8水平,比色法测定NO生成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K、p-ERK、NF-κB P50、NF-κB P65、p-NF-κB P65、IκB、p-IκB、IKK、P38、p-P38、CD14、Stat3蛋白的变化。结果五灵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抑制LPS诱导枯否细胞分泌TNF-α、IL-6、IL-8、NO的生成量。结论五灵胶囊有效成分能抑制枯否细胞释放促炎因子,是其治疗慢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